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临武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008-9-22 18:1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2008年是临武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连续的矿山停产整顿和严重的冰雪灾害给临武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临武县国民经济连续8个月出现负增长,工业经济持续低迷,财政收入大幅下跌,居民收入增收困难。预计1-8月份,全县GDP仅完成248532万元,同比下降16.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20.1个百分点。全县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20363万元,增长18.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793万元,同比增长1.4%,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3个和9.3个百分点。全县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39625万元,同比下降47.9 %。大部分厂矿企业被迫停产,农业受灾严重,造成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下降。临武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4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当前临武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快速调整,产业结构不优。
2007年临武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8.6:52.1:29.3,呈现出“二三一”结构,2008年上半年临武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6:40.5:41.9。仅半年时间临武县产业结构就由“二三一”变成“三二一”。其原因就是临武县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工业,而工业又主要依靠个别产业、少数企业支撑,还未形成二、三产业合力推进,共同支撑的理想发展格局。由于冰灾和矿山停产整顿,临武工业出现负增长,从而影响临武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化。
从三次产业内部来看,各产业内部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近年来,临武县产业内部结构经过不断调整,总体上趋于优化,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一是从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来讲,农业比重偏高。2007年临武县农、林、牧、渔业的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分别为59.9%、4.0%、32.6%和2.0%,农业产值的比重占一半多。和全市平均水平相比,农业产值的比重高出7.8个百分点。二是从工业内部结构来讲,制造业比重偏低。2007年临武县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8%,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5.8和22.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临武县第二产业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制造业和规模以上工业发展不够。三是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来讲,近年来临武县第三产业虽有所发展,但层次偏低、实力偏弱,而且增长方式粗放,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等直接为第二产业提供服务的行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2007年,临武县交通运输及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三大传统服务业实现的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达42.1%;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实现的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仅为21.5%。
二、工业内部的结构层次低,新型工业化推进难。
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工业内部的结构层次低。2008年上半年,工业内部采掘业比重仍然偏高,达到32 %,而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临武县78家规模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只有15家,其总产值占规模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6 %;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在全市排名第十位。虽然近十年来,临武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有君婚纱、新盛兴等一批外向型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了舜华鸭业、金福薯业、小徐瓜瓜等一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吸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但这样的企业还是不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结构层次低成为制约临武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导因素。信息化进程缓慢。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最显著的特征。当前临武信息化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上半年,全县信息化系统综合水平为0.88%,排在全市第9。信息产业滞后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形成很大的制约。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上半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产值的14.51 %,在全市排名第7 位。目前,全县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工业企业只有一家,且规模较小。
三、基础设施薄弱,承接产业转移难。
硬件设施落后。临桂、临宜、临连三条对外通道破损严重,严重影响全县商品物质流通,增加企业经营的运输成本,同时也严重滞后了全县物流业的发展,临武没有一家大型的物流公司。电力等基础设施薄弱。我县电网属于地方小电网,电力设施年久失修,供电能力极差。我县也是全市唯一没有220千伏变电站的县,供电网络不畅严重影响全县供电质量。工业园区建设滞后。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工业园区上项目,是发展现代工业的有效途径。临武县现有的工业园区功能不全,承载能力低,落户项目和企业少,集聚、辐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
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源建设难。
我县遭受了五十年难遇的冰雪灾害,给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再加上今年继续开展矿山停产整顿,必要财政支出增多,财税减收增支矛盾异常突出,财税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据初步调查测算,这次冰雪灾害将造成今年财政减收1.2亿多元。受矿区持续停产整治影响,我县历来的有色、煤炭支柱财源受到重创,收入大幅减少,并直接影响冶炼行业的生产经营,电力、商业、金融、服务、建安等相关行业也受到较大影响,预计每月短收1000余万元。而增支项目增多。一是抗冰救灾和灾后重建任务重。冰雪灾害发生后,县本级已投入1700多万元用于抗冰救灾和灾后重建,日后的重建任务仍然繁重,还需投入大量后续资金;二是工矿业整治投入大。我县财政已陆续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用于三十六湾、香花岭有色矿区环境整治。此外,两处采煤沉陷区预计治理工程项目共需资金7600多万元,目前县财政仅投入了前期经费400多万元;三是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多。仅正式启动临桂公路改善工程,县财政分两年要配套8000万元,年内预计增加投入1000万元。此外,作好村级经费保障工作、“四大家”办公大楼未付工程款、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各类重点项目建设等公共需求,县财政还要投入大量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