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船公司资讯

江门船厂风雨50多年纪实

2009-11-20 14:1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广东江门船厂有限公司前身是江门船厂,1954年建厂,至今已有55年的历史。1999年7月,广东天健集团全资收购原江门船厂后,改制成立了广东江门船厂有限公司,但人们仍习惯称该公司为“江门船厂”。 
创业时:在茅棚里造小船
解放前,江门的造船能力很差,解放后才有所起色。
据《广东省志·船舶工业志》记载,1954年3月,设在文昌沙的广协祥船厂被政府接收,改为国营江门船厂。1957年1月,永成兴等13家修造船厂组成的造船生产合作社并入该厂。
所谓的船厂,也不过是在残破寺庙的原址上,建两个旧泥坞及一个简陋的茅棚,占地面积仅200平方米,工场设备十分简陋,茅棚常遇风吹雨淋,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搬运零件、船用材料等,全靠肩挑背扛,建造及维修船只也只能靠手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生产效率较为低下。“听老师傅们说,那时只能做一些小型的农用小艇、运输木船、渔船等,以供应江门、新会、顺德、中山等附近的水乡百姓使用。”现年70岁的江门船厂原副厂长吴家华说。
1955年到1957年,江门船厂进行了扩建,改造和新建8个船坞,购置了木工机械设备,增加了铆锻工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江门船厂的生产能力,逐渐生产出木质客船,可以跑广州、梧州等长途。1959年7月,该厂由广东省航运厅管理。上世纪60年代初期,省航运厅又投资扩建江门船厂,建成700吨混凝土结构的船坞、锻铆车间、轮机车间等生产设施,江门船厂随之制造了一批铁木结构的船只,最大的是40多米长的铁驳船,所造船只的运载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1965年,吴家华从华南工学院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江门船厂工作。在车间劳动半年后,专门从事船舶工艺设计工作。当时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加班加点是常事,生活艰苦点也不在意。吴家华年轻时住过的宿舍现在还在。“几个人住在一起,十分简陋,每个月的工资只有48元,那时候也没有奖金,但我们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精神也很充实。”吴家华说。
1966年,“文革”爆发,吴家华被下放到车间劳动,他把这件事看作是向工人师傅学习的好机会。3年的实际操作,使吴家华加深了对船舶结构的认识,对船舶管系、动力装置等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1975年7月,江门船厂建成了2座1000吨级的室内船台。1976年7月,国家六机部把该厂列为定点生产厂,投资进行技术改造,1978至1979年,先后建成舾装码头、船体加工车间、管子车间和总仓库,并购置和建造了一批起重设备。厂区面积从11万平方米扩大到17万平方米,江门船厂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建造出大批内河客船、货船等,按计划满足社会需求。
辉煌时:到江门船厂当工人是种荣耀
改革开放激活了中国经济,船舶制造业迎来了明媚的春天。上世纪80年代,江门船厂进入生产高峰期,制造了大量铁船、工程船、运输船等不同用途的船舶。由于生产任务比较多,船厂不断招人,最鼎盛时期达1300多人,生产车间处处可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那时,在船厂当工人是件很荣耀的事,很多人是托关系才进来的,其中不乏领导干部子女,也纷纷加入到轰轰烈烈的造船产业大军中。 
1989年1月,吴家华被评为广东省第一批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高级工程师。1983年到1999年,吴家华一直担任江门船厂的副厂长和总工程师,见证了江门船厂比较辉煌的那段时期。那时,广东省领导都很重视船舶制造工业的发展,吴家华干劲很足。“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在江门船厂参与建造了数百艘船,为社会主义建设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吴家华自豪地说。
1980年,江门船厂为广东省航运船舶工业公司直属厂。1983年该公司改名为广东省船舶工业公司,江门船厂仍为该公司直属厂。1987年底江门船厂下放江门市管理,隶属于江门市交通委员会,1988年为广东省船舶工业联合(集团)公司成员。据统计资料,1987年该厂占地面积17.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岸线长800米,码头长204米,水深高潮4米、低潮3米。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江门船厂很多船舶出口到东南亚及港澳地区,一直是创造外汇的大户。与广州多间大型船厂相比,江门船厂制造的船舶加工造价低、质量好,深受港澳地区航运单位的青睐,与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上世纪90年代初,江门船厂为香港制造了10多艘2500多马力功率的拖船,这也是当时香港最大的拖船。
阵痛时:改制让船厂焕发生机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江门船厂、甚至广东船舶制造业经营效益不理想。对此,吴家华至今仍然感到困惑:“广东是海洋大省,船舶工业曾是全国第一,占了半壁河山,后来咋就让江苏给赶超了呢?”
广东江门船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分析说,任何产业都不会永远辉煌。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广东各地纷纷发展家电、五金等新兴产业,船舶制造业告别了最兴旺的阶段,国营企业工人“吃大锅饭”的思想开始显现弊端,加上江门船厂受河道狭窄及桥梁影响,载重量超过5000吨的船舶就不能在江门河下水,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江门船厂的发展,然而,船厂搬迁又需要大量资金,谈何容易?
1999年7月,由广东天健集团全资收购原江门船厂后,改制成立了广东江门船厂有限公司,属天健集团旗下公司。改制后,广东江门船厂有限公司引入科学的管理机制,致力于船舶制造和钢结构工程项目开发和拓展,使之成为两大重要支柱,其中,钢结构工程产品提供给台山发电厂、香港迪斯尼乐园、澳门渔人码头等大工程项目,深受欢迎。
改制使江门船厂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国内外订单不断,业务蒸蒸日上。2006年1月16日,由江门船厂建造的我省第一艘仿古机动木壳帆船——“南海神·广州日报号”正式下水,此前,该公司曾建造过“珠水明珠”、“花城明珠”、“信息时报号”、“金舫号”等游船,技术过硬,口碑很好。“南海神·广州日报号”船长48米、宽12.8米、排水量达625吨,总投资1400余万元。“南海神·广州日报号”是珠江上第一艘有风帆的仿古船,也是全国第一艘有风帆的现代游船,蝴蝶帆帆杆最高32.5米,发动机弹性连接减少了噪音,传统中融入高科技,江门船厂也因此成为2006年省内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广东江门船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如今,该公司在船舶设计、制造与修理及钢结构制造、安装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系列配套和加工、服务一条龙,是广东省船舶设计、制造与船舶修理以及钢结构制造、安装的主要生产厂家之一。 
面对金融危机,广东江门船厂有限公司积极实施“两保”方针——保周期,保订单,积极开发新的船舶产品,力求在严峻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企业平稳发展。目前该公司在建船舶主要包括全回转拖船、多用途工作船,以及3000吨级成品油船、航道多用途工作船等,有望实现全年完工交付15艘船的目标,并争取在工程船建造与海洋工程项目等综合性经营开拓上再上新台阶。
江门船厂改制时,有人离开了,也有人选择坚守,李福根就是坚守者之一。今年68岁的李福根退休后被广东江门船厂有限公司返聘。这位1964年就到江门船厂工作的老工程师话不多,但很实在:“只要厂里不怕我老,我就留在这里工作。我对江门船厂有感情,工作时也是乐在其中。”
前段时间,吴家华很喜欢看央视播出的电视剧《沧海》,因为造船的事业就是通江达海的事业。目前他仍在担任广东江门船厂有限公司总经理顾问,每天,他都会到江门船厂,时刻关注着船厂的发展脚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