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应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中部崛起
2008-8-7 10:4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新华网武汉8月6日电(记者杨兴国)近年来,湖北服务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整体水平仍不高,与全国先进省市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中部也面临着“前堵后追”的严峻挑战。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湖北应在继续发展传统服务业同时,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优化和提升服务业结构,增强现代服务业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支持力度。对此,湖北省统计局的专业人士提出以下建议:
(一)凭借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已成为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关键环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湖北提升综合竞争力、增强集聚辐射功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举措。也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优化经济结构的根本保证。
湖北是全国重要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发展物流服务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现代物流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2007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为660亿元,仅占GDP的7.2%。当务之急是要加快物流改革与创新步伐,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提升物流业整体水平。
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采取积极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等加快物流业的发展;二是加快物流园区建设,以整体优势参与竞争。立足湖北现有物流基础,围绕建成现代物流中心区的目标,重点建设物流圈,积极发展专业物流,尽快形成以武汉为核心,黄石、十堰、荆州、宜昌、襄樊等大城市为支点,大规模、多品种、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组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有一定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在速度、成本、管理上占据竞争优势;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认识和接受第三方物流,倡导企业进行物流成本单一核算,推进专业批发市场发展深加工、专业配送等服务;四是积极改善物流管理技术,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五是加快现代物流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
(二)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
湖北山川秀美,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众多。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7个,国家级4A风景区24处,荆楚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存比比皆是,这些珍贵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是湖北旅游业闪亮的招牌。
发展湖北旅游业,应以弘扬历史文化、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为前提,围绕把湖北建成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景观丰富、综合配套、连线成网的战略目标,突出荆楚文化、长江三峡、道教圣地、古三国战场等湖北旅游特色,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要加大重点景区的建设力度,丰富游览内容,提高景区品位。通过有机结合,形成系列休闲文化旅游特色。在巩固提升观光旅游的同时,以精品旅游线路为依托,积极拓展商务会展,大力发展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延长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三)整合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湖北省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这些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转化为难以估量的文化资本。应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突出优势,合理开发。依靠科技进步来创造新的文化资源,用市场规则培育文化产业,用经济手段调整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采取措施,推动诸如网络文化服务以及广告和会展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
要多头并举,着力提升湖北省文化消费水平。除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群众收入水平以外,一要从培养和提高居民文化消费观念入手,通过舆论引导、兴趣培养和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还要通过提供更为丰富精彩的文化产品与服务,让人们逐步体验到精神享受的美好;二要靠市场经济运作,将文艺作品的创作、文化产品的生产,在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导向市场、导向消费者。依靠作品和产品自身的闪亮“卖点”,通过充分的市场推广手段,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文化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
要加大湖北省文化资源挖掘、利用的力度,大力开展文化招商活动,要走出去,宣传湖北,展示湖北文化发展的优势项目。要培养、聚集一批文化发展规划优势人才。发展文化艺术商务代理服务,拓展文化招商发展空间。
(四)加快开放步伐,做大做强金融服务业
立足湖北金融在中西部乃至全国发展相对较早、基础相对较好、体系相对完善尤其是武汉作为金融机构区域性总部所在地的优势,提升湖北在促进中部崛起中的金融支持作用。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积极开展资产重组、企业并购、金融咨询、产权委托交易和对外项目融资等业务,不断提高资本运营效益。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培育壮大证券服务企业,不断扩展民间资金投资渠道。加快放开金融市场步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吸引国内外金融、保险企业来鄂设立营业机构,开设中外合资金融保险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对各类企业的金融服务。大力开展个人理财服务,发展个人信用,优化消费信贷、创业信贷等个人金融服务。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完善支付清算系统,提高电子商务中的金融服务水平,构建湖北服务中部、面向全国、对接国际的我国内陆最大的多功能、开放式、辐射强、高效有序的金融服务和监管体系。
(五)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业社会化、产业化水平
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产业,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湖北的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有了相当的规模,软件业和通信业发展有了良好的基础,但信息服务业的规模仍较小。2007年全省信息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4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仅占全省GDP总量的2.7%。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也仅占2.7%,在中部省份远远落后于河南和湖南。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信息业社会化、产业化水平,是湖北构筑“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要路径之一。
要大力发展邮政通信、信息技术和数字内容等信息服务业,加快信息技术在传统服务业中的应用及融合,扩大电子商务应用领域,增强信息搜集、处理、加工、传输能力,建设服务中部崛起的信息服务“总站”。要积极推进通信普遍服务市场主体多元化。推广多形式、多终端的低成本实用信息技术。要努力开发信息资源,壮大软件产业。促进软件产品和技术的广泛运用,逐步建立起功能完备的软件产业服务体系。要构建完善电子商务支撑条件,建立合理的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安全、便捷的在线支付服务平台,加快建设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推进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和面向消费者的新型电子商务。
(六)规范管理,促进中介服务业健康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律师、会计、评估咨询、招标拍卖、检测检验、认证公证、房地产交易、证券交易等各类中介服务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中介服务业的发育程度及其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市场经济成熟程度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中介机构的现状和特点,把中介服务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研究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措施,扶持一批上规模、有发展潜力的中介机构,鼓励中介机构特别是代理类、经纪类、鉴证类中介机构实行不受地域和所有制类型限制的联合、重组,以培育形成一批有实力、有信誉、有品牌、有特色的中介机构。对代理类中介服务业,要重点扶持培育、促进数量扩张;对传统经纪行业要积极调整,加快发展现代经纪中介机构;对鉴证类中介服务业,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提升行业品位;对协调类中介服务业,应强化服务、协调、管理,培育职能。要积极引进国内大城市的知名品牌中介服务机构来本地拓展业务。
各中介行业主管部门要面向社会,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对中介服务业的管理,努力创造有助于中介服务业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要健全和完善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业协会,确立法律规范、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的行业管理体制,促进中介服务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