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莆田市加快发展港口经济

2008-8-20 15:5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船行莆田港海上。远远就可以望见一台台大型橘红色吊装设备舒展铁臂,吊装南来北往的石油、化工、煤炭、铁矿石、木材等集装箱,码头上的货物绵延几公里;浩瀚海面上,一艘艘货轮鸣笛入港,大海中往来穿梭的船舶沿着莆田海岸的航线,掀起长长的波浪轨迹。 
  这并非毫无根据的幻想,而是可期可待的未来。近日,记者就莆田加快发展港口经济这一热点话题走访“三湾”后,由衷地发出了上述的感慨。 
  莆田港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区位优势明显,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港湾,大陆海岸线总长271.6公里,岛屿岸线总长262.86公里。根据莆田市港口规划,2010年,莆田港货物吞吐量有望突破5000万吨,全国5000万吨级以上大港“俱乐部”将迎来莆田这个新成员;2030年,莆田港货物吞吐量预计达3亿吨。 
  8月15日,记者随船从三江口客运码头出发,航行6个多小时,探访兴化湾、平海湾和湄洲湾的港口岸线资源的规划及开发建设情况。白浪滔天,海天相接,帆影点点,令人畅胸开怀。40岁左右的中国海监8049船船长李建生对记者说,“莆田港海岸线长达500多公里,如果船只沿湾内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三湾全程慢行,一天时间都不够。”耳闻目睹,记者深切地感受到,这条海岸线的闪闪金光。 
  坐在船上,你也许更能感觉莆田海湾的“深度”和它那优越的地理条件:湄洲湾南北两岸双臂环抱,湾口有湄洲岛,湾内有大竹岛、大生岛、罗屿、横屿等诸岛,构成三道天然屏障,常年风平浪静,航道深宽顺直,真是天然避风良港。 
  “三湾”资源是莆田未来发展的最大资源优势,也是莆田市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开发好“三湾”资源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多港区、多环节、多部门通力协作,已经在63.4公里长的海岸线上高效聚集港口经济能量。 
  当前,湄洲湾的秀屿、东吴港两大港区,辅之以5个作业区和2个作业点,已经构成湄洲湾港口总体规划的“主力”阵容。沿海大通道,则把我市两大港区串联在一起,相得益彰。 
  湄洲湾秀屿港区充分发挥深水优势,为我市及周边区域的内外贸运输服务,以石化、木材、粮油运输为主;莆田作业区利用湾底深槽及后方盐田,规划为提供公共运输服务的港口作业区,建设各类公用泊位,并以此为依托发展临港加工制造及相关链接产业,开发盐田形成的规模化陆域,作为港口直接生产用地和后方生产、仓储、物流、交易等配套区域。石门澳作业区后方陆域纵深1.5公里,形成港区陆域面积28平方公里,规划为港口直接生产用地和发展能源、精细化工等产业及相关产业链的临港工业用地,同时为原材料进口、工业加工、相关制造业所需的散杂货运输、产成品的适箱运输、支持保障功能的现代大型临港工业港区。东吴港区以石化、造船、能源、物流等带动港口开发。 
  陈江海是莆头作业区桥吊司机,跨出城厢区职业技术学校大门几年时间,随着公司业务辗转秀屿、东吴等地作业,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桥吊司机,装卸效率经常位居前列。他说,诸多的货物往来,日渐增长的吞吐量,让像他这样的年轻桥吊司机们有了更多的“锻炼”。 
  的确,这几年,莆田港口吞吐量增长迅猛,2007年,已达到1620万吨,已与世界上2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个港口通航。 
  如果说秀屿港、东吴港是湄洲湾畔的两颗最亮的宝石,那么还有更多珍珠镶嵌在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漫长的海岸线上,它们交相辉映,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海岸线最西端的枫亭港区已经开始显现旺盛的人气。 
  枫亭港处于秀屿港与肖厝港之间,地理优势明显,随着湄洲湾与泉州湾港口资源的整合及铁路站点、滨海大道的建成,枫亭港区的作用将越来越凸现。目前,已建成的民资回归项目海安陆岛交通码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在这里,记者看到一艘艘来自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货船正等待装卸货物。据介绍,该码头实际年货物吞吐量已达16多万吨,主要运输砂、水泥、石料、钢筋、粮食等,正计划扩建码头和航道,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东吴港、三江口港、罗屿25万吨级码头、秀屿3.5万吨级码头、莆头5万吨级码头、中原港务化工专用码头、8000吨级煤炭过驳码头、小日岛码头、乐屿码头、坑口码头、潘宅码头……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上,一个个已建的和在建的港口、码头,无论大小,都为港城崛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市港务局局长谢国良说,当今,90%的货源通过海运流通,港口作为海运的起点和终点,只有同时对货物提供运输、仓储、加工等系列物流服务时,才能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打造大港,光做海上文章还不够,我市已经搭好港口经济“大戏”,做好交通、产业、物流服务的“后台”基础。 
  几年前我市就开始谋划海陆联动,将城市交通与港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挺进内地争取货源。随着像向莆铁路、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等更多运输干道的兴建,“两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和“五条通港”大道公路的布局,莆田有希望将挺进中西部,将腹地纵深扩大至湖南、湖北及大京九沿线的广大内陆区域。 
  谢国良告诉记者,当临港经济跨出与港口发展一致的步调时,我市未来几年的主导产业,正在“以港兴业”布兵莆田港岸线:国航修造船基地项目、联发修造船项目、湄洲湾火电厂建设二期、金鹰集团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国电莆田煤炭储运基地等投资数十亿、超百亿元的“大进大出”大项目,也在莆田港区生根、发芽。 
  港口是莆田的优势和希望所在,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是我市多年的梦想。今年7月至8月,市领导两次冒着酷暑从三江口码头乘船专题调研莆田的海岸线,再次擂响了整合“三湾”资源、推动港口建设的新鼓点。 
  决策者的决心给莆田人带来了信心。可以预见,随着临港工业的壮大,疏港大道的畅通,港口码头的完善,2010年港口吞吐量实现5000万吨的目标绝不是梦,“大港口、大交通、大配套、大物流、大腹地”的港口开发建设新格局必将形成,一个蔚蓝色的莆田正在崛起。(吴宇航)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