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对接“海西” 瑞金“抢滩”

2009-11-10 15:1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对接融入“海西”,瑞金是江西的前沿。 
  作为赣闽粤三省通衢的瑞金市,距海西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厦门的直线距离只有300多公里,且具有区位、交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倘若说,主动对接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的一场重要战役的话,那么作为桥头堡的瑞金“抢滩”成功与否,将在战役的纵深发展中引发连锁效应。
  机遇来了,关键是如何抓住。瑞金“抢滩”,任重道远。
  蓝图早描绘
  科学发展的眼光必定具有前瞻性。
  早在2006年,瑞金市新一届领导班子就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根据瑞金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对接长珠闽、融入闽东南、建设新瑞金”的发展战略。
  瑞金自古就是江西通往福建的东大门,是中西部省市沟通东南沿海的中转要隘。加之近年来瑞金交通快速发展,323、206、319三条国道跨境而过,赣龙铁路横贯东西,厦蓉高速、济广高速瑞金段正在加紧建设,使瑞金日渐成为赣闽边际的交通枢纽。特别是去年厦蓉高速龙长(龙岩、长汀)段建成通车,瑞金至厦门缩短了1.5个小时车程,仅需3个小时。此外,瑞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等,也为承接海西产业梯度转移创造了条件。
  “优势面前,不能只站着看,而要抢。抢就是理念,抢就是先机。”在全市三级干部会议上,赣州市委常委、瑞金市委书记陈晓春的话掷地有声。
  一个“抢”字,如星星之火,燃起了瑞金基础建设的燎原之势。
  为把瑞金打造成江西对接融入海西的桥头堡,在组织调研、专家论证的基础上,该县绘制出建设“一个中心”、推进“四个打造”的蓝图,致力于各项打基础、增后劲的工作。即建设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中心城市,打造赣南东部赣龙线上的瑞金工业板块、打造国内外著名的红色旅游名城、打造“江西的温州”、打造和谐平安诚信瑞金。目前,该市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城市规模由原来的5平方公里增加到18.2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至14.28万余人;建成专业批发市场30多个,建有各类市场500余处。这些具体实在的举措及成效,为对接融入海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更好地实现与海西无缝对接,瑞金市大刀阔斧地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与改革,先后修订完善了5个方面与海西对接的配套文件,取消了398个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并成立了重大企业、重大项目落户指导协调机构,实行市领导包保责任制,做好大项目的策划、筛选和储备,形成投产一批、在建一批、运作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
  “瑞金要建成江西融入海西先锋区、海西产业协作配套区、中央苏区县连片开发示范区、红色旅游发展核心区,力争打造成海西经济区的后花园、海西经济区外延第一腹地。”
  这是一条科学明晰的发展思路。
  巢好凤自来
  金秋的瑞金,菊黄稻香。
  记者来到离瑞金城不到3公里的江西瑞金台商创业园采访。万亩园区建设已拉开框架。沿工业园大道一路走来,但见一边是已建成的一排排崭新的标准厂房,已有企业落户投产;另一边,工人们正开着推土机在平整土地,一派建设施工的火热图景。
  瑞金市外经贸局局长助理杨彩云介绍说,台商创业园是去年省政府批准的建设项目,是承接福建沿海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今年初,市里采取财政出一点、单位筹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组织外经贸局、建设局等8个单位,牵头建设标准厂房,年底将完成3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设。
  交通是经济建设的动脉。
  拔英乡至长汀、泽潭乡至长汀、日东乡至长汀等三条入“门”通道,已全面开工;蓉厦高速瑞金至赣州段、瑞金红色景区硬件设施建设等5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正在紧张建设;赣龙铁路的电气化改造、瑞金至隘岭高速路、50万伏输变电站等项目,也列入省重点工程,年内开工建设。
  作为江西对接海西的桥头堡,着力建设瑞金“无水港”,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赣闽边际区域金融中心,是瑞金在对接海西发展战略中采取的重要举措。
  该市依托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成为赣南、湘南地区进入闽台的区域性物流集散地,开展跨区域的物流业务对接与合作。物流园区计划投资2.4亿元,规划总面积29.24公顷,分仓储物流区、商贸物流区、综合服务区、管理办公区、滨河景观区、弹性发展区6个功能区。目前已投资2000万元,完成征地180亩。去年,该市依托赣龙铁路优势,高规格设立了赣州口岸作业区,开通了瑞金至厦门的铁海联运,使企业出口更加方便快捷。同时,瑞金深入推进金融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金融机构集聚,吸引产业投资中心、证券、保险等机构进入,由此构建海西产业转移配套的金融服务和支持平台。
  瑞金市还利用丰富的山地、耕地和生态条件,推动与福建漳州、龙岩、三明等地现代农业连片开发,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赣闽边际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使之成为海西的“后花园”。3年来,该市年均投入2000万元,大力发展大棚设施农业。如今已发展起连片500亩以上大棚设施农业基地31个,总面积达6.5万亩,涉及蔬菜、烟叶、花卉等10多项产业,成为全省最大的设施农业基地。
  巢好凤自来。目前,该市吸引了2000多名福建客商前来投资兴业,140多家福建企业、50余家台资企业前来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协作,形成了矿产加工、食品药品、新型建材、机械电子、轻纺织造、服饰制鞋、现代物流等与“海西”区域重点协作发展的良好态式。
  建和谐环境
  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是瑞金市“抢滩”海西的基础工程。
  “热爱一方土地,善待一方百姓”,这是瑞金市委、市政府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重承诺。
  教育是民生之基。2006年8月,瑞金市向全社会发出了“弘扬长征精神,关爱红都教育”为主题的捐建长征小学的倡议,同时从地方财政拿出部分配套资金,计划3年内捐建70所长征小学。倡议发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中国慈善总会、共青团中央、香港铭源基金会等机构单位,以及北京、上海、福建、香港等地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如今,经过3年多的努力,该市已建成长征小学80多所,5万多名乡村孩子搬进了新校舍。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瑞金市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由政府出资,组织农村富余劳力参加技能培训,并采取政府送岗、企业安岗的形式,引导农村富余劳力在家门口就业,使10万农村劳力得到转移。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招商引资发展规模农业,使8万多农民成为农业产业工人。
  稳定是发展之需。2005年,该市整合市、乡、村三级资源,采取“电话热线求助、干部一站式服务、中心定期会议”的工作模式,在全国首创“和谐110”联动服务体系,有力地化解了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深受群众好评。
  稳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为瑞金对接海西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建设大海西的热潮中,瑞金很快就会进一步“火”起来。
  梁海洋 本报首席记者匡建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