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水道""血脉"疏通 千里西江再起风云
2009-12-19 3:0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3年前,水下炸礁一声巨响打破了西江春水的平静,江面上巨大的白色水柱冲天而起——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航道工程正式开工,即掀起了我国南方第一大河西江建设的新高潮。当前,因为打造亿吨“黄金水道”、构筑西江经济带的重大决策,西江蓄势待发。12月18日,贵港至梧州二级航道建成通航,双向航行的2000吨级船舶将畅通无阻,从贵港直航广东,到达港澳。千里西江,将再起风云。
疏通“血脉” 千帆竞发潮涌西江
“贵港至梧州航道工程是实施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战略第一个建成的项目。该航道工程的建成,使低成本、大运量的水路运输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有效解决枯水期船舶减载航行及货物压港等问题,促进沿江临港工业等适航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使铁路、公路、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安全、经济、畅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广西交通厅厅长潘巍如此解说。
可以预见,贵梧2000吨级航道工程工程的竣工,对建设联通大西南和粤港澳的“水上高速公路”,推进西江黄金水道区域的产业布局与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航运物流,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西江经济带;把西江黄金水道建成生态好、污染少、能耗低、效益高的亿吨“绿色运输通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创广西内河航道建设之最 总概算投资5.6151亿
“贵港至梧州航道工程的建设难度很大,开创了广西内河航道建设之最。”贵港至梧州航道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庞雪松介绍说,该工程量大、工期紧,施工时间预计3年,但实际施工时间只能选择在枯水期,有效建设时间只有1年半左右。
据介绍,该工程按内河二级双线航道、通航2000吨级船队标准建设,工程总概算投资5.6151亿元(桂平至梧州段3.7731亿元、贵港至桂平段1.842亿元),是我区有史以来内河航道建设中投资最大的工程。该工程建设航道里程290.5公里,起于贵港航运枢纽,止于梧州界首。建设内容包括有航道整治、航道护岸、助航标志、管养基地及站场码头、管养船舶建造工程、过河管道改建工程等。
“按照二级航道标准建设西江航运干线在广西是史无前例的,将对西江沿岸的工业、农业以及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广西港航管理局局长杜敬民表示,航道改造工程完成后,2000吨级船舶可从贵港直达广东,广西内河航运能力和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将极大促进亿吨“黄金水道”和西江经济带建设进程,为构建广西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贵梧航道工程投资规模大、建设里程长、建设任务艰巨,水下炸礁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为提高工作效率,施工单位采用了中风压潜孔钻机技术和在挖泥船上装配反铲挖掘技术。在航道施工中,施工单位为船运企业考虑,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取定期通航等措施,尽可能减少施工对通航的影响,保证航道的畅通。
工程自2006年3月开工以来,得到自治区交通厅领导以及梧州、贵港等沿江地方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工程建设进度、质量、投资、安全、廉政、资料等各项控制指标良好,工程按既定目标推进,没有发生安全和质量事故,工程质量等级优良;投资控制在概算范围内;工作人员廉洁自律,建设环境和谐。
贵港至梧州航道工程是落实广西与原交通部2005年年底签署的《关于加快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和右江航电结合梯级渠化建设的协议》,由部区共同推动的“十一五”水运重点建设工程,也是我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大项目。
西江航运干线货物通过量攀升 2012年将达7376万
西江航运干线(广西段)起于南宁,止于梧州界首,全长570公里,是国家水运建设重点“一纵两横两网”主通道中“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内河航道“一线三通道”中的主干线,是我国西南水运出海通道以及“西煤东运”的交通要道,在区域综合运输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经过“八五”、“九五”期间实施的西江航运一期、二期工程建设,西江航运干线基本达到三级航道标准,1000吨级船舶可从南宁直达广州。其中,贵港至梧州航道是广西内河运输最为繁忙的航段,约90%的广西内河运量是通过该段航道完成。该段航道已经成为广西内河航运发展的关键。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深化推进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速建设,西江航道线水运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西江航运干线上接右江、红水河、柳黔江等,上溯云贵,下达广东,连通港澳,上下游之间在产业、资源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西南各省大部分是能源大省,资源丰富。据了解,近年广东沿海发电用煤紧缺,九成以上的煤炭需从外地运入,而贵梧航道恰好是“西煤东运”的必经之地。2008年,西南各省运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煤炭达926万吨。
随着西江航运干线货运量节节攀升,运输船舶不断向大型化方向发展。据预测,到2012年西江航运干线货物通过量将达到7376万吨,沿线主要内河港口吞吐量将达到9059万吨。据了解,平南港、梧州新港等一批2000吨级以上的新建码头泊位正陆续投入生产,同时贵港、梧州航区内新建造的船舶越来越大型化,主力船型已发展到800吨级至1500吨级,吃水深度达2.5米至3米,并有3000吨级的船舶投入营运。
日前,广西内河航运质量和规模仍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还远远满足不了航运事业和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需求,提高西江航运干线航道等级和通过能力势在必行。
知名大企业大集团扎堆“抢滩” “黄金水道”释放潜能
河道上百舸争流,河岸上园区蓬勃兴起。华润、台泥等一批知名大企业、大集团沿西江两岸“抢滩”布局,沿江各港口吞吐量不断攀升……这是走在西江沿岸时可以看到的情景。
2008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在西江考察时提出,要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通过水运带动形成西江经济带,实现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江海联动,促进东、中、西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调发展。
此后,一个关于西江发展的宏伟蓝图渐渐变得清晰:广西西江干支流沿百色、崇左、南宁、柳州、来宾、贵港、梧州等7个城市约1480公里的内河航道,将全部改造成千吨级以上的高等级航道,形成干支畅通、江海直达,设施较为完善的内河航道网,覆盖全区56%的人口,7个市也因此将拥有千吨级的水上高速公路,坐拥通江达海之便利。
贵港罗泊湾码头的江面,停靠着数十艘货船,起吊机将船上的集装箱缓缓吊装上岸,一辆辆大卡车满载货物浩浩荡荡开出港区。贵港是广西乃至整个西江流域航运的“晴雨表”,2003年贵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千万吨,2006年达到2276万吨,2008年突破3000万吨,跻身全国内河港口十强,稳居西南、华南地区内河第一大港之位。
“近年贵港外来投资至少六成是冲‘黄金水道’来的,其中广东投资项目占了近40%。那么多大企业扎堆前来,更重要的还是看中了贵港的水运优势。”贵港市委书记赖德荣说。每年西南、华南各地经贵港港水路中转的煤炭、水泥、金属矿石等货物达800多万吨,仅此一项便为贵港带来经济收入8亿多元。
随着贵港至梧州二级航道建成通航,“黄金水道”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绿色引擎”。“在强调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的今天,水运的巨大价值日益凸显。”自治区港航管理局局长杜敬民告诉记者,“十二五”是广西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广西内河水运发展将紧紧围绕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展”战略目标,将西江水运干线打造成为运能大、能耗低、占地少、污染小、环境优美的绿色运输黄金水道,形成以西江水运干线和右江、红水河、柳黔江水运通道为主骨架,干支畅通、江海直达,设施较为完善的内河航运网,推进西江经济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