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机遇犹存 业务创新制胜——航空货运市场环境及发展机遇
2009-10-29 1:2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王欣张洋于占福
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正对全球航空货运业造成重大打击,IATA及ACI的数据均显示全球实际航空货运周转量从2008下半年开始迅速下滑,其中2008年9月货运周转同比下滑约10%,截至2009年1月同比下滑已高达近25%。航空货运量持续减少的同时,航空公司运力的削减却没有与之同步,由此造成了明显的运力过剩以及随之而来的运价竞争,航空货运业的平均收益也因此持续走低。国际上主要的航空货运企业在2009年上半年均遭受了严重的业绩滑坡,尤其是货运利润跌幅惊人,汉莎货运与2008年同期相比货运量减少20%,收入减少了36%,利润更是减少了138%;而新航货运的利润更是骤降了609%。
在全球航空货运低迷的局势中,各大洲之间的业务量都有所下滑。亚洲的航空进出口,尤其是出口业务受到了最为显著的冲击。经济危机之前,亚洲航空货运进出口业务连续5年保持平均8.4%的增长;但危机的出现使整个亚洲地区的空运贸易量仅2008年一年就下跌了4.9%。作为国际贸易的一大引擎,中国市场同样受到了较为显著的影响。2007年,中国国际航空运输量在2006年的基础上取得了22%的增长,但是在经济危机影响之下,2008年表现大幅下滑,国际运输总量比2007年下跌0.2%。中国的几家航空货运企业的货邮周转量在2008年下半年及2009年第一季度均出现明显下跌,国货航、中货航、上货航和南货航的最高跌幅从22%~43%不等,形成全面亏损的局面。
寒冬季节固然形式严峻,但是货运航空企业却不必畏于严寒悲观失望。其实仔细对照世界航空货运量与全球GDP总量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它们之间高度相关,航空货运行业其实是一个随经济走势周期性波动的行业。经济危机导致GDP增长缓慢,从而引发了目前航空货运业的低迷,但未来全球经济的复苏也一定会再次激活整个航空货运行业的反弹增长。在这种大背景下,在业务低迷时期理性思考,积极调整,重点布局,为必然到来的行业复苏做积极、有针对性的准备,这才是一个有战略远见的企业所应身体力行的应对之道。
赢得下一轮竞争的关键
科尔尼认为,目前行业中所显现出来的一些亮点非常值得深入分析,对它们的把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企业在未来一轮竞争中的地位甚至生死。
亮点一:航空快递以及特殊货运服务这两种细分业务
尽管航空快递和特殊货运服务在航空货运的初始阶段只拥有较小的总量比例,但是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普货业务,至今总量比例已经相当可观,并有望继续快速增长。随着货主对货物运输时效性和专业性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2003~2009年快递市场规模从178万吨飞速增加至456万吨,年均增长25%;而特殊货物的市场规模也从399万吨蹿升至986万吨,年均增长20%;相比之下普货的市场规模虽然相对较大,但增长速度只有12%,远低于快递和特货市场。而且随着新进者的不断加入以及客户的逐渐成熟,普货市场的平均利润率已经非常微薄,远远低于快递业务近20%的利润水平。而相比于普货业务,特殊货品运输本身所带来的对特制硬件以及特殊保障等专业性操作的要求,都能保证运输企业向货主设定不菲的定价,因此带来的收益水平也大大高于普货,未来将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
亮点二:中国内陆的航空货运市场
目前全球货运总量中约15%为国内货运,主要由庞大的美国市场组成。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各省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将更加频繁,航空物资运输总体需求会进一步加强。波音公司预测中国国内航空货运量将在2025年达到30亿吨公里,超过2007年美国的国内水平。而在这其中,由于产业升级、精细化运营、电子商务、零售配送等利好因素的刺激,国内航空快件的增长将扮演比普通航空货运更重要的角色。2002~2007的5年时间内,中国境内城际间航空快递的业务规模年平均增长高达33%,远高于同期普通航空货运个位数的年均增速水平。在未来20年间,中国航空快递业务的增速仍然将大幅超过普货运输,成为推动国内航空运输增长的主力。与此同时,中央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也为整个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未来中国继续加大机场建设投资以及对国产新舟系列支线飞机的扶持都将从运营设施和飞行成本上极大激发国内市场的活力。
亮点三:与中国相连的特定地区的外贸航线
