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钢企竞争大环节
2008-8-14 16:0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本报记者 韩冀倩 实习记者 赵振东 综合报道
钢铁工业若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曾说: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正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着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在中国加入WTO之后,钢铁企业正直接地、全面地面对国际市场的全方位竞争。而信息化,是其中决定成败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当前,中国钢企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命题就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及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管理方式,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的优化和升级。
信息化是个大战略
推进钢铁企业信息化,是钢铁行业自身提高竞争力、适应新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是钢铁企业适应国际环境、融入全球经济的战略选择。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浪潮正在给中国钢铁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深刻变革。
作为国内钢铁企业龙头的宝钢,在数年前已经建成了综合营销系统,成为国内钢铁企业第一个ERP系统,现在,武钢正在打造又一个ERP。
据记者了解,现在全国有35家钢铁企业实施或正在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占大中型钢铁企业的60%。其中,14家已获得高额贷款,仅国家重点技改项目支持的就超过27亿元。
也可以说,信息化工程不再是年产700万吨以上的钢铁四大家族的活动,也不再囿于300万吨以上的钢铁十二金钗俱乐部。同时,我们发现,信息化的实施已经成为企业的主动要求,它不再局限于国有企业,而为多种所有制的企业所重视,成为有活力的钢铁企业的一个象征。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漆永新向记者表示,宝钢在8年的时间里共有18个信息化项目投资共7.2亿元,直接获利15.8亿元。其中,提高供应链效率获利6879万元,降低在制品库存获利7899万元,减少非计划品获利12457万元,提高产品成材率、降本增效获利26953万元,应对反倾销减损27360万元,提高管理效益和劳动生产率获利76634万元。
信息化保障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为中国钢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重要机遇。特别是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实现优化设计、制造和管理,通过对各种生产和消费过程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实时监控,大大降低各种资源的消耗。对于中国钢铁企业来说,信息化是企业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资源消耗的重要途径。
据有关专家介绍,在生产炼铁、炼钢、轧钢等过程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和最优工艺控制,也可以大大降低能源和材料消耗。例如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通过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和其他先进技术,使吨钢能耗由1990年的1017公斤标准煤降低到2002年的715公斤标准煤,每年减少能源消耗6000多万吨标准煤,对环境污染也相应降低。
应用信息技术还可在钢铁企业生产管理诸多方面发挥促进作用。例如,信息化能够为企业实现全面的、实时的、动态的监测和管理各种资源提供现代化手段,这些资源包括保证企业生产安全运营的水、电、煤、气、油以及原材料,能源信息管理系统、环保污染监控系统已经在钢铁企业得到应用。
数据库技术可以对这些资源消耗量进行分析预测并作出预报预警,网络和通信技术可以将位于远程数据采集点的资源消耗的数据实时采集到信息系统中,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产销系统和制造执行系统的运行,保证产品质量,减少废次品,以销定产,以产定料,压缩库存,合理资源调配,避免能源和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设备管理系统能够对设备的检点维修状况进行动态管理,防止设备未及时检修造成资源的跑冒滴漏现象发生;智能化仪表将各种资源使用情况准确记录下来等等,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钢铁企业的各个环节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钢铁企业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推进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在资源、能源缺乏的情况下推动钢铁工业化进程的良好途径。
信息化给钢企带来利润
当钢铁行业步入现在这个发展阶段,严峻的挑战时刻伴随着企业:客户对钢材的品种、规格、质量和交货期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经营效率和市场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有钢材市场受产能过剩、原燃料成本上升、产业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影响,钢材市场价格跌宕起伏,行业竞争激烈,这就更加需要企业细化管理,加强对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成本控制能力。
对此,漆永新表示,信息化的实施,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好处:
一是面向计划的生产经营转变为面向市场。满足用户需求,适应市场需要,按照订单组织生产是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追求的重要目标。
例如,宝钢的热轧产品交货期由50天缩短为12~19天,产品交货精度由论月精准到论周,而且武钢在交货期由45天缩短到现在的30天,提前了15天;湘钢也在交货期缩短一半。客户订货的响应速度由十数天加快到数秒。
二是信息化促成了传统产业领域的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管理以实现一级财务核算、集中采购集中仓库管理、统一的生产指挥调度为目标,从而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据新兴铸管内部工作人员向记者反映,原有七个管理层次。信息化之后,取消了公司和分厂的两级机关,取消了工段一级建制,实现了总经理、部门长、专业工程师和班组的管理机制,管理人员所占职工总数比例由10.8%下降到4.8%。
三是信息化打破了条条块块的信息壁垒和信息割据,有效的解决了信息孤岛现象,在一个全面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实现了信息共享。
就拿武钢来说,其产销系统建成后,货币回笼加快了3天,月财务决算由8天提前到3天。湘钢、邢钢月财务决算提前到2~4天。
四是企业信息化全面的加强了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促进了精细化管理。
就是说企业生产周期平均减少了5天左右。准时交货率提高10个百分点,中间库存平均降低减息20%~30%。
五是企业信息化是企业运作的安全阀。信息化还是企业走上世界实行跨国经营的直通车。
就如在2001年,宝钢积极应对反倾销,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不但阻止了本企业的2.736亿的损失,而且使社会受益6亿元人民币。
市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企业的发展永无止境,就算企业实施了信息化,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
如何建立支撑企业运营的知识管理体系,不断强化人力资源,使流程、组织、技术、工具和人才各种因素有机协调,并且不断积累、完善和发展,才能最终保证企业在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获得收益,才能最终通过信息化巩固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