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征税创纪录 石家庄破150亿
2009-12-31 16:5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截至12月25日,石家庄海关征收税款首破150亿元大关,达到153.18亿元,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石家庄海关一手抓服务经济,一手抓税收增长,努力完善职能管理手段,深入推进综合治税,严格落实依法征管,确保税款应收尽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河北省加工贸易业务量出现下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1~11月份,石家庄海关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38.6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6.96%。为了帮助出口困难大的加工贸易企业尽快走出困境,石家庄海关加快加工贸易备案审批速度,扩大加工贸易联网监管企业范围,推广加工贸易手册电子化,不断优化海关监管和服务。积极宣传保税物流政策,提高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审批效率,引导企业拓展保税物流业务,1~11月,保税仓库内销货运量28.24万吨,同比增长了458%,货值5190万美元,同比增长85%。立足于风险监控和风险分析,扩大联网监管企业范围,企业可通过网络向海关报备、报关、报核,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办理效率,适应了加工贸易企业现代化经营运作规律。1~11月,26家联网监管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值16.66亿美元,同比增长29%,占关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43.1%。
推行加工贸易内销便利化各项措施,设立内销审批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企业内销申请,同时对于内销量大的企业,指定专人跟踪指导办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允许在内销当月内向海关集中一次办理《加工贸易内销批准证》范围内的保税货物内销申报手续,缩短办理内销手续时间。1~11月,加工贸易内销征税1.15亿元,同比增长55.13%,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大力推广区域通关模式,实施以“拓展合作口岸、拓展参与企业”为目标的“两拓”工作。11月25日,石家庄海关与大连海关签署了《区域通关改革联系配合办法》,华北与东北两地海关的联姻,使两地区企业通过“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新模式就可办理海关通关手续,通关时间缩短一半。目前,石家庄海关已经与天津、青岛等5个口岸海关签署了区域通关合作协议,方便河北企业货物在口岸快进快出。作为沿海海关,充分发挥河北港口对内陆腹地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同呼和浩特、沈阳等3个海关签署区域通关合作协议,为内陆企业提供高效通关服务。同时,加大区域通关政策宣讲,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这种新模式通关。目前,享受区域通关待遇的企业已经达到117家,1~11月,监管货运量达688.20万吨,同比增长了17.67%,征收税额9.88亿元,同比增长了12.31%。
区域通关业务大幅增长的同时,在异地通关纳税企业逐年增多,为进一步营造快速便捷的通关环境,方便企业纳税,石家庄海关进一步加强了同各商业银行的联系配合,加大了网上支付税款业务的推广应用力度。目前,已与9家银行签约,为76家企业开通网上支付业务,全年通过网上支付税款4.33亿元,同比增长了11%。
为进一步从内部挖潜,完善职能管理手段,优化海关监管和服务水平,石家庄海关积极构建业务职能监控全覆盖体系,建立完善了风险部门防控全关、职能部门监控一类、业务现场自控一区的监控机制,对业务运行的质量与效率每日实时监控,实行指标化考核管理,有效解决了业务量快速增长与管理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1~11月,石家庄海关海运进出口当日放行率均达到100%,进口通关作业时间1.88小时,出口通关作业时间0.80小时,业务运行质量和效率持续向好。
在不断提高通关效率的同时,石家庄海关努力提升防范和打击走私违规行为的整体效能。进一步加强常规稽查、验证稽查和专项稽查力度,对重点敏感商品、主要税源商品和风险商品开展贸易调查工作,开展了“运输相关费用”、“加工贸易不作价设备”、“皮革化工品”等专项稽查行动,提高后续管理效能。1~11月,石家庄海关共稽查和自查企业62家,补征税款4382万元,同比增长了74.4%,有效地规范了企业经营行为。
针对河北地区实际情况,确立了以打击货运渠道走私为主攻方向,兼顾加工贸易、减免税、旅检等其他涉税渠道,严密防范海上及非设关地偷运走私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以来,共立案走私违规案件24起,案值1.08亿元,涉税641.23万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58倍和1.45倍。其中,在4月至11月,持续开展的葡萄酒进口企业专项核查整治行动中,刑事立案1起,查办走私行为案件2起,案值总计831.53万元,涉税109.51万元,有力地规范了行业进出口秩序。12月24日,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某公司走私葡萄酒案作出有罪判决,该公司被判处罚金150万元,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执行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