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船机“拿来主义”何时休?
2009-11-10 13:5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玉柴船舶动力公司引进瓦锡兰RT-flex低速柴油机制造技术,济柴公司引进MAN32/40发动机生产技术,这种“拿来”国外先进技术的消息已经让业内人士的耳朵听出了茧子。不可否认,“拿来主义”短期内符合合作双方的愿望和需求:国内制造商拥有了抢占低速船机市场“蛋糕”的资格;国际船机巨头又一次实现了技术输出,继续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但这对于中国低速船机行业的发展又有多大意义呢?只是又增加了一些产能!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以船用柴油机为代表的关键配套产品的研发进程过于缓慢,整个产业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创新能力薄弱,在中、高端产品领域鲜能见到国产自主品牌的身影,“拿来主义”的土壤依旧肥沃,不仅像玉柴船舶动力公司等“行业新军”在进入这一市场时要借助国际船机巨头的技术力量,就连国内一批低速机的生产巨头也不得不唯MAN公司、瓦锡兰公司等马首是瞻。如果这一状况继续蔓延下去,那么我国低速船机的产能越是扩大,企业对MAN等公司的依赖性就越大,越不利于推进自主研制工作。
也许有人会说,全球低速船机技术市场早已形成了垄断局面,在完全的市场调节下,船机制造企业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引进技术、保证生产上,这不难理解。然而,这种垄断真的就无法打破吗?国内企业与科研院所在研制自主品牌低速机方面真的就无所作为了吗?
诚然,“拿来主义”并非一无是处,但是,我们在“拿来”的同时更要研究、消化吸收并有所创新。随着全球低速船机产能的增加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正在转向供大于求的状态,大量引进同一技术的结果就是导致产品的同质化竞争,进而引发惨烈的价格战,届时,国内柴油机制造商将遭受严重损失。业内专家表示,金融危机使企业放慢了生产节奏,企业也许会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检讨过去的“急躁”,冷静下来踏踏实实地搞创新,联合其他企业和研究院所共同研发自主品牌柴油机,掌握核心技术,形成企业独有的技术和工艺优势。只有这样,我国的低速船机产业才能真正走出“壳子工业”的阴影,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