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第三只眼看山西物流业发展
2009-12-12 1:4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高博渐
物流,一个国家举足轻重的行业之一。物流业的发展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在中国,物流已占到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25%,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增长速度。2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至此,物流业——十大振兴规划产业中惟一的一个服务业,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作为物流业内人士为之振奋,欢欣鼓舞。十大振兴规划产业使国家强化实体经济,拉开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序幕,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谱写了不平凡的一页。在国家这样良好的环境和机遇面前,山西物流业何去何从?让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看山西物流业的发展。
首先从国内外看是如何认识物流业的。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杜克拉就预言,物流业是每个国家经济增长的 “黑大陆”,是 “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是 “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认为,降低物流成本是降低制造成本与增加销售之后的 “第三利润源”,并提出了“物流冰山说”,物流成本就像一座冰山,人们只看到了水面上的那部分,其实水面下面的冰山更大,企业的利润空间就蕴藏在那里。
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认为:“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按美国物流协会1998年对物流的定义,“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
德国经济学家提出,未来世界上只有三种人:生产者、物流者和消费者。
中国经济学家吴敬链认为:“由单个企业的物流管理到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的革命,极大地降低了全社会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各产业的生产效率,成为20世纪末大规模产业重组的重要内容。”
中国经济学家魏杰认为: “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2001年3月1日,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下发的 《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2004年8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和通知”中,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义加进了一条“推动和提升相关产业的发展”。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期。
与以上思维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思维意识离得有多远?山西从事物流研究和物流调研的人寥寥无几,物流专家、高级人才奇缺。没有高端思维领悟物流行业发展的方向,就好比在前进的方向上没有明灯。
其次,从我国历年出台的物流政策看山西政策环境。
2001年3月1日,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8月5日,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出了《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和报表制度的通知》,还有国家发改委出台的《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交通部出台了《关于促进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若干意见》,商务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铁道部出台了《关于促进铁路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财政部实施设立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基金,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国家工商局出台了放宽物流企业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商务部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做好物流领域吸引外资工作的通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成立了 “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全国物流标准化信息委员会”。科技部批准成立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教育部批准成立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等职业教育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而且,中国法学会正在制定“中国物流法律制度”的草稿。从种种制度看出,国家对物流行业的重视程度。
山西省有关物流业的发展政策主要有,2006年 《山西省政府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8年1月8日山西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并通过了《山西现代物流业 “十一五”发展规划》,现已编制了 《山西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 《山西省新农村现代流通业建设发展规划》,已报省政府待常务会审定。不知道这些政策能给企业、行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促进作用,如何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物流企业真正的受益多少?
如果说外企进军山西不服水土情有可原的话,山西本地成长起来的企业做物流业发展不服水土就难以理解了。恰恰相反,外省物流企业在山西办得红红火火。可是为什么与国际物流思维接轨的山西本土企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沃尔沃重卡山西总代理曾是国家AAAA物流企业上的新项目,原沃尔沃总裁吴俞章在重卡销售中融进了现代物流理念,对于山西这样一个运输大省来说,那简直可以说接受吴总裁的这套理念会使山西人民受益匪浅。可是,就因为这么一个理念的问题,与山西的人文环境、山西人对物流的认识不符,由于山西运输业人群只看眼前,不算长期账的这么一个观念而错失。好比山西的挖煤,只说能挖多少,不论挖的总有一天资源没有了,环境破坏了,生存问题怎么办?没想到这样的好项目付之东流,竟然做了物流的 “先烈”,实在是可惜。这些问题是不是值得我们来反思呢?
我们的政府是不是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呢?政府推动主要干什么?
一是,成立推动物流业发展的协调机构,解决政出多门的问题,形成合力。
二是,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并提出发展目标与要求。
三是,出台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里涉及到市场准入、土地政策、财税政策、引资政策、扶持第三方物流发展政策等等。
四是,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
五是,加大对物流科技知识的普及。
六是,抓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抓物流技术的研发与先进技术推广等等。
最后,从有关数据看山西。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处于工业化中期,城市化加速,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经济总量快速扩张,使物流的总需求增长很快。2008年社会物流总额为90万亿元,货运总量为245亿吨,港口货物吞吐量和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自2003年以来保持世界第一位。2008年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为18.1%,物流业增加值分别占GDP比重的6.6%,占第三产业比重的16.5%。对全国重点制造企业调查,采用一体化物流管理的占23%,实施初步供应链管理的占18%,采用招标采购原材料的占37%,物流全部或大部分外包的占49%。2008年全国连锁百强企业实施统一配送率已超过50%。用现代物流技术改造提升商品交易市场也在有力推进。农业物流,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物流与农产品物流,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国邮政系统以及粮食系统、商贸系统也在积极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
山西省处于我国中部地区,中部崛起,物流先行。物流业是支撑其他产业的基础产业,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而且不容易搞好的新兴产业。据统计,2008年山西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37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4.2%,其中物流增加值650亿中,在第三产业中占有近1/3的比重,从某种程度上业说,山西省物流兴,则第三产业兴。此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对于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009年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山西也不例外。为了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十大振兴规划,以调整产业结构,振兴产业发展。
从山西省产业结构分析出需要物流业来优化整体循环经济的每个环节。这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在山西物流的整个政策和环境上去改变。要充分发挥省物流部际联席会议职能作用。希望以省发改委牵头的商务、交通、财政等主管部门形成协调机制,在人员和工作时间上抽出更大的精力来保障大物流的循环。但山西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的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如 “中国优秀物流城市”的申报工作,像内蒙古的一个地级市,物流业做的还不如山西,可是,在这种优惠政策和城市荣誉面前非常积极,由副市长亲自带队,赴北京争取这样的机会。政府部门应为山西物流业发展的大环境、大方向奠定基础。好比是一块肥沃的土地,为物流事业提供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