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精益与敏捷组合应用分析

2008-9-18 0:3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前面已经指出,在精益供应和敏捷供应之间有很多共同要素。如果我们能全面理解和运用精益与敏捷的概念,就能使精益化企业和敏捷企业共存,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下面提供了三种方式,通过这些方法使不同的核心企业联盟,共同合作,参与协同管理。这种组合战略同时满足了终端顾客的产品可获性和有能力购买性的要求。
  (1)基础需求和波动需求的分离
  一个成功的组合策略基于将需求模式分为基础需求和波动需求两种需求,如图1(1)。一般来说,基础消费是相对稳定的,如顾客对功能产品的需求和消费;而波动消费则和创新产品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数据来预测基础消费,运用精益化生产方式达到规模经济,满足顾客相对固定的消费需求;而波动消费一般不能预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需要更高的成本进行处理和物流运作。从需求模式图1(2)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控制生产量对基础生产进行转换,平稳了全过程的生产进度。一般可采用空间(比如分离生产线)或时间(比如在淡季生产基本库存)分离来处理基础需求和波动需求,并联系整个供应链战略,来实现终端顾客的复合需求。
2)帕累托曲线(80/20法则)方式
  很多制造和销售一系列产品的公司会发现帕累托法则可用来指导供应链策略。对企业的分析通常表明80/20法则适合于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顾客的需求模式。下图3表明了对20%的可测产品和80%的多变产品所制定的供应战略。
  我们将整个产品分为A区和B区。A区代表20%的可测产品类型,满足了顾客80%的需求,采用预测的方式进行精益化生产;B区代表80%的多变产品类型,仅满足了顾客20%的需求,需采用定制方式进行敏捷生产。很显然,运用帕累托销售模式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依据一定的标准,采取不同的生产、管理方式。这样做的结果是将两种不同的生产理念有效结合后,在降低供应链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服务水平。
3)顾客需求切入点方式
  我们通常将供应链结构划分为推动式和拉动式两种。在推动式供应链中,企业根据对顾客需求的预测进行生产,能达到规模效应;其弱点是分销商和零售商处于被动地位,企业间信息沟通少、协调差、提前期长、库存量大、快速响应市场能力弱,且往往会产生供应链中的存货数量逐级放大的牛鞭效应。拉动式供应链模式通常按订单进行生产,由顾客需求来激发最终产品的供给,制造部门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求来生产定制化的产品,降低了库存量,缩短了提前期,能更好的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但缺点是生产批量小,作业更换频繁,设备的利用率不高,难以获得规模经济。
  因此我们可以将推动式和拉动式供应链的各自优点进行组合,已达到规模化和柔性化。所谓顾客需求切入点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由基于预测的库存生产转向响应客户需求的定制生产的转换点,从生产流程看,应该用这一点来区分按预测驱动的生产和按客户订单驱动的生产这样两种基本情况。在切入点之前交付的产品是无个性特征的产品,按预测进行备货生产,此过程采用了精益化生产战略;在切入点之后的采购和生产要依据客户订单的实际要求而定,具有很强的客户要求个性,并从这个点开始计算产品交付提前期,此过程采用敏捷生产方式,
  现在在很大范围的工业生产中的组织用到了一个越来越多的概念“延迟”。通过运用延迟的概念,公司可利用精益化手段有效推迟分离点,即将客户订单分离点向生产过程的下游移动,分离点后采用敏捷方式进行生产。采取这种组合战略后,增加了订单生产中库存生产的比例,减少了为满足客户订单中的特殊需求而在设计、制造及装配等环节中增加的各种费用。
  结论
  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21世纪企业已由单纯产品质量、性能方面的竞争转向企业所在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很显然,竞争优势来源于今天我们称之为供应链的各种组织的结合能力,即敏捷反应能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