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放弃烟台海运的背后玄机
2008-8-30 0:3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没有最糟,只有更糟!”以此形容曾经被海航集团与中远集团争相竞购的山东省烟台国际海运公司(以下简称“烟台海运”)最为恰当。
近日,烟台海运由于拖欠船租成为被告,并且导致了在部分中日航线被迫停航。更为致命的是,本报记者独家获悉,原本与烟台海运签署了意向收购协议的大新华物流(海航集团旗下子公司)也在最后时刻离开了烟台海运,另起炉灶。
从“花明”到“柳暗”
近日,主要承接中日等航线的一些货代公司接到了烟台海运文件或者口头停止业务的通知。
烟台海运是隶属于烟台市国资委的一家地方船公司,主要经营中日、东南亚等航线的班轮业务。在中日航线上它小有名气,以近30%的市场份额占据着该航线的头把交椅。然而它的经营情况并不理想,经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审计,截至2007年7月31日烟台海运的净资产约为负5亿元人民币。
2008年3月3日,烟台产权交易网上挂出了《山东省烟台国际海运公司改革重组征集意向方公告》。海航集团与中远集团先后伸出了橄榄枝。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海航的大新华物流于2008年5月27日与烟台海运签订了意向收购协议。
然而故事并没有尘埃落定。8月27日接受采访时,烟台市国资委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最终大新华物流修改了与烟台海运的合作方式,并没有涉及股权合作,而是进行业务衔接。”被问及具体细节时,他含糊的表示:“目前的进展我们也不太了解,这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谈判。”
从“联姻”到“自立”
此前,上述人士曾经向记者透露,在收购的路途中大新华物流表现十分诚恳,不但承诺收购烟台海运后保留一定的股权给烟台市国资委,更计划在一年内使烟台海运实现1亿元的净利润。
然而形势很快发生了转变。2008年7月10日,一家名为大新华轮船(烟台)有限公司的企业在烟台悄悄注册成立。它的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法人代表为贾鸿祥,他同时是大新华物流公司的副董事长兼总裁。
本报记者获悉,该公司注册资本的5亿元人民币,原本是用于收购烟台海运的初始资本。根据烟台海运当时的“招亲条件”,有意收购的企业重组新增资金不少于5亿元,其中现金至少5亿元并一次性到位。
“很明显,这家公司是大新华物流的独资公司,当看到它的注册消息时,我就预料收购烟台海运的事情发生了变化。”一直关注此事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为何最后关头大新华改变初衷?事实上,烟台海运一直惨淡经营。在其主营的中日航线上,烟台海运甚至以“一天扔一辆宝马”来形容其亏损程度。
在竞购烟台海运的道路上,中远集团最终偃旗息鼓。但大新华物流一直对它情有独钟,因为海航集团一心想切入海运业务,它需要一家班轮公司拥有现成的运力和市场份额。此前,烟台海运提出接收5亿元亏损和1900余名职工的条件,大新华物流都曾经一口答应。
然而随着烟台海运经营情况的进一步恶化,大新华物流陷入了犹豫之中。一位接近大新华高层的人士表示:“任何一家公司都要从盈利的角度来考虑收购,烟台海运的现状让其未来的盈利变得难以预期。经过考虑,大新华物流认为与整体收购相比,或许购买核心资产更符合公司的利益。”
上述人士解释:“在没有进产权交易所达成最后交易之前,双方都有考虑的理由和机会。”这也可以说明为何在最后时刻,大新华物流选择了“另起炉灶”,在烟台成立了自己的班轮公司。不过该人士强调,关于最终的合作方式目前双方依然在谈判之中。
从雏形到“第二个中海”
对于陷入经营困境的烟台海运而言,大新华物流的入股意向意味着救赎。而梦想破灭之后,烟台海运的前途看似一片渺茫。
上述烟台市国资委的人士告诉记者,烟台海运的核心海运资产考虑逐步转给大新华轮船公司,同时大新华轮船公司承揽的业务也会与烟台海运分享。但他拒绝透露进一步细节。
记者了解到,在新成立的大新华轮船(烟台)公司内部会议上,大新华表示:最终将覆盖烟台海运现有的航线,并达到之前烟台海运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据悉,该目标将在2008年9月逐步展开实施。
如此看来,虽然没有涉及股权合作,大新华物流依然实现了它的既定目标:在海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此前,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在内部会议上公开表示,大新华物流要以海、陆、空联运发展的总体思维,大力发展特色物流和专项物流。据悉,海航集团将投资200亿元资金打造该项目。
为了尽快在海运界占有一席之地,大新华物流制定了一系列计划:通过收购天津海运、烟台海运和山东海丰国际海运集团“三步曲”,来奠定大新华物流的海运地位。目前“三步曲”中已经完成了两个篇章,海航集团在近洋航线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被业内戏称“第二个中海”的大新华物流已经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