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企业风采

青岛港外联内聚化危为机

2009-11-24 19:0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在全国港口面临严峻形势下,作为世界第七大港口的青岛港逆势上扬,1到10月份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6289万吨,同比增长5%,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5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继续保持吞吐量正增长。青岛港在经济危机下,五大货种齐头并进,屡创佳绩,用汗水谱写了一曲昂扬的奋进之歌,发展脚步更加坚实。
抱团发展,共度难关
经济危机让人们在2008年的这个冬天“雪上加霜”,然而青岛港却给船东、货主“雪中送炭”,他们提出了“抱团发展”的战略,这不仅仅是一份承诺,还让船东货主与港口共同化“危”为“机”,更重要的是坚定了联盟战胜危机的决心。
2
009年新年伊始,常德传顶着金融危机大风暴,冒着冬日的寒风,率队赴上海走访船公司,共商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发展良策,在上海的9个小时里,他马不停蹄地走访了中远、中海、中外运、APL、达飞、以星、赫伯罗特、东方海外等8家船公司。 这个“最寒冷”的新年里青岛港人昼夜兼程,远赴210个地市县,走访了1105家船东、货主、合作伙伴,使笼罩在危机阴霾下的船东、货主、合作伙伴倍受鼓舞,倍增信心,纷纷表示要与青岛港手拉手、肩并肩、同呼吸、共命运,抱团发展,共度难关联盟合作。
青岛港用优质服务消除了货主的后顾之忧。纯碱袋包装容易出现破包现象,青岛港从市入到装船过程中的各个作业环节逐一分析,并一一进行措施预控,危机下港口纯碱袋作业量逐步上升,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仅山东海化就通过青岛港出口纯碱多达6艘次,出口量突破3.7万吨,环比增长50%还多。
在得知由于贸易的大幅萎缩,致使全球空箱大量闲置、急需场地堆存时,青岛港立刻兵分六路深入到各船公司了解具体情况,三天后就先后与13家船公司签约,在青岛港建立空箱封存基地,为船公司节省了大量的空箱堆存费用。他们千方百计为船东、货主节约资金,赢得了危机下更为宝贵的信任。
越是在危机面前,青岛港更没有把兄弟港口当成竞争者,而是密切关注与兄弟港口的“抱团”发展。
营口港每年大约有30万吨氧化铝的运量,但由于该港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风大,不具备氧化铝灌包作业条件,青岛港就与营口港、氧化铝货主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把原先在营口港作业的氧化铝拉到青岛港进行灌袋包装后,将青岛港原有的50万吨氧化铝一起通过二程船运到营口,再由营口港接卸后分发给厂家,为东北地区的电解铝厂节约了成本,实现了“两港增量增收、货主节约成本”的三方共赢。
抱团发展使青岛港化“危”为“机”,众多船公司削减欧美两大主干线时,却始终保持了在青岛港的挂靠,1-10月份增加了16条国际航线。
转变方式,加快港口发展
扩展腹地,已经成为各港口打造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之举,青岛港发挥港口在区域经济中的独特作用,千方百计地拓展腹地,同时也拉动了腹地经济建设。
受危机影响,铁路货源不足,青岛港抓住这个机遇,与铁路部门、厂家货主等打造物流联盟,形成以海铁联运为主体、公路配送相结合的港口物流链。青岛港在重点抓好郑州、西安大列的基础上,新增了侯马、淄博、成都大列专线;在北方部分港口大量撤航线,过境大列停运造成火车车皮大量富余的情况下,青岛港主动联合货主和铁路部门,发展过境大列,使过境箱量由每月的3000多箱增至现在的5000多箱,同比增长超过30%,不仅成为了我国过境大列最多的港口,并成功把自己的腹地延伸到东亚地区。
