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城市“1小时交通圈”已具雏形
2009-1-15 14:5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随着石家庄至太原、北京、济南、郑州铁路客运专线的建成、在建或即将开工建设,石家庄至这些城市的高速铁路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左右,届时,石家庄将真正建成省际城市“1小时交通圈”。
“省级城市交通圈的打通,必将加速人才、物流、旅游资源等经济要素的流动。”部分市政协委员表示,但流动都是双向的,如何让更多的经济要素流入而不是流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城市环境:建宜居生 态城留住人才
“石家庄的环境问题,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市政协委员、河北国大连锁商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树中说,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城市磁力”,能否将更多的人才、投资商吸引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城市环境。
于树中委员举例说,很多国内大型连锁企业的高管人员或大区经理,如果被安排到杭州、青岛等城市工作的话,很多人就会把父母、子女全家搬过去;而被安排到石家庄工作的人,却很少在这里置业安家。“为什么呢?其实最主要的就是石家庄的空气不好、污染比较严重。”
令我们欣慰的是,蓝天碧水的生态环境,正在一步步向省城走来。2007年省城成功晋升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后,今年,省城再增水面267.5万平方米、绿地223万亩,而且去年空气清洁的二级天也一举突破了300天,创下了2000年实行空气质量日报制度以来的最好成绩。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巨大的战略机遇。”市政协委员李达志在提案中说,石家庄市12家严重污染企业此时实施搬迁,将会是投资最省、损失最小的时机。
有委员表示,碧水蓝天生态城的日渐临近,省城在不断亮丽的同时,还将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魅力,而这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石就业、安家。
■产业布局:让交通圈激发经济圈活力
“经济发展的规律往往遵循着区域间便利的原则,山水相连、公路相通,同属一个区域,自然就联系紧密,经济社会融合就多。”于树中委员认为,如果能抓住打造交通圈的机遇,同时战略性地调整石家庄的产业布局,就能把石家庄经济圈快速做大做强。
于树中以自己多年从事商业工作的经验告诉记者,由于城市整体布局不尽合理,石家庄的城市商业分布更是集中在中山路一条线,拓展空间非常狭小。如果产业布局不抓紧优化,交通畅通之后,生产要素的流出将不可避免。
市政协委员、市政府研究室的韩建霞也在提案中提到了这个问题。“现在省城随着‘三年大变样’工程的推进,工业企业搬迁步伐加快,腾出了很多较大的地块,正是省城进行产业布局调整的良好契机。”
韩建霞委员建议,围绕城市布局调整,可以建设六个服务业功能区,以避免功能中心重合,促进产业集聚。其中,在沿中山路东西两大商业组团的中心商业区和东南新区、东部新区两个商业副中心区域,可以以大型标志性商贸建筑为龙头,建设功能合理搭配的都市商贸区;以自强路金融集聚区为主、新火车站站前金融区为辅,可以打造两个功能完善、互为补充的金融商务区;同时,还应该加速新华集贸市场、南三条市场、正定小商品市场的功能划分,推进商品提档升级,建设面向全国的商品批发中心。
“此外,还应该吸引科技研发机构、企业剥离的研发中心向高新技术开发区集聚,大力培育与制造业发展相配套的生产型服务企业,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韩建霞委员说,在北部滹太新区,还可以大力发展会展、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吸引有实力的企业集团总部向这一区域集中,打造会展总部经济区;而在西部山前新区,可以以生态环境恢复为重点,按照旅游休闲、娱乐健身、会议博览、高档社区的定位,逐步建成错落有致的休闲度假区。
■服务产业:优质服务业吸引更多经济要素
不少委员表示,省际交通圈形成之后,如果不能吸引别人过来,交通的便利只会让省城市民到外地去消费,导致经济要素外流。
韩建霞委员告诉记者,经济要素是流出去还是引进来,关键的因素是服务业是否发达。根据她的调查,很多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服务业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很多省会城市的服务业产值都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以上,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个比例则更高;而石家庄的服务业产值,一直没能超过40%。
