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服务业在新经济形势下如何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2009-11-23 19:1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这几年我区服务业增加值每年递增都在20%左右,但相比全区工业不论是总量、增加值,还是增长速度都有一定差距,为进一步认清我区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明确未来我区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及措施,以下对我区服务业作简要分析:
一、新经济形势
(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速度加快
从滨海统计分局获悉,2008年滨海新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102.24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848.46亿元,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75亿元,增长29.3%;另一方面重大项目积聚的能量持续释放:滨海新区2009年共安排八大类93项重点工程,续建50项,新建43项。总投资约2700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150亿元。
(二)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危机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外贸出口和内部需求相对减弱,我区外贸出口企业受到极大影响,经济效益下滑;另外物流业、房地产业也受到较大影响;许多在建项目从开工建设速度、资金投入追加和同步招商等方面都受影响;受大环境影响,新引进的服务业大项目减少,致使经济板块建设步伐放缓,影响了服务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速度。
(三)区域竞争加剧
在交通运输、专业市场建设以及商务商贸区建设中区域间竞争表现更加激烈。商务区建设以及总部经济招商中市内六区以及塘沽区、开发区存在一定优势,而交通运输、专业市场建设方面周边区县也发展迅速。截至目前,空港加工区用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已达30多亿元,一批现代化服务设施投入运营,在空港加工区注册的500多家中外企业中,现代物流和国际贸易企业近200家。日本丰田通商、美国UPS、新加坡叶水福等世界500强和知名物流企业聚集空港加工区,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另一区域泰达开发区预计到2015年,开发区服务业增加值将达到11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0%,就业人口达到2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40%;再有滨海高新区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目前入园企业达到510家,软件与服务外包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占天津市的比重近70%。
二、我区服务业现状
(一)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一直下降
服务业增加值在总量和平均增速上,都在逐年平稳增长,但是体现在占GDP比重上,则呈现逐年持续走低态势。2005年—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GDP的44.6%、44.3%、42.2%,40.6%。
(二)服务业内部发展结构不合理
传统服务业占据我区服务业的“半壁江山”,现代服务业比重偏小。我区现代第三方物流公司只占行业总数5%左右,在金融保险、旅游、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由于在资金、信息、市场等方面的原因,东丽区的发展条件与其他地区还有很大差距;从另一方面看我区生产性服务业也处于劣势,具有现代服务业特点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虽有所增加,但所占比重不高,服务外包还未形成产业趋势,远远不能适应融入滨海、服务滨海的现实要求。
(三)政策体系不完善
我区服务业政策体系下只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意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方案》,而没有细则出台,也就无法引导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无法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以塘沽区支持现代服务业的政策体系举例,在支持物流行业发展上,出台了《塘沽区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暂行办法》塘沽政〔2008〕117号;在支持餐饮住宿行业上,出台了《塘沽区支持五星级酒店业发展暂行办法》规定。另外《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暂行规定》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令[第114号],其中在普惠扶持、总部经济、金融服务业、物流服务业、文化服务产业、会展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商贸服务业、 房地产业各方面都明确了优惠政策以及奖励、扶持政策。其中开发区每年将在预算支出中设立2亿元的“泰达现代服务业发展金”,下设服务外包发展金等分项资金,用于专项鼓励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发展,还有1亿元的“泰达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金”,用于专项支持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而我委于2008年拟定的《东丽区服务业扶持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每年2000万元)一直没有得到落实,现在缺少对服务业行业的引导,这不利于对大企业的扶持以及产业结构调整。
三、保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一)加大市场经济主体培育
企业是生产力的载体,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只有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健康发展,才能为加快经济发展进程增添新活力,才能夯实经济强区跨越发展的基础。
要大力发展个体经济以及民营经济,形成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应注意以下三方面:一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解决好发展资金和发展场地问题,引导民营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强”的发展路子,形成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中小企业群,不断扩大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二要多措并举拓展民企发展空间。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允许民营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动员鼓励群众创业。引导有创业实力和潜能的群众,研究分析中央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政策,利用多种渠道,捕捉创业信息,寻找创业机会和创业合作项目;三要亲商爱商营造民企发展氛围。
(二)加大现代服务业招商力度
在招商中,尤其是在招商政策上建议区委、区政府向现代服务业倾斜,虽然服务业大项目建设周期长,税收效益不及工业,但是在社会效益以及带动其他产业上是工业所不及的。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也我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未来招商项目应咬紧“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夯实根基。结合我区总体规划以及现状,应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商贸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以及会展业、旅游业;努力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全区经济中的比重。
(三)设立服务业专项扶持资金
