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第三方支付业务监管面临收紧
2009-12-10 18:1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来自业内透露的信息显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网银业务的监管均有收紧趋势。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将刺激商业银行加快对网上银行的建设,非现场交易或将迎来新的竞争格局。
非现场交易监管欲从紧
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近日表示,央行将向第三方支付平台发放通行证,对电子支付的从业资格和经营范围进行规范,希望银行尽快做好准备。
除了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欲收紧外,监管机构也正在酝酿收紧对网银业务的监管。针对网上银行各自为政的状态,监管层已经将规范化,标准化,注重便利性、安全性作为未来网银业务发展方向。
来自央行的人士透露说,明年6月份,网上银行互联平台将建成试用。该系统上线后,网上银行“互联互不通”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与此同时,部分商业银行计划在明年加快对网上银行的平台建设,其中包括构建网上交易银行互联平台,以便利性和安全性为中心对非现场交易进行升级。
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人士表示,该行在明年会加快对后台数据库的完善,借助银行间信息征询系统进行统一,扩大服务的范围。客户只要登录网上银行,就可以查询其他银行卡的信息。
此外,安全性也成为明年商业银行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中,网上银行的金融认证首当其冲。
来自央行的消息显示,目前央行正和工信部合作,对具有官方背景的金融认证机构——CFCA(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进行调研,将从准入、审计方面对其加强规范。同时,央行还将对银行提出安全技术管理要求,并逐步上升为行业标准,建立专业的评测队伍,每年对银行进行检查,形成年检制。
网银业务面临冲击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非现金经济时代,网上支付行为更加活跃,而对银行的网上银行形成最大竞争冲击的,就是第三方支付。特别在近两年,第三方支付的功能也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购物消费领域,正快速向 公用事业缴费等民生领域渗透。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网上支付交易规模从2007年的976亿元飙升到2743亿元,同比迅增181%。今年第一季度网上支付交易额规模已达到1180亿元,同比增长146.9%,环比增长21.4%。
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人士表示,央行给第三方支付发牌照,其本意在于把非金融机构的第三方支付融入金融体系,和银行等金融支付体系协同发展。但这样一来,不可避免的是将对非现场交易尤其是银行网银业务造成冲击。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收紧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并不会对银行整体网上银行业务造成负面影响,只是对两者之间的一些重叠业务产生影响。因为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是上下游的关系,第三方支付通过银行卡发生资金转移和支付清算,会提升银行客户用卡的活跃度。
艾瑞咨询分析师蒋李鑫也认为,第三方支付是可以促进网上银行的使用率。银行机构有自己的资金和网络优势,第三方支付有银行没有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更有分析师指出,此举其实是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洗牌,通过提高准入审核门槛,一些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届时这部分市场反而让银行网银业务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