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物流装备

我国车市持续“看涨”或可轻松“破局”

2009-10-25 1:0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本报记者 枭冬
产销再创佳绩
    年初至今,我国车市一枝独秀,在国际市场上独占鳌头。前三个季度,汽车销量已经高达966万辆,超过去年全年销量,直逼千万辆大关。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21万辆和133.18万辆,同比增长78.85%和77.88%,产销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乘用车产销首次超过100万辆,分别达到102.61万辆和101.51万辆,同比增长84.71%和83.62%;商用车产销33.60万辆和31.67万辆,同比增长63.03%和61.67%。
    而1~9月份,我国汽车产销961.27万辆和966.27万辆,同比增长32.01%和34.24%。其中,乘用车产销双超700万辆,分别达到715.59万辆和724.15万辆,同比增长37.93%和41.90%,增速创历年最高;商用车产销245.68万辆和242.12万辆,同比增长17.35%和15.59%,总体继续向好。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计,今年年底,我国汽车产销可能双双达到1200万辆。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高级经济学家徐长明近期更高调表示,今年我国汽车产销可能达到1260万辆,甚至超过1300万辆。
    但徐长明同时也提出,繁荣景象之下,面对如汽车产业的诸多刺激政策会否在年底 “寿终正寝”、今年以来汽车厂家再度扩产是否有些盲目、我国现有交通道路情况是否满足未来汽车消费发展等问题,还都关系着我国汽车市场,能否继续勇往直前。
利好政策 “退出”?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优异的表现得益于国家出台的各种消费刺激政策,但年底将至,很多政策濒临“大限”之期。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政策的 “退出”难免会给火热的车市浇上一盆冷水。
    徐长明对此表示,他们已在呼吁相关部门继续实施相关政策,以激励车市销量增长。他分析说,倘若政策年底 “结束”,车市必然因此出现起伏,且起伏程度难于预料。
    徐长明说,2002年我国加入WTO后,汽车价格降幅明显,带来连续两年的销量高速增长,增长率一度达到70%左右。今年,汽车价格相对稳定,汽车使用费用因政策调整出现明显降幅,带来了车市的另一次 “井喷”,销量增长绝对数量比2002年还要大。如果持续施行 “汽车下乡”和小排量汽车的鼓励政策,明年车市形势理所当然仍被看好。
    而且,消费者的购买力不会因为时间和政策而转移,明年购车的刚性要求依然很大。尤其目前我国尚处于经济复苏过程之中,也需要汽车行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考虑到这些因素,汽车行业理应继续得到相关政策的 “关照”。
产能并非过剩
    随着政府不断推出利好政策,不少汽车企业也开始了产能扩张之路,并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只是,面对悬而未决的未来车市,这种扩张到底是福是祸呢?
    对此,徐长明表示,政府对汽车行业产能扩张已有所警惕。但考虑到发达国家汽车市场产能的利用率一般在75%,而今年中国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高达125%,这也说明国内汽车企业要达到正常状态,仍需要补充产能。所以,汽车 “产能过剩”一说还为时过早。
    同时,未来我国车市可能出现超过10%的增速,也需要高产能加以支撑。
    徐长明介绍说,我国车辆刚性需求将会持续,这就注定我国汽车市场有保持高速增长的条件。而汽新华信集团总裁兼联合CEO林雷也表示,汽车消费信贷政策如果施行,必然降低汽车消费门槛,这会促进车市的繁荣,也给企业扩充产能创造了一定条件。
交通 “无碍”消费
    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渐严重,而部分三四线城市和农村道路状况的不断改善也给汽车销售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林雷介绍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已经具备购车能力,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消费者用车的市场份额日后也会有所增加。尽管这些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偏低一些,但也为未来汽车市场的使用和维护打下了较好基础。
    而徐长明则认为,目前中国的道路交通环境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应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是城市间的道路交通。一直以来,其起到的都是正向拉动作用;二是城市道路交通越来越拥堵,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汽车消费形成一定的制约。但是,这个制约作用不会很大,因为道路拥堵和汽车普及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大城市的消费者可能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但却不会放弃买车。
    对此,众多业内人士也判定,道路交通制约汽车消费并不可怕,中国未来的道路交通建设还会继续改善,其与汽车行业的发展将会同步进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