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按照国家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要求,对服务业发展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以及对传统服务业的科技创新、新型业态推广运用、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行重点扶持。设立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服务业重点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项目建设,加大对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切实发挥引导带动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
近年来,我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但在鼓励、引导、扶持、管理和服务等政策方面有缺失,政策调控未能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下一步要加大调研力度,完善政策体系。相关职能部门要尽快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好的经验,好的做法,紧密结合东丽实际,拿出支持企业发展的硬措施, 在总部经济、物流服务业、文化服务产业、会展服务业、商贸服务业各方面出台扶持相关行业发展的好政策,形成国家、市级、区级较为系统的政策体系。建议组成专门班子对商贸物流项目企业综合税赋进行调研,为招商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在现有政策框架内,根据园区内不同项目及项目区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扶持政策。
(五)统筹规划,引导各经济板块协调发展
我区服务业发展思路是实现“承接市区、服务滨海”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商贸商务业、旅游休闲业、房地产业等支柱产业,重点培育会展业、产业金融业、文化及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逐步完善社区商业,形成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社区商业相结合的服务业发展体系,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促进东丽服务业实现跨域式发展。
在具体实施上加快完善全区服务业空间布局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把服务业经济板块、中心城区、新市镇作为统一的招商载体,严格按照规划科学招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我区持续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要加大各经济板块载体的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对航空城、东丽湖、海河中游、智慧城这4个市级商业中心以及新立商务区、军粮城商务商贸区、金钟商务商贸区、华明商务区4个区域性商业中心的建设步伐。
(六)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东丽区主张“工业强区”,工业的增加值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根据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律,在工业强势发展的同时,为厂商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将会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鉴于此,我区发展服务业的思路也应顺应工业化浪潮,主抓生产性服务业。
注:生产性服务业是指服务业各部门中对第二产业的贡献最大、最具有中间投入性质的服务部门,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同时也是支持其他产业发展的重要部门。
在具体实施中要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增值和互联网业务,推进电子商务 和电子政务;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加快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业;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例如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业,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
(七)加快服务业大项目的建成运营
最近两年我区在建、拟建以及在谈服务业大项目很多,但是建设进度缓慢,投入运营的更少。据统计,08年仅有鑫泰汽配城、北方五金城水暖阀门市场、水上欢乐谷3个项目完工并投入运营,累计投资7.7亿元,建筑面积28万平米;09年,完工并投入运营有天津滨海钢铁市场(一二期)、华纳景湖花园(一期)、上东壹街、滨海临空产业园B区、北方五金城不锈钢产品交易市场、杨北路建材城、滨海国际新干线7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建筑面积38万平米。下一步,结合我区服务业政策及引导资金,加大对在建项目的引导奖励,加快其建成运营,使其尽快产生效益。
注:目前我区在建服务业大项目共30个,预计总投资179亿元,占地面积4450亩,建筑面积374万平方米,2009年计划投资23亿元。所有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年营业额达240亿元,年税收19亿元,解决就业约5.8万人。
四、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强化规划引导,发挥规划指导作用
服务业子行业规划要与城市、土地、产业等各行业规划相衔接,预留给服务业以足够的升级发展空间。按照“提高起点、超前发展、优化布局、体现特色”的要求,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提高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各主导行业由行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尽快编制行业发展子规划,并与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为确保规划的贯彻实施,强化规划的指导地位、严肃性和约束力,新建的服务业项目必须符合规划要求。宣传到位,形成共识,为规划的如期实施共同出力。
(二)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目前产业发展主管部门、行业发展主管部门、区域经济单位在职能职责、层级管理、横向沟通等协调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建立起完整有效的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全区服务业运行体制和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发展合力,充分发挥东丽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解决我区服务业面临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区经济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的服务业管理体系,规范统计、分析、监测、跟踪、服务等基础性工作,统筹建立第三产业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平台;三是统筹各经济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整体发展,建立服务业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把服务业做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纳入行政绩效考核,各经济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科室负责服务业工作。
(三)加大与园区、街乡招商合作
在招商上,应加大与各街乡、现有园区的沟通与合作。按照我区服务业“一轴、一链、两带、一网”的空间布局,确定各街乡、各园区的招商载体,精心策划包装一批服务业项目进行招商, 以深化落实《东丽区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和《东丽区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2008-2020)》,促进东丽区产业结构升级、合理配置服务业用地资源、优化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结构,建立起与东丽区经济社会发展、城区建设相适应的服务业布局和服务业结构体系,提升服务业功能,使东丽区成为服务业强区,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它产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