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重演考验发展智慧
2009-10-25 0:4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文汇
如何权衡利弊得失,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引导新兴产业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扮演好科学发展的角色,这显然是对我们经济调控智慧的新考验。
一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运行似乎总难跳出 “扶持发展、快速膨胀、产能过剩、综合治理”的怪圈。
就在我们全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当口,8月末,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强调重点加强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行业发展的指导。
这无疑是对新一轮产能过剩的严重警告。不失时机地加大投资力度,本是应对经济下滑的重要决策,孰料投资冲动的急剧膨胀,却事与愿违地再次吹大了产能过剩的泡沫,这不但削减了宝贵的投资资金的产出效应,更为金融危机后正在缓慢复苏的中国经济埋下了结构失衡的隐患。
产能过剩问题严峻。工信部最新发布的 《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显示,目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超过1亿吨,而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同比增长20%左右;水泥产能过剩3亿吨,而在建水泥生产线超过200条,将新增产能超过2亿吨,一些重点水泥生产大省如浙江、江苏、安徽、山东等,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铝冶炼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65%左右,而在建的氧化铝、电解铝产能仍达560万吨和200万吨;平板玻璃去年产量为5.74亿重量箱,连续19年居世界第一,已拥有生产线203条,而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在建的玻璃生产线近120条,一旦建成,产能大幅过剩的现象将变本加厉。
问题的严峻,不只在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积重难返,更在于国家倡导的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相关行业上马不久,产能过剩的趋势便凸显出来。
据统计,至2008年7月,全国16个省仅多晶硅就有33个项目在建或准备动工,进入2009年,自两年前升温的多晶硅投资热中上马的众多项目渐渐完工并进入试产阶段。如果这些项目都按期完工且完全释放产能,中国的多晶硅产量2010年将达到14万吨,接近目前全球市场需求量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