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适用型物流人才
2009-12-15 20:0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高博渐 卫锦文
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中国十二类紧缺人才之一,那么什么是物流人才或者更进一步说,什么是适用型的物流人才呢?
物流人才就是在企业的各种物流工作岗位上会操作、懂管理、能为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作出贡献的人才。具体分为四类:一是生产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中从事物流工作的人才;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三是从事物流设计、规划、咨询等方面的人才;四是物流研究人才。
培养适用型物流人才必须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首先,物流人才市场上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次,目前物流人才市场上的需求大多是现实的。由于企业对物流人才鉴别的机会成本过高,使得企业在招聘物流人才时不愿意聘用只持有各类相关证书,而没有物流实际工作经验或缺乏物流实际工作能力的物流专业毕业生。企业需要的是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上岗后通过企业提供的简短培训能够明显获得提高的物流专业人才。第三,物流人才市场上的需求是不均衡的。大型物流企业,出于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考虑,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现实性关注较弱,而比较注重物流人才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而中小物流企业,特别关注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现实性,要求物流人才具备相当地物流实际工作技能和经验。
培养适用型物流人才必须细化培养目标,使人才具有专长。从物流作业各环节的工作内容来看,物流作业包括物流市场营销、订单处理、运输作业、仓储作业、物流加工作业、配送作业、客户服务作业、物流信息处理、物流会计核算作业等,这些都可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物流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扎实充分的社会实践锻炼,也都可以成为高职高专物流专业学生的专长。但是,任何一所高职高专院校都不可能将以上所有的细化目标作为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方向,而必须是有所取舍。另一方面,目前各院校物流专业班级学生的容量大多在40人以上,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方向对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向上的分组培养,或者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进行方向性选择,然后由学校进行针对性地培养,这在目前大多数院校都不是现实可行的。因此,一所院校对其物流专业学生的培养只能选择2~3个专业方向,而且这种选择不只是仅仅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学生的实训和实习环节中。各院校应根据自己的选择方向,在较为便利可行地条件下建立侧重方向不同地实训和实习基地。
培养适用型物流人才应解决好标准化问题。标准化包括物流教学的标准化和物流实训、实习作业的标准化。大部分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既没有在头脑中形成较为清晰、完整的物流专业知识体系,也没有掌握标准化地物流专业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与我国目前缺乏1~2套较为系统地、标准化地物流专业教材关系很大。而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还不太完善,也存在着一些纰漏。因此,完善修订物流标准术语,编订出版标准化的物流专业系列教材迫在眉睫。
培养适用型物流人才应给人才预备发展的空间。学校教育须建立较为宽泛地理论基础,既要开设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物流课程,如 《仓储作业实务》、 《配送作业实务》等,也要开设适于物流人才发展空间的相关课程,如 《经济学》、 《管理学》、 《商品学》等,甚至是与物流管理相关的 《经济数学》、 《实用英语》、 《运筹学》等也应该在考虑之列,但应在内容上有所选择,缩短学时。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诚信守诺教育,为企业继续培养物流人才打下坚实地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