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内河资讯

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建设亟待突

2009-11-21 13:2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西江航运干线和长江干线并列为我国高等级航道体系的“两横”,是我国西南水运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江沿江各地官员和一些专家学者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携手打造西江经济带,切实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内河水运焕发生机
  流域文化是许多民族文化的母体。当今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日益离不开流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发达的经济走廊和经济重心地区,几乎都分布在主要江河流域。无论是日本的东京经济圈还是美国的纽约经济圈,以及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无不是依托发达的水运交通而撑起走向世界的金桥,并凭借其优良港口的集散辐射功能而提升区域综合实力。
  内河作为水运交通的骨干航道及通江达海的能力,将一座座偏隅一方的城市推上历史的舞台。广西的梧州、南宁、贵港、百色、来宾,广东的肇庆、佛山、高明、广州等城市,无不逐水而建,因水而兴。
  以广西的贵港市为例,贵港历史上曾经是南方重要的“水陆商埠”,自古以来,借助天赐的西江水系以及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网络,贵港成为承东启西、接北向南的交通枢纽,2000多年来一直扮演着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角色。
  近年来,贵港市紧紧依托港口良好的运输和地理区位优势,着眼泛珠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互补发展,积极推动港城一体化,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3112万吨,占广西内河港口吞吐总量的66.55%,保持全国内河大港十强和华南内河第一大港的地位。今年1-10月,其吞吐量达2876.2万吨,集装箱达51421标箱,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11%和29.9%。
  ——经济一体化推动流域经济合作
  西江流域在发展大潮中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战略的重大决策。其核心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崛起“北部湾地区”、腾飞“桂东南、桂西北两厢”,促进地区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提出了“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就此提出了四条原则:一是突出重点,统筹协调;二是航电结合,综合利用;三是项目支撑,强力推进;四是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总体目标是以南宁、贵港、梧州三个主要港口为核心,以百色、来宾、柳州、崇左4个地区性重要港口为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内河港口体系,更好地服务沿江产业布局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杨道喜说,广西正在抓紧编制西江黄金水道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将以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和西江岸线利用规划两个专项规划为基础,并配套沿江综合运输体系、城乡发展、水资源利用、旅游、绿化、生态等6个实施方案。初步规划,到2012年,新增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超过7700万吨,总吞吐能力达到1亿吨以上,基本建成贵港-梧州2000吨级航道、右江1000吨级航道、柳黔江500吨级航道、红水河500吨级航道。届时,“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将初步形成。
  中共贵港市委书记赖德荣认为,贵港地处西江“黄金水道”的黄金地段,当前西江“黄金水道”已经成为全市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发展临港工业、沿江产业带的重要依托,也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与粤港澳地区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
   ——推动西江区域经济发展尚需突破四大“瓶颈”
  11月17日,来自交通运输部属有关部门和广西南宁、柳州、梧州、玉林、贺州、百色、来宾、崇左等市,以及广东肇庆、云浮、江门等市的有关官员和数十名专家学者齐聚贵港市,围绕“加强区域合作,携手打造西江经济带”进行深入探讨。
  从各方的反应来看,西江沿江各市正在紧紧抓住国家把发展西江经济带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全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是,目前在推动西江区域经济发展中,尚需突破四方面的“瓶颈”。
   一、建设西江航运中心,构建现代国际航运服务业体系。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科院原副院长、广西生产力学会副会长钟启泉认为,西江航运中心是建设西江黄金水道的目标所在,其内涵和主要特征也正在逐步深化。从目前西江航运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贵港市航运发展新定位能使之成为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科院研究员蒋斌认为,构建现代国际航运服务业体系,已经成为西江流域经济合作的重中之重。因为港口的发展,带动了航运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需求剧增的机会,但目前这里的相关服务还主要集中于船代、货代等下游企业,附加值较低。而航运融资、咨询、仲裁、保险、海损理赔、公证公估、航运组织、船舶管理、海运经纪等航运服务上游产业几乎空白。要大力提高口岸管理能力,提高口岸物流周转效率,将口岸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方式的改革与物流组织系统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管理系统成为提高物流效率的有效保障。
   二、内河航运建设资金应纳入国家财政统筹安排。
  交通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原局长赖定荣认为,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珠江水系上游的云南、贵州能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缺乏资金;中、下游的广西、广东、港澳地区缺乏能源和矿产资源,流域省区经济互补性强。但是珠江水运上游与中下游的断航一直未能解决,这延缓了云南、贵州部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阻滞了广西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交流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赖定荣说,我国内河航运发展最大的难题是缺乏资金支持,究其根源在于对内河航运地位、作用的认识依然存在盲区,内河投资无法“偿还论”是内河航运发展挡道者。大江大河是国家的公共资源,内河航道是社会公共设施,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社会效益的一部分,建设高等级航道、发展内河航运可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大动脉作用。他提出,内河航运发展需要国家制定发展政策,从源头明确资金投入。
   三、成立西江流域联合规划领导小组,并组建相应的区域经济协调机构。
  贵港市市长唐成良认为,西江航运干线是我国西南水运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去一直没有进行全流域研究,致使全流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当前,应尽快成立西江流域联合规划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可持续的岸线利用和港口功能分区、城镇体系建设、产业集群、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研究规划,推动流域科学开发。此外,应尽快组建相应的区域经济协调机构,负责协调解决本区域内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布局、环境整治、产业整合和利益调整等重大问题。可在统筹规划办领导框架下,形成若干个层次的协调机制。
   四、建设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发挥西江航运能力。
  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建华认为,在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现代综合交通的发展背景下,西江航运干线航道、枢纽通航能力不足,水情、航道、枢纽、船舶、物流等信息采集及获取渠道不畅,管理分散等原因,使西江干流的航运、物流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比如长洲枢纽从投入营运以来,就经常出现船舶滞留的现象。实现水情、航道、枢纽、船舶、物流等信息采集及管理的现代化是非常必要的。建设西江航运干线(广西段)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加快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有利于航运、水利等各种资源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从而形成便捷的“水上高速公路”。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