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河北大钢”与河北钢铁的关系(上)

2008-8-14 15:5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中国钢铁产业网CEO 宋雷
    编者按:“河北大钢”(指河北钢铁集团公司,下同)已经组建。作为中国最大的钢铁航母之一,“河北大钢”肩负着振兴河北钢铁的重任,也将与宝钢等中国顶级钢铁企业一起,引领中国钢铁产业寻找世界新高度。“河北大钢”目前之紧要在于企业“定位”,包括对企业发展环境的定位、发展战略的定位、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定位等。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就新集团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阐述。我们希望利用唐宋钢铁经济研究室拥有的产业数据库优势,为“河北大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长期的 “智力支撑”。
    “河北大钢”与河北钢铁的关系是“河北大钢”发展的环境(Environ-ment)建设问题。“河北大钢”是河北钢铁产业体系中的子系统,也是最核心系统。“河北大钢”的诞生,是河北钢铁产业整体发展的需要;“河北大钢”的发展,将是与河北省整个钢铁产业链联动的过程。在这个大环境中,“河北大钢”要考虑竞争、合作、重组、优化等课题。在国内外和省内外钢铁企业的重围之中,“河北大钢”需要首先理清与河北钢铁的关系,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产业环境。而实际上,“河北大钢”与河北钢铁的关系,从更深层次分析,就是河北钢铁产业与河北经济、政治和社会整体的关系。
    作为中国第一产钢大省,2007年河北省(省钢铁协会企业)粗钢产量达到了10474.91万吨,仅比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1.155亿吨)产量少1千万吨。如果把未统计在内的产量加上,河北钢铁的产量已远远大于日本。其中,2007年,唐钢集团(含承钢、宣钢)粗钢产量2275.11万吨,邯钢集团(含舞钢)粗钢产量833.32万吨,二者合计3108.43万吨,占到河北钢铁产量的29.68%。
    河北钢铁产业的集中度比较低是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河北大钢”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推进河北钢铁产业升级以及实现企业整合的重任。按照河北省政府的规划,“到2010年底,河北钢铁集团钢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在此基础上,以河北钢铁集团为平台,通过整合和改造,并大力整和民营钢铁企业。到“十三五”末,河北省钢铁产能将压缩到8000万吨”。从以上基调看,“河北大钢”的发展是先内后外,先安后定。“河北大钢”与其他钢企在现阶段将是共存的格局,首先是竞争合作性关系,然后是淘汰、并购、整合。
    “河北大钢”5000万吨的规模,应该是最保守的规划。不算合作和合资项目,唐钢和邯钢集团各自谋划的新项目设计产能之和加上现有产能,已经不低于5000万吨。可以列举的项目包括:唐钢正在谋划的唐山港500万吨宽厚板项目和司家营500万吨H型钢项目,邯钢谋划的衡板和舞阳钢铁扩建项目以及沧州1000万吨钢铁项目,还有 “河北大钢”所辖各公司的扩建计划:如承钢的600万吨、800万吨至1000万吨的“钒钛钢铁基地”发展计划。
    河北钢铁产业存在的问题,分属于大环境(Macro-Environment)和小环境 (Micro-Environment)两个层面。前者针对科学发展和社会公平方面,如资源浪费、能耗严重、环境不友好等,而这类问题更多地用“集中度”来表述。而后者则更多地倾注于于产业发展效率和企业经营水平的微观层面,如产品低端、技术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落后等等。大、小两个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困扰河北省包括钢铁产业在内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动力上,政府投入更多的精力于大环境的治理,而企业则对小环境建设具有“内在的驱动性”。近几年河北省各级政府在推进节能减排、环境治理、资源配置和安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河北钢铁产业集中度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实际上体现了政府取向与企业价值间的分歧,并从侧面反应出钢铁产业发展之惑和整合之难。
    正是由于钢铁企业对于小环境建设的关注,河北的非国有钢铁企业,在竞争中不但迅速扩大了生产规模,而且不断探寻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产品创新和经营创新方面有许多突破,涌现了许多特色企业。如津西钢铁着力打造的H型钢生产基地,文丰钢铁的铁道用钢材及火车轮产品等,都是企业经营差异化的表现。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也一改“老死不相往来”的个体作风,转而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度,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合作、合资和企业整合进程中。位列河北非国有钢铁第一企的国丰钢铁,就是丰南三丰合一的结果。而在邯郸武安市,12家民营钢铁企业组建了新武安钢铁集团。除此以外,2007年以来,唐山宝业与首钢重组、邯郸纵横与中钢集团合作建厂、德龙参股迁安轧一、文丰钢铁与唐钢联合共建中厚板厂以及与北方佳源联合共建板材精密切割加工基地等,都充分体现了民营钢企的开放意识。
    河北钢铁能够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在政策和市场长期的双向博弈中形成的一种产业形态。上世纪九十年代严厉的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唐钢等国有企业的扩张,但市场的需求却给民营企业的迅速壮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客观分析,河北钢铁产业发展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之所以河北省钢铁产业集群能够迅速形成并占据中国钢铁产业五分之一多的份额,与河北独特的资源和环境优势有直接的关系,这正是河北钢铁产业整体竞争的体现。2000年至2007年,河北民营钢产量从280万吨跃升至8千多万吨,呈现了井喷式高成长态势。这种快速膨胀的产业格局,必然造成了现有的产业困局:产品结构单一、工艺装备趋同、技术创新能力差、环保水平低等等问题同时出现。“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比皆是,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没有能够实现和谐统一,产业整体没有实现科学发展;反过来为自身的发展制造了巨大的障碍。随着国际资源的紧张,河北钢铁产业整体出现了经营危机,河北钢铁原先所具有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如果河北钢铁供应链问题不解决,将会成为河北钢铁竞争的最薄弱环节。2007年河北铁矿石原矿产量首次突破3亿吨,达到30953.96万吨,占全国产量的43.78%,位居全国第一,但仍有45%左右的铁矿石需要进口,并有部分从省外输入。2007年河北省进口铁矿石6607.3万吨,排在国内第一位,2008年进口量还将有所增加。作为资源输入大省,河北民营钢铁产业整体正受到资源紧张和价格高涨的煎烤。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