加快“无水港”建设成为青岛港扩展腹地的重要举措。建立无水码头要求目的地具备集装箱装卸能力,内地铁路站具有集装箱办理资质。青岛港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在西安、乌鲁木齐、成都等内陆主要城市设立办事处,联合海关、铁路、船公司开通直达青岛港码头前沿的集装箱直通式运输,使货主在当地就可以办理所有的进出口手续。在青岛海关的带领下,在四川成都海关推出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跨关区快速转关通关监管新政策,架起了一条畅通无阻的通关渠道,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川企在四川与青岛之间的往返奔波,为四川企业铺就了一条通往国际市场的“黄金桥梁”。青岛港从1995年开始走向内地,目前已在内地建立了15个办事处,最远的到了新疆。这给青岛港今年上半年在危机背景下,集装箱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政策启动,青岛港积极加强与各大货主的沟通,加大公路市提,港口每天的矿石市提量较政策出台前增长了30%,促进了公路运输产业链的恢复和发展。我们通过效率优势加快船舶周转,进口矿石量比政策出台前增加了20%,在拉动水路疏运的同时,也对稳定国内海运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几个月,在青岛港进行装卸的卷钢、矿石不再是往日直接装船、装火车的单一运输方式,而是有针对性地将一部分货物装进集装箱来运输。这一主动为客户量身定做的运输模式,大大缩短了交货时间,降低了货损货差的产生,节省物流成本至少两成。同时为大宗散杂货物的运输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运输模式,打造了一条全新的物流链条。
采用新的运输方式可以充分利用集装箱安全高效的特性,以及集装箱船舶准班、班期密度大的优势,从而可以大大缩短客户的交货时间,降低货损货差的产生,为大宗散杂货物的运输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运输模式。近几个月以来,该项目运作顺利,已经实现了每周150TEU以上的装箱货量。
矿石用集装箱运输战略,则是青岛港为更好地服务进出口厂商,进一步揽货造箱,主动为货主设计经济、实惠、便捷的操作模式。他们采用进口散货装箱上列的方式,打造了一条全新的物流链条。进口散装矿石到港以后,通过空箱配货的方式在公司港站将进口矿石装入集装箱,过磅后装上火车,通过铁路运至侯马、陕西等内陆地区,在当地厂家拆箱完毕后将空箱返运至当地场站,随后,再将当地组织的货源装箱,通过大列运出来,在青岛港装船出口。
卷钢和矿石运输的新模式因为为货主节省20%以上的物流成本等利好因素,而受到他们的青睐,特别是矿石运输的新模式为当地出口企业减少了空箱调入的成本,直接方便了河南、陕西、西安、甘肃、宁夏等地区的进口厂家和出口企业,同时,实现了集装箱大列重进重出,增加了港口操作箱量,另外也为铁路带来新货源,实现了多方共赢。
人才战略,储备开春能量
面对经济冬天的袭人寒气,多数人可能会选择等待——等待冬天过去,春暖花开。但也有一些人,他们没有“冬眠”,而是拿起书本,走进课堂,回炉充电以待经济复苏。在这个冬天,青岛港果断的选择了“带薪学习”。
“我们不能选择灾难,但可以选择对待灾难的态度。”这是汶川地震时家喻户晓的一句话。经济危机下,青岛港用最负责的精神承担起最沉重的责任,用最积极的态度打造最成功的捷径,为港口的长盛不衰奠定了最坚实的根基。他们在员工培训上重金投入,开展各种技术培训、技术竞赛、技能鉴定,修编完成并推行了新版技术工人资格考核培训教材。从2009年2月份起,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全员大培训,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编写了43个专业的101种培训教材,从用人机制、教育机制、激励机制全方位出发,实施人才培养战略。
其实,这种过冬的形式,并不是在经济危机下青岛港刚刚闪现出的灵感。在过去20多年里,他们一直在坚持着“带薪学习”,这成为他们的首创,这是学习理念的超前,更是学习制度的深入。
青岛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每年投入上千万元实施“个十百千”工程(即发展好一个人才培训中心、建好10个科技创新基地、办好100个职工图书室和学习之家,用好1000个职工学习园地),形成集团有中心,公司有基地,队里有阵地,班组有园地的全员学习格局。连续20多年持续开展全员脱产大培训、技术工人考工晋级、技术大比武,为广大员工成才和建功立业创造条件。对农民工,青岛港也一视同仁,让他们参加脱产大培训,系统地学习港口的企业文化、安全生产组织管理等知识,使他们脱胎换骨,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成为港口生产新的主力军。
在青岛港,职工的第一需要就是港口天大的事。不仅“公费”为职工学习“买单”,让职工掌握工作的技能,适应岗位的需要。更高度重视、严格规范职工学习时间,让职工既能学习好,又能休息好,实现思想觉悟和工作业绩双提高。“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是青岛港以人为本的体现,更是青岛港长盛不衰最坚实的根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