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寒潮中的不冻港 江阴港冲刺"亿吨大港"纪实
2009-12-19 2:5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12月8日,外轮“冒险者”号满载着25000吨圆管钢坯缓缓驶入港口集团公用码头。最后一吨钢坯被卸下的瞬间,记录了江阴港口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江阴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022亿吨,提前一年实现“亿吨大港”目标,成为全国第五个亿吨级内河港口。
在金融风暴逆袭的2009年,江阴港逆势上扬,“冲亿”成功,进一步确立了其在长三角地区承继长江南北、沟通东部沿海各经济区的优势和地位,标志着江阴港正以跨越发展的姿态向区域性枢纽港和港口物流中心奋进。
港城互动,构筑新一轮区域竞争比较优势
作为江阴通江达海、加快经济国际化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通道,江阴港是集聚城市辐射能力的主要载体,也是带动江阴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江阴决策层敏锐地认识到,单以港口物流为支撑的港口经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弹性,只有以港口为核心,打造相关产业集群,才是实现港口蓬勃发展和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双赢的不二法门。
为构筑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比较优势,2005年,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确立了“以港兴城、港以城兴、港城共荣、互动发展”战略,努力打造集港口航运、仓储物流、商务贸易、居住休闲、观光旅游、生态环境和留足发展空间为一体的临港新城,加速现代临港产业向沿江地区集聚,谋求沿江纵深开发的新优势。
2006年,新港区3号码头拔地而起,随之带动了7个万吨级泊位、百万平方米堆场和20万平方米室内仓储的崛起;2007年,江阴港首开国际近洋航线,开放的触角延伸至韩国、日本;2008年,江阴港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江阴港对外开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009年,对台海运直航顺利开通,江阴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运作,港口服务功能得到拓展,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眼下,放眼江阴地图,溯江而上,这一决策衍化为一条清晰的沿江产业带。作为临港新城的“桥头堡”,夏港街道发挥区位优势,依托港口,着重发展以生产性物流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承接城市西组团辐射;申港街道结合打造临港新城核心区,重点发展为港口物流服务的商务经济、总部经济和为城市综合配套的生活性服务业……围绕这些产业带,目前江阴港已初步形成了以液体化工物流为主的石利港区,以集装箱和件杂货、散货为主的申夏港区,黄田港港区,以油品中转仓储为主的长山港区等功能互补的四大港区,成为江阴港“冲亿”成功的新生力量,带动江阴港货物吞吐量连续五年以每年近1500万吨的增量快速增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逆势抢机,“借梯”上海融入长三角
江阴的优势在沿江,沿江的优势在港口,而港口的根本,则在于航线、码头和各类功能性载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江阴港明确定位为上海港的合作港和上海航运中心组合港,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港之间的联动。依托通江达海的优势,加密与上海港之间的外贸内支线,加快开辟长江沿线各港支线,加紧开辟近洋航线,充分发挥好苏南地区近洋贸易区域性枢纽港的载体作用,进一步提升江阴港的地位。
今年以来,江阴港已新辟航线4条,南起海口,北到丹东、大连,长江上游追溯到重庆、泸州;外贸近洋航线有“江阴-釜山-门司-博多”线、“江阴-基隆-台中”线;外贸内支线对接上海外高桥和洋山港的密度基本达到天天班;航线已覆盖近洋航线、沿海内贸航线、长江内支线及内河支线,航班密度达每周70个班次,形成了一张以江阴港为中心,覆盖大半个地球的庞大物流网,使江阴港成为苏南地区的一条重要物流通道。
码头作为港口基础,今年以来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新港区3号码头、奥德费尔嘉盛化工码头、中粮麦芽(江阴)有限公司码头先后通过省级竣工验收;中船澄西2个万吨码头泊位通过预验收。全港16个泊位完成技术改造、改扩建升级,南荣化工等企业的码头实现社会化运作。目前,江阴长江沿线建成千吨级以上泊位8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3个,开放泊位31个,总吞吐能力近4400万吨,石化仓储能力达150万立方米。
而作为江阴首个国家级功能平台,江阴保税物流中心的横空出世,让江阴港更是“如虎添翼”,引来更多企业选择在江阴港进行业务往来。1-11月,江阴保税物流中心已完成监管货值3.8亿美元,远超年度2亿元的目标任务,总监管票数接近4000票。平均每周监管货值达2000多万美元。
共生共荣,软环境创造“硬实力”
对于口岸部门来说,江阴港的“冲亿”成功,是“共生共荣”的必然结果。今年以来,江阴口岸部门大力营造软环境,以软实力促进硬实力提升,成为港口企业发展的有力臂助。金融危机中,口岸办以共建文明口岸为目标,引导各口岸部门确立“风雨同舟”理念,创新通关方式,优化通关流程,推进“大通关”建设。江阴海关为确保目前国家出台的各类利好措施快速传达到企业一线,主动加大服务力度,通过现场办公、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使企业能够及时作出反应。江阴检验检疫局主动将服务重心下移、前移,通过推行预约服务、网上审批等措施,简化工作流程,帮助企业货物迅速进出江阴口岸,提高通关效率。江阴海事局积极帮助企业疏通融资渠道,在宣传船舶抵押融资政策法律法规的同时,为企业与金融机构积极牵线搭桥,提供便利的船舶抵押服务,助困难企业融资。通关方式创新了、通关速度变快了、企业成本降低了、来港货源变多了……这些变化进一步增强了江阴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辐射能力,使江阴港“冲亿”之路一路高歌。
“亿吨大港”的实现,仅仅是江阴港激流勇进、阔步前行进程中一个节点。展望“十二五”,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国务院出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意见、国务院批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及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历史性机遇,为江阴港口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下一步,江阴港将以向集商品、技术、资本、信息于一体的多功能“物流型”港口转型为重点,加快港口建设,拓展港口功能,优化口岸环境,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努力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合港、长三角地区集装箱支线港、江苏沿江地区江海河中转港和水陆铁换装枢纽港,进一步放大江阴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