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向高度信息化的第三代港口冲刺
2009-10-12 1:2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青岛港凭借管理、技改、信息化、大练兵等多项创新,用一亿吨的生产能力干出了三亿吨的运量,由第二代港口向高度信息化的第三代港口不断升级、提速。
(记者现场)郝月霞:“这里是刚刚通过国家鉴定的青岛港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系统,利用这个一平台,青岛港在全国率先发展第四方物流,货运效率有了新的飞跃。”
解说:既不是买主,也不是卖主,也不是承运方,但是通过信息采集和集成为三方提供信息快速传递,这就是第四方物流。青岛港投资8600多万元建设的这一平台集港口、海关、国检、边检业务于一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综合效率已经凸显出来,创出了外轮理货签单“零时间签证”的服务品牌,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轮船公司节约费用900多万美元。
同期:青岛港集团信息中心副主任 庄开宇:“以往都是货主、货代或船公司拿着大量纸片手续到各个地方去专门跑,现在我们通过电子方式,他一申报,我们各个口岸环节都可以打通,提前预知这些东西,这个效率提升是非常高的。”
解说:繁忙的港口不仅需要迅捷的通道,也需要每个零件精准运转,青岛港每个基层单位、每个职工也主动出手,在提升信息化、加快技改过程中,创造了一大批成果。全集团开展的“千项软件开发应用”活动,已开发出软件6500项余项。过去职工卸完一条船,只知道卸货总量,今年,计财部开发使用新的核算软件,让职工卸货收工后,自己今天挣了多少钱,为公司挣了多少钱、成本多少等十多项详细信息都一目了然。
同期:青岛港大港公司计财部经理 刘文韬:“我们对所有的在港船舶进行单船核算,知道每一条船舶的成本、利润、效益是个什么情况。”
解说:让创新成为习惯,青岛港在科技、管理、技改、信息化、大练兵等方面持续创新,在1500多项技改成果的推动下,先后开工建设了前湾四期集装箱码头、小港池改造等20多个建设改造项目,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舶,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实现了煤、油、矿、散粮等主要货种的流程化、系统化作业,完成了新老港区集装箱、煤炭、铁矿石结构布局调整,培育了集装箱、煤、油、矿、粮五大“核心竞争力”。 目前,码头泊位的平均利用率高达70%以上,装卸机械设备的平均利用率高达55%。青岛港用占全国港口1.8%的码头岸线干出了6.9%的吞吐量,用一亿吨的能力干出了三亿吨的业绩,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能源和码头岸线、土地、海洋等资源, “十五”以来,港口年综合能源单耗下降了29.7%,年均降低4.1%。今年1—8月份,青岛港吐量同比增长5 %,创下2.1亿吨的历史同期最好成绩,青岛港正在加速由第二代港口向高度信息化的第三代港口转变。
同期:青岛港集团副总工程师 姜博仁:“青岛港的码头设施、设备资源在全国同类港口中并不占优势,但是我们这么多年来为什么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每年通过大大小小的技术改造项目,来提升码头的接卸能力和装卸效率。这都是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