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业受阻欧盟化学品法案
2008-9-23 11:2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本报记者 王延
对于依赖欧盟市场的出口企业而言,2008年注定是忐忑不安的一年。根据欧盟REACH法案 (《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案》)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输欧化学品认证的预注册正式开始,预注册期限为6个月,也就是说如果企业不能在2008年12月1日前完成预注册,明年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
自从2006年欧盟以REACH法案取代了《危险物质分类、包装和标签指令》等40多项有关化学品的指令和法规以来,这项颇具争议的法案就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令人遗憾的是,该法案却并没有引起国内出口企业足够的重视。
如今两年过去了,随着预注册的开始,国内出口企业开始坐立不安。
精心打造的贸易壁垒
这项被称为“REACH”的新法规是欧盟最近将要实施的化学品管理规范,根据其要求,一切在欧盟市场出现的化学品都要进行注册、评估和许可,同时实施安全监控。
“REACH法案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几乎囊括了出口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周磊博士告诉记者,由于REACH法案要求检验注册的是产品原料中的化学物质,所以下游所有产品生产企业都在涉案范围之内。
业内专家分析,根据REACH法案“无数据,无市场”原则的要求,所有输往欧盟的化学物质或配制品中的物质总和达到一吨的产品都需要注册,而实际上中国出口欧盟的商品中所含化学品的总量基本上都超过了一吨。
“REACH法案的操作流程非常繁琐,而且标准极为严格。”一位业内人士在电话中向记者谈到,REACH法案涉及基本化学物质约10万种,其中列为有毒有害物质的约1500种。而此前的RoHS法规(《关于限制在电子电器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所限制的有毒有害物质只有六种。
“设立REACH法案的初衷是为了环境保护,但从另一层面上讲也是在精心建立一道全新的贸易壁垒。”周磊博士一语道出天机。
统计数字显示,受美元贬值的影响,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量逐年上升,中国不仅在纺织品、服装、家用电器等传统出口商品上保持优势,就连中医药等原本不为欧盟国家所热衷的商品的出口量也有显著提高。面对中国高额的贸易顺差,欧盟方面多次提出如果中方不控制出口,欧盟将采取更为严格的贸易保护措施。
“REACH法案全部落实要到2020年才结束,也就是说在今后十多年中,欧盟对化学品的监管将呈现一个逐步升级的态势。”周磊博士表示,该法案对今后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将越来越强。
出口企业茫然若失
“具体统计情况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国内企业对预注册的热情并不高。”天津检验检疫局的一位工作人员无奈地告诉记者,由于REACH法案的内容过于复杂,很多出口企业至今仍不了解其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虽然预注册的截止日期日益临近,但不少企业仍然在犹豫观望。 (下转A2版)
(上接第1版)
“预注册的有效期为3到11年,如果错过了今年6月1日到12月1日的预注册期,就必须等待正式注册,而正式注册的时间可能需要几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人员表示,参与预注册关系到企业今后几年能否进入欧盟市场,如果错过这一机会将会给出口企业造成很大损失。
周磊博士指出,“欧洲市场非常广阔,企业放弃的可能性不大,但进行预注册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这是中小企业必须慎重考虑的。”据初步估算,每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检测费约需8.5万欧元,而每一种新化学物质的检测费高达57万欧元,也就是说,如果一种产品涉及几种至上百种化学物质的话,所需费用将是天文数字。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的负责人表示,由于REACH法案要求检测产品原料中的化学物质,不少产品生产厂家希望原料厂家能够为其所提供的原材料进行注册,但从目前情况看,原料厂商显然不愿承担这一成本。
业内专家表示,REACH法案将给出口企业带来了空前的成本压力,原本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很可能永远离开欧盟市场,中国出口企业将面临一场大洗牌。
紧要关头全力应对
“要应对REACH法案,所有涉及到的部门都应该尽快行动起来。”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在对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采访中得知,目前该局已经开始提供有关REACH法案的咨询服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已经有不少出口企业来咨询,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解REACH的相关情况。虽然离预注册结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我们还会努力动员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周磊博士对情况颇有了解。
据了解,除了引导企业了解REACH法案以外,总局还在就检测实验室问题与欧盟接洽,如果谈判成功,国内企业有望在国内实验室进行检测,从而使注册成本大大缩减。
许多行业协会也在应对REACH法案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协会一方面组织有关企业进行关于REACH法案的培训,另一个方面通过协调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动员企业通过联合注册来分担成本。
业内人士建议,除了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组织协助外,出口企业必须拟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应对措施。
毫无疑问,欧盟REACH法案给我国对外贸易造成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也为我国改善进出口结构提供了契机。正如许多业内专家所言,整合出口产业链,完善大型出口企业才是跨过REACH这道昂贵而精致的门槛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