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造大飞机中国心 欲建国际航空产业基地
2009-1-19 18:4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航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商用飞机发动机,将在上海开始研制。昨天,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瞄准世界著名航空产业基地,上海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假以时日,航空产业将成为上海又一张亮丽的“名片”。
尚无国产先例
研制商用飞机发动机绝非易事。目前商用飞机的发动机制造主要被通用电气、罗罗和普惠三大发动机生产商垄断。此前我国还没有生产商用飞机发动机的经历。
刘大响院士告诉记者,军机和民机发动机技术60%-70%可以共用,但是商用发动机还有很多特点,比如说要求低污染、低噪声、低油耗、长寿命、高安全性。刘大响表示,核心机是发动机研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因为一台核心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派生发展出一系列型号发动机。为我国大飞机配套的核心机覆盖10000公斤-20000公斤推力,以后将要系列化发展。如果发展到20000公斤推力以上,那就是满足未来双通道250座飞机所需要的发动机了。不过,这个过程根据外国的经验需要至少十年以上的时间。
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公司希望,能够让国产大飞机在飞上蓝天之际用上国产发动机。注册资本60亿元的发动机公司剩余30%股份,正虚位以待面向全球择优选择合作伙伴。
航空产业启动
根据规划,发动机公司的研发中心将在闵行紫竹园区,装试基地在临港基地。业内人士分析,临港基地可为超规格航空零部件制造和维修提供独特的物流解决方案。靠近临港的洋山保税区则可以通过实施更加便利的通关措施,为航空零部件的运输提供最恰当、最方便、最快捷的物流。
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金兴明向记者表示,大飞机项目是国家战略,体现国家意志,上海有信心有能力提供好支持和保障。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上海一直是我国航空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集聚了大量的人才。同时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也为金融资本进入产业领域提供了便利条件。
金兴明说,上海目前的航空产业规划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去年成立的中国商飞公司负责的大飞机项目,其研发基地在浦东张江,总装试飞基地在浦东机场附近;同时支线飞机ARJ21总装基地在宝山大场;第二层就是商用飞机发动机项目;第三层就是进一步整合和新建其他航空配套产业。
杠杆效应明显
在刚刚闭幕的上海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壮大航空等战略产业,加快建设航空基地。对此,专家分析,航空产业的杠杆撬动作用不可小觑。大飞机研制本身虽然可能需要20年才能出成绩,但是在研制过程中,能为上海乃至国家带来巨大的产业链拉动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来自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指出,由飞机技术派生的衍生产品销售额,是航空产品本身的15倍,而航空业带动技术升级、产业延伸的效应则更大。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从投入产出效益来看,每向航空工业投入1万美元,10年后大约可以产生50万美元至80万美元的收益。
在波音总部——美国西雅图、空客总部——法国图卢兹这两个城市周边,目前都聚集着上千家的航空配件生产厂商,形成一个大大的“航空产业链”。而通常的国际经验说明,一个航空项目发展10年后会给当地带来的效益是:产出比为1∶80,技术转移比为1∶6,就业带动比为1∶12。 本报记者 张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