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综合保税区渐行渐近 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
2009-12-29 23:3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成都综合保税区渐行渐近。
本报记者12月28日从成都市政府口岸管理系统获悉,成都推进综合保税区之事目前已经到了批转总署阶段。
对地处西部内陆的成都来说,综合保税区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成为西部率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载体,同时,对四川省确立的“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和农产品[13.76 0.22%]深加工基地)战略发展规划,也有着重要的支撑要义。
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
记者获得的核心资料显示,成都所申报的保税区正式确定的名称为:成都综合保税区。规划申报的总面积约为6平方公里,分为综合保税南区和北区。南区主要依托的是成都航空物流园区,而北区则包括成都出口加工区和成都保税物流中心(B型)。
如此布局,是优化整合配置了成都出口加工区、成都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成都航空物流园区这三个原有的优势资源区域。上述成都市口岸办官员介绍。
公开资料显示;成都航空物流园区是成都重点建设的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拥有独特的空港资源,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园区内已经汇集了新加坡富园物流、广本物流等一批现代物流企业;而成都保税物流中心(B型)也于今年上半年实现正式运营。
记者获悉,目前,成都市已经着手开展该保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也在研究筹建管理和运行机构相关事宜。
成都“砝码”
成都市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四川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3.6%,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1.2%。其中,成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4.07亿美元,增长69.98%。成都市出口增幅已跃居副省级城市之首。
最具代表性的成都出口加工区,据统计,今年1-10月,成都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额达到52.2亿美元,同比增长35.0%,其中出口23.3亿美元,同比增长70.7%,出口总额在今年8月,由去年的全国出口加工区第8位跃升至第7位,在全国60家出口加工区综合排名中,位列整个中西部(含东北)地区第一位。
“对企业国际市场打通的渴求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前三季度,成都英特尔公司出口19.24亿美元,增长幅度89.94%。”成都市交委人士分析,“整个成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传递出了集聚的态势,也对综合保税的政策支撑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据记者了解,继西博会英特尔正式决定在成都新增资7500万美元的决定后,目前其也着手将上海、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工厂向成都转移;富士康项目落地后,广大笔记本代加工项目也开始正式商谈。
不过,成都不靠江不靠海的内陆区位,同样也面临着保税区将来如何更加安全的监管问题。
所以,成都的相关申报材料表示,拟申报设立的成都综合保税区将主要发展为:日趋集中的高附加值并具有明显航空指向和关联主导的优势产业与机场口岸货运区联动型的综合保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