“外地的人来到石家庄了,我们都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能把他们留住?”不少委员都建议,新的机遇下,石家庄的服务业发展应该再提速。
韩建霞委员说,石家庄的服务业布局具有明显的单核圈层结构特征。这种“摊大饼”的发展模式淡化了城市服务业的功能分区,使得功能中心过度密集重合,不仅增加了城市中心的交通负荷,也使外围城区在扩张过程中一直存在着部分服务功能缺失与重复布局现象。
“统一规划沿河、沿路区域,连片开发,形成带状网络发展布局。”对于服务业的发展方向,韩建霞委员建议,石家庄可以围绕重点路段建设,开发七个服务业产业带:一是铁路“穿城入地”后,在原铁路站线两侧,建设金融服务、科技信息、中介服务、商务办公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带;二是在二环路两侧,建设汽车展示展销、农副产品、花卉虫鱼等专业市场聚集带;三是在二环外107国道沿线,建设小商品服装、五金、兽药等批发市场聚集带;四是在建华北大街两侧,发展建材装饰市场带;五是在二环外铁路沿线,发展以生产资料为主的物流聚集带;六是在三环路两侧,建设与“五大基地”和南部工业新区融合互动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七是沿滹沱河、太平河两岸,打造一条生态旅游观光带。
■城市规划:新机遇促进“跨越式”发展
作为知名的房地产投资专家和城市规划运营专家,贾卧龙博士近几年参与了我省石家庄、唐山、邯郸等地许多房地产项目的整体规划和运营,也对我省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状况有专门的研究。
“多个增长核心的发展模式,必将促进省城‘跨越式’发展。”贾卧龙说,现在“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而河北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全省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京津冀都市圈的建设,也都为我省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而省级交通圈的日渐畅通,也为石家庄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贾卧龙认为,一个有前瞻性的规划,是经营城市的基本前提。而在他看来,河北省内的很多城市规划建设散乱性、短期化倾向较为严重,城市空间布局及其拓展方向不够明确。在城市高速成长的初期,在现有城市建成区以外建设与老城平行的城市功能区,以容纳新产生的城市功能,将单一增长核心转变为多个增长核心的发展模式,即“跨越式”发展模式,会更适合新兴城市模式的发展。
“就省城石家庄而言,它作为现代化城市重要标志之一的市区功能分区还远未形成。同时,目前形成的所谓中心商务区仍缺乏凝聚力,商业金融机构遍布全城,工厂、住宅混杂现象依然存在,科教、行政和各类城市开发区布局分散。”贾卧龙说,正在大力推进的“三年大变样”工程已开始塑造省城现代化城市的崭新形象。
“很多城市发展进程缓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定位模糊。”贾卧龙说,我省迫切的城市发展渴求背后,也面临着迫切的城市定位、城市个性等诸多困惑。比如,杭州市定位为“休闲之都”、天津市经过调整把自己定位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
在市两会上,还有不少委员表示,石家庄由于建市历史较短,与先进省会城市相比,在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城市品位、城市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但目前,石家庄采取“1+4”的环省会城市集群组团建设思路,已经改变了一些城市类似“摊大饼”、一圈一圈被动向外扩张的发展模式,把空间跳跃性拉开,定位比较准确,而且特色分明。这为省城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关链接
1小时省际交通圈
2009年1月1日,我国开工最早、历经三年半建成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石太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试运营。随着这条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加上已经开工的京石(北京至石家庄)、石武(石家庄至武汉)以及即将开工的青石(青岛至石家庄)三条高速铁路,石家庄成为东西、南北高速铁路“十字路口”的雏形显现。
这些高速铁路建成以后,到北京1个小时左右,到郑州1个小时左右,到济南1个小时左右,到太原1个小时左右,石家庄将真正建成1小时省际交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