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拉车运输走向透明化数字化管理的太原钢运物流
2009-12-12 1:4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张美娟
60年一甲子的时间,太钢这个“不锈旗舰”在发展的过程中催生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其中,钢运物流公司由一个马拉车运输公司发展为第三方运输型物流企业的成长故事更为精彩。
60年前,太钢建厂之初 (西北炼钢厂)马拉车,粗放式管理;60年后,“全球不锈钢”运输透明化数字化管理。经过几代太钢人的不懈努力,从名不见经传的 “西北炼钢厂”向全球的 “不锈旗舰”发展的时候,离不开太原钢运物流60年的默默奉献。随着太钢的技术、工艺的不断革新,钢运物流由马车变成了卡车,由人驾驶变成了无线遥控;随着太钢产品、业务的不断扩展,从单一的运输走向了全程视频监控、数字化管理,真正走向了透明化管理的第三方运输型物流企业的发展道路。
钢运物流在此期间始终秉承太钢人孜孜不倦的改革创新的精神,使钢运物流不断转变经营观念,开拓经营思路,调整发展策略,使企业装备、生产管理同步增长的历史发展脉络。钢运物流是全国钢铁集团运输分公司中改制后惟一发展成为具有装备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一流的现代企业,是全国钢铁物流企业的典范。钢运物流在10月20日荣获 “2009年中国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奖。在成长和转变的过程中,钢运物流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新机遇,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新跨越。
太钢物流是随着太钢的发展而发展的,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建厂之初160匹马组成60多辆马车运输队,一马当先,勇挑重担。
太钢前身为西北炼钢厂,它的建立是军阀阎锡山 “以山西煤铁为基础,发展军火工业,使山西成为一个小中国”计谋的重要组成部分。160匹马的运输队就是炼钢厂重要的陆地运输工具,他们在太钢运输初期立下了 “汗马功劳”。1937年秋,刚刚建成还未来得及投产使用的西北炼钢厂,落入侵华日军手中。日占期间,生产设备由于掠夺性生产,大多年久失修,老化陈旧,处于半停产状态。据统计,西北炼钢厂从1934年兴建到解放前15年内,累计生产生铁近20万吨,生产钢、钢材各5万余吨。
1949年4月20日,西北炼钢厂解放,马拉车运输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到 “一五”结束时,太钢的钢产量由建国时的12210吨增加至235253吨,生铁由15887吨增加到200849吨,钢材由11048吨增加到181669吨。太钢迎来了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运输量大大增加。
二、太钢运输以卡车和火车运输成为运输主力军,全面升级精良装备。
在解放后到1952年上半年,太钢只能生产十一二种普通钢,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特殊钢产品为支撑,1953年太钢被国家定位为特殊钢生产企业。钢厂生产的普通钢向特殊钢转变后,对生产工艺中的运输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1952年9月,太钢成功冶炼出第一炉不锈钢;1954年,成功轧制出我国第一张硅钢片,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硅钢薄板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1955年,成功试制纯铁、合金工具钢;1957年,成功试制子弹钢、耐热不锈钢、冷墩钢。这些新产品的试制与开发,不仅为太钢发展成为特殊钢、优质钢生产基地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使太钢初步实现了由普通钢厂向特殊钢厂的过渡。
1958~1960年,考虑到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确立了“以钢为纲”的工业发展指导方针,提出了 “大跃进”、 “全民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等口号。在这一阶段,太钢走上了一条以单纯追求产值、产量增长速度为目标的粗放型的发展道路。同时,太原钢铁厂也正式定名为太原钢铁 (集团)有限公司。
太钢先后投资10.2亿元用于大型特钢配套工程和技改项目,通过这一轮的改造,太钢具备了年产18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基本形成氩氧精炼-立式板坯连铸-AGC控制炉卷轧机轧卷-多辊轧机冷轧-连续退火及光亮退火的现代化不锈钢生产线。这就要求钢运物流在准时制的基础上实行精益物流,采用约束理论的物流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寻找约束;理清约束,寻找突破;立足突破,提出措施;深化动作,扩充瓶颈;积极提升,团队前进。