除了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和香港这几个传统的重要贸易伙伴,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些新兴的贸易伙伴值得航空货运企业给予更多关注。这些国家或地区与中国的实质性外贸关系建立时间不长,仍然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虽然货运总量并没有在所有外贸航线中居于前列 (分别约占中国整体出口额的2.5%),但由于这些目的地本身在世界贸易物流中的特殊地位(如中东阿拉伯地区越来越在全球贸易、金融、物流产业中占据的枢纽地位),或者是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持续走强 (如印度,其和中国的双边贸易不仅发展迅速,而且往来均衡),它们未来的增长态势令人振奋,可以为航空运输企业创造直接崭新的、持续的增长源。尽管2008下半年中国航空出口额急剧下降,但2008年中国全年对阿联酋的航空出口额增速仍高达38%,对印度的出口额也有31%的增长。虽然在2009年上半年随着全球经济的继续下探,2008年仍在增长的航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但是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发展前景并没有在本质上有所改变,在全球经济企稳后,它们仍然是航空货运发展的独特机遇。
航空货运业的创新模式
在金融危机中企业要摆脱困境,削减成本并不是惟一的制胜法宝。对中国航空货运企业来说,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本身就已经是难得的 “地利”因素。面向世界,中国能产生大量的国际航空货运需求;面向国内,中国内陆市场生机勃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扎根于中国的航空货运企业,面对着整个市场可预见的回暖 “天时”,各家公司更需要积极发挥人的主动因素,大力进行业务模式的创新,以保证获得市场的先机。科尔尼认为,货运价值链的延伸,拓展至快货产品以及加强特种货物市场的开发是能够给企业带来较大转机的三种潜在业务创新模式。
创新模式一:货运价值链延伸
空中运输仅仅是航空货运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固守这个单一业务已经不合时宜。从企业运营角度而言,上下游的竞争不断压缩运输利润,单一业务对抗市场风险能力非常薄弱。从客户的角度而言,一站式解决方案已然成为全球趋势。航空货运企业必须思考如何在价值链上延伸从而获取更大的价值。大韩航空的成功可以为价值链扩展提供一个典型范例。大韩充分利用与母公司地面运输业务产生的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全价值链的航空服务——包括运输、地面支持、仓储及卡车运输等各个环节,立体满足客户需求。大韩航空的地面支持具有齐全的设备,可以处理各种机型,使货物的装卸通畅无阻。同时还提供最大的、最先进的仓库以及专业设施为贵重物品、危险品、易提供区别化服务。另外,大韩航空货运通过欧洲、北美及日本建立了完善的卡车运输系统,通过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促进了货运业务的发展。对航空货运企业而言,关键是要在适当的时机沿价值链进行业务的拓展,寻求适合自身的新利润增长点,同时也要充分寻求母公司或其他关联公司在业务发展中的协同效应。覆盖更多的业务环节将能更好的帮助企业在业务回暖时迅速捕捉市场机会。
创新模式二:快货产品拓展
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中,传统快递市场和传统空运市场细分的界限从重量段到服务水平等已经日益模糊,两块市场出现了互相渗透的局势。如今很多企业客户追求高性价比的服务产品,一方面,要满足物流成本最低化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满足下游客户日益苛刻的时间等可靠性需求。延时快递产品/高级空运产品因满足了传统快递和空运市场之间的边缘需求而备受瞩目。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汉莎货运就在普货的基础上推出快货产品,相对于普货,快货以灵活的操作满足因为紧急情况需要立刻起运的货品,既能满足客户急需,又能获得较高收益。自从引入快货产品,汉莎货运的收益持续高于欧洲航空公司协会成员的平均水平约15%,而且牢固树立了在全行业内的产品品牌。随着客户需求的日益成熟化和细分化,快货产品的复杂度也在增加,航空货运企业进入这一产品领域需要制定准确的产品策略,对产品有合适的定位以及明确的实施计划。
创新模式三:加强特种货物市场开发
特种货物细分市场的解决方案已经作为标准化的产品被多家航空公司采用,而且收效颇佳,如法荷航货运、大韩货运、Delta货运和美西北航空货运。这一市场由于其较高利润率以及较难的复制性,可以成为航空货运企业业务的差异化竞争力,同时也是公司利润的绝佳补充,航空货运公司也需要思考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天合联盟标准货运产品定义框架中就明确定义了11种需要特殊处理的货物,规定快速、安全的运送需要特别处理的货物并确保适合各个项目特点的细致、精确的服务,同时保证提供特殊货物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或专业设备。典型实例就是法荷航货运2007年便联手领先的冷链航空运输公司——Envirotain-er针对生物医药行业的冷链运输提出新的服务产品。由于其专业的设备和操作能力,自推出后一直深受客户推崇和忠诚信赖。
国际航空货运的 “冬天”已是不争的事实,航空货运企业应在积极控制成本的同时,采取正确的业务战略,巩固甚至加强市场地位,为即将出现的全面复苏做好准备。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准确把握市场的脉搏,寻找市场复苏的迹象,避免贻误出击市场的大好时机,更需要通过价值链的延伸和细分业务市场的开拓或加强,革新业务模式,从而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
(作者单位:科尔尼 (上海)企业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