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港兴工走向大工业时代
2009-11-3 1:3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9月21日,钦州港30万吨级航道开工,这是广西第一条可以进出超大型油、货船只的大航道,也是钦州港继去年底10万吨级航道开通后港口建设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同日,钦州保税港区两个多用途码头宣布竣工,年吞吐量为标准集装箱70万个,为钦州保税港区年底封关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9月23日,钦州同方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开工,香港“清华同方”公司将在此建设年产400万台数字电视的高新技术项目。
明年初,钦州临海大工业的“推进器”——中石油千万吨炼厂将投产,钦州保税港区2000万吨石化物流项目同时建成营运。
一个个强烈的信号向世人昭示:钦州正阔步走向大工业时代。
改革开放初期,钦州一直是海防前线,经济建设十分滞后。然而,后发展的钦州,在短短10多年里,临海大工业发展十分迅猛,目前已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临海工业区。
巨变之源是什么?
钦州人用成功的实践来回答:明确战略,抓住机遇,科学发展。
“要富康,建大港”,这是钦州人多年的企盼。1994年,钦州全民捐款建设的两个万吨级码头启用,钦州结束了有海无港的历史,钦州“以港兴市”发展战略正式起步。
从此,钦州市紧紧抓住这一战略不动摇,从开始时的“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到“大港口、大产业、大旅游”,到现任班子提出的“以港兴工、三化互动”和“建大港、兴产业、建新城”三大引擎,城市发展政策一脉相承,为钦州依托港口、加快城市协调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策保障。1998年,自治区把钦州定位为临海工业城市。
进入新的千年,沉醉的北部湾风生水起。2008年1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准实施,钦州作为钦(州)防(城港)功能组团,定位为发展临海重化工业和港口物流,建成泛北部湾最具活力的加工制造基地和物流基地。同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钦州保税港区,国家商务部确定钦州为全国第二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多重优惠政策叠加,钦州“千年等一回”的机遇终于来到了。
钦州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瞄准了自己的发展坐标:建设新兴临海工业城市,发展临海大工业,响亮提出实施“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把钦州建成“泛北部湾核心工业区”。
“千百亿崛起工程”,是钦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产业的经典之作。其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要求,描绘了钦州工业产业的发展蓝图:依托中石油炼厂一二期工程,延长产业链,培育一个年产值超千亿元的石化产业;重点发展林浆一体化造纸产业、以数字电视为主体的电子产业、燃煤发电的能源产业、粮油加工业、临海铝合金产业和保税物流业,六大产业的年产值分别超过100亿元;提升现有企业,承接产业转移,使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100家。
招商引资连年突破,工业项目纷至沓来。2000年至2006年的6年间,钦州招商共到位资金135亿元,而从2007年至今年上半年,仅两年半时间招商到位资金就达369亿多元,目前全市招商引资日“进账”6000万元。
一批现代工业园区从沿海到内地成梯次分布,钦州港经济开发区、科教园区、河东工业区、灵山和浦北两个自治区A类工业园区,成了工业产业的新“高地”。
1996年成立的钦州港经济开发区,位于钦州港区腹地,规划总面积达138平方公里。今天,曾经寂静的荒野滩涂,已成为承载临海大工业的现代化新区,是中外客商纷纷抢滩的黄金宝地。
至2008年底,钦州港经济开发区累计引进100多个项目,合同总投资额400多亿元,东油沥青、新天德能源、大洋粮油等19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在建7个工业项目中,中国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金桂林浆纸一体化工程、钦州燃煤电厂等为国家级重大项目。今年上半年,投入200亿元的中石油石化物流和中粮120万吨/年大豆加工等9个项目先后入园,总投资额达223.8亿元。预计到明年底,这里将实现800亿元的工业产值和60亿元的税收。
从2000年至去年末,钦州市共引进项目2775个,其中二产项目占59.6%。这些项目相继投产后,至2012年末钦州将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1800亿元,并初步确立产业、企业、品牌的优势地位,步入现代工业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