三、主辅分离,钢运物流诞生,开启新的征程,发展飞跃。
2007年7月1日,按照国家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政策,太钢 (集团)有限公司汽车运输分公司改为太原钢运物流有限公司,属于国家AAA级运输型物流企业。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精细化、一体化物流方案是钢运物流的服务方针。
太原钢运物流有限公司是以钢铁服务业 (货运、仓储、配送、客运、机械装卸、汽车修理、机动车检测)为核心主业的多元化的物流企业,目前已形成了装备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一流的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设立了以信息网络管理为主导的车辆调度指挥中心,建立了GPS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营运车辆全部装备GPS接收装置。各货运分公司及配载网站实现了计算机联网,货运信息交换应用了EDI电子数据技术,货运信息及车辆管理已经迈上了高度集成的自动化、网络化轨道。
运输物流:拥有各类拖车、自卸车、平板车、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吊车、冶金专用车等各型车辆500余台,承担大型、异型设备的吊装运输和普通货物、部分危货运输以及钢坯、钢卷、钢水烘送运输。主要承担大型企业供应物流、铁前物流、生产物流、废弃物回收和排放物流,远程运输物流等。
修理业务:拥有承修大型货车、工程机械、各类高中低档轿车的一类维修企业资质,进行技术输出及冶金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协力生产。
汽车修理:厂房面积3000余平方米,各类维修主要设备有10吨天车、5吨电葫芦、剪板机、20吨压力机、镗、磨、铣床等。汽车修理分公司现为山西省一类汽车维修企业。
轿车修理: 成立于1999年,厂房面积2000余平方米。各类维修设备主要有:V6-CD专家级四轮定位仪、HMS-990发动机综合分析仪、国产名牌烤漆房、电喷咀自动检测分析仪、VAG1552电脑检测仪、免拆清洗仪、外形修复机、双柱、四柱举升机等。该分公司现为山西省汽车维修新技术促进协会攻关组成员单位。
车辆检测:山西省交通运输管理局、省技术监督局认定为A级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其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主要检测设备有:尾气分析仪、自动烟度计、车速表试验台、噪声计、前大灯测试仪、侧滑仪、轴重仪、制动试验台、底盘测功仪、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仪、计算机控制系统等。主要从事机动车辆的技术检测和安全检测。
由于其主要服务单位是太钢,研究太钢的业务运营特点便成为钢运物流的一项重要工作。太钢是一个集矿产采掘,钢铁生产、加工、配送、贸易为一体的产业链特别长的特大型工业企业,去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针对太钢这种生产、销售、供应、回收为一体的要求,钢运物流对现有的物流系统进行系统化规划、综合、分析和系统化改造与管理的一系列改造,对太钢现有的原材料及设备采购供应阶段 (即采购物流)、生产阶段(生产物流)、销售配送阶段 (即销售物流)和废物回收物流阶段的购料、配料、投料、送料、存放、搬运以及数量、时间、地点、方法、工具等按照科学的生产工艺重新进行时间、空间和物流人员、物流设施和物流信息方式的规划、布局,并且根据合理的生产节拍,量化各项指标,达到准时化生产管理。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企业的核心。钢运物流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完善中进行深入的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由于钢运物流服务于太钢生产冶炼工艺的各个环节,需要车辆时时在现场等待,随时运输,必要时车辆还不能熄火,单靠行驶里程不能反映货位实际耗油情况。太钢厂区主要服务线路有300多条,车辆主要采取穿插作业的方式,单车月度用油计划不能反映实际用油情况,偏差较大;要全面配合太钢生产,不能计较个别货位的收入盈亏,而是要密切衔接各工艺运输 (吊装)物流环节。因此经营的相当一部分货位收入不能反映车辆的实际工作量和耗油情况,不能用收入多少划定油耗比例。经过多方面研究,通过信息化手段按各线路投入车型不同测定单趟油耗定额。初始化输入系统,通过调度配车所安排的线路及运行趟数等参数的录入,在自动计算收入的同时动态计算参考油耗,并利用信息系统程序予以动态控制,实现信息系统和GPS的数据同步对接。可以随时通过系统在GPS系统提取数据,形成单车行驶里程报表、各项报警报表、非正常耗油报警等生产经营决策分析报表,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的全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