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邮票上的新中国钢铁工业

2009-10-2 0:3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禺心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了众多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邮票,在中外交往中起到了“国家名片”的作用。其中,反映我国钢铁工业的邮票有六、七十枚之多,几乎遍及普票、纪特票、文革票、JT票和年号票等,生动形象地记录了我国钢铁工业60年来跨越式发展的轨迹。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炼、锻造铁器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东周,我国中原一带已经开始使用铁器,开创了历史上继青铜器时代后的铁器时期,人们以铁为原料制作生产工具、兵器和日用器,以后又铸铁币供市面流通。北宋期间,当时的科学家沈括在《天工开物》著述中,曾记载了古代冶铁技术。可是,最早发明冶铁技术的中国,在长达2500年历史长河里,冶铁技术却始终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生产,工艺十分落后,直到1890年才出现了具有现代钢铁工业的雏形。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一声春雷响彻五湖四海,中国钢铁工业从此也翻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钢铁工业的建设,曾颁布声名远播的《鞍钢宪法》,鞍钢成为“共和国长子”,我国钢铁工业如插上腾飞的翅膀,成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建设高歌猛进,拉动对钢铁的需求,我国钢铁工业在1996年达到1.01亿吨钢产量后,在短短几年里又不断书写钢铁工业发展历史上的奇迹,年钢产量逐年刷新记录,到目前已突破了5亿吨大关。1997年,中国人民邮政共发行了24套邮票,其中编号为1997-22一套为二枚的邮票,专为庆贺1966年我国钢产量破亿吨而发行。第一枚(1997-22.2-1)的背景为古代冶炼工坊冶铁场景,主图为古代冶铁工具——范;第二枚(1997-22.2-2)以上海宝钢高炉为背景,主图为运行中的钢包,生动而形象地记录了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产量的新突破。这样的记录,几乎贯穿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全过程。
    在我国发行的反映钢铁工业发展的邮票中,大致分为二大类:一为装饰性强的图案,多应用于庆贺某一中心事件或作为工人阶级代表炼钢工人的形象,通常又分为人物(普8-6、普无号11-7、11-11,纪23.2-1、2-2)和冶炼钢铁设施(普18.14-1.14-9,纪32.2-2,纪69.8-1);二为纪实性邮票,反映当时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就。
    1952年,我国钢产量在世界排位上,由原来的第26位提升到18位,比同期恢复最快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快了3~5倍。从1953年起,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51.1%,其中工业产值增长98.3%,手工业产值增长60.9%,农业产值增长17.6%。为此,我国在1955年国庆节那一天发行了特13邮票共18枚,其中的第一枚(特13.18-1)就是钢铁工业。1957年,我国钢产量达到535万吨,在世界钢产量年度排行榜升到了第9位。在这一段时期,新中国邮票忠实地记录了鞍山钢铁公司崛起的亮点。1954年5月1日发行的8枚一套的特8邮票中 (特8.8-1),采集了鞍钢第七号铁炉生产的情况。当时,第七号铁炉是前苏联援建的一个项目,是我国最大规模的自动化炼铁炉。此外,前苏联援建的另外二个项目——大型轧钢厂和无缝钢管厂,在1954年10月1日发行的2枚一套特10邮票上(特10.2-1.2-2)也得到了反映。同年,中国人民邮政还发行了二枚一套的《技术革新》邮票(特11.2-1),纪录了鞍钢小型轧钢厂工人张明山的技术革新项目——安装在轧钢前的反围盘,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地消灭了职业病和烫伤事故;另一枚邮票 (特11.2-2),则记录了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王崇伦自行设计制造的万能工作胎,扩大了牛头刨床加工范围,提高了劳动生产力。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要使我国在十五年或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量方面赶超英国。同年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了扩大会议,号召全党全民大炼钢铁,争取全年钢产量翻一番,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努力奋斗。为此,中国人民邮政在1959年2月15日发行了一套三枚的《一九五八年钢铁生产》纪念邮票。第一枚(纪58.3-1)为全民炼钢,第二枚(纪58.3-2)为土洋结合,第三枚(纪58.3-3)为庆祝完成计划。同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邮政又发行了《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纪念邮票一套,共二枚,该票以钢包为主图展示工业交通的形象。
    在20世纪60~70年代,我国钢铁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新品钢种不断涌现,不少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有一些钢种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这段时间里,钢铁工业作为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之一,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注,其成果曾在多套邮票中得到反映。国庆十周年纪念邮票共计发行了5组,其中第3组的第一枚邮票 (纪69.8-1)反映当时我国钢铁生产的情况。
    1973年,我国邮票发行实施新的编号制度,以J、T票取代编号票,并沿袭原来的“纪”、“特”系列重新编号。在“J”、“T”票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第二组)》、《胜利完成第四个五年计划》、《全国工业学大庆》、《内蒙古与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等邮票,图案上都反映了炼钢工人的形象,或展示钢铁工业的盛况。值得一提的是,1978年7月22日发行的5枚一套的T26《钢铁工业》邮票,第一枚(T26.5-1)描绘了首都钢铁厂炼焦炉生产的实景,第二枚(T26.5-2)描绘了马鞍山钢铁厂炼铁炉出铁的场景,第三枚(T26.5-3)描绘了上海钢铁厂氧气转炉加料的情景,第四枚(T26.5-4)描绘了武汉钢铁厂轧钢机轧钢的景象,第五枚(T26.5-5)则以雄伟的高炉的背景,反映上海钢铁厂成品堆场的面孔。这五枚邮票以不同的钢厂为代表反映了钢铁冶炼中五个主要工序:炼焦、炼铁、炼钢、轧材、成品。1988年9月21日发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第一组)邮票T128的第三枚邮票,展示了我国钢铁龙头企业上海宝钢一号高炉壮丽而多姿的夜景。
    粗略地浏览一下新中国邮票上反映我国钢铁工业的画面,让人感到无比振奋。回顾昨天,展望将来,我国钢铁工业在连续数年高速发展后,年钢产量不可动摇地位列世界前茅。在满足经济建设对钢铁需求后,我国钢铁工业将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届时,中国人民邮政定会发行新邮票,一如既往地记录我国钢铁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取得的成就。(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供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