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移动改革前沿再出发,移动信息化打造中国效率
2009-1-7 14:0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行业发展已经踩着信息化产品解决方案的风火轮从信息高速公路上一路奔驰往前。如何在产业升级中保有一席之地,成为每一家企业面临的挑战;如何在社会生产方式优化中寻求生存与发展,也成为每一个行业必须应答的难题。
当信息流量日益繁杂与提高生产效益针锋相对,当信息管理成本与企业经营收益狭路相逢时,广东移动在“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率先开始了中国企业界的信息化破冰之旅,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智慧真正履行起“移动信息专家”的职责与承诺。
从“物流通”、“安捷通”到“农讯通”、“药讯通”,从“手机电子门票”、“手机导游”到“景点电子名片”、“公交电子站牌”……广东移动不仅推出了一个又一个行业信息化产品与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而且率先引导我国企业进入信息化生产时代,使一批先进企业和优秀产业得以在信息化浪潮中以更快、更好、更有效的速度奔向移动信息新生活。
“物流通”掀起物流革命
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在办公室中对运营车辆的地理位置、行驶路线、车速和承载状况了如指掌;身在异地,通过手机就可实时监测警报器和摄像装备拍摄到的仓库厂房安全情况,掌握即时储货量、仓库温度、湿度和含氧量等各指标;驾驶中的司机只需拥有一部移动公司的手机,就能在第一时间通过自动报送系统接收到所有可用货运信息,再也不会因沟通不良浪费货源资料……
这些仿佛只会在电影中出现的信息化蓝图,已经通过广东移动的无线巴枪和物流通业务在全国各地的物流行业推广普及。
“自从2006年使用第二代无线巴枪技术以来,我们公司已累计开通用于巴枪的GPRS卡35000多张。”深圳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的07年年度报告表示,使用无线巴枪业务后,该公司接单派单时间降低了31%,准确率提高了100%,揽、派、送环节的处理时间减少了20%左右,人均业务量从每人每天30单提高到了每人每天40单,而且实现了客户随时随地都能获取货物的在途信息,规避了因信息流中断造成客户满意度下降的情况。截至2008年底,顺风速运已经凭借广东移动的信息化助力成功晋升全国民营物流十强的企业。
而巴枪只是广东移动低成本、可移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之一。2006年,广东移动又集开发出“物流通”这款兼有软、硬件综合管理系统的产品,并与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合作达建广东“物流信息平台”,及时填补了物流行业对信息传递实时性的高要求。
如今,广东全省6000多家主要物流及相关企业受惠于这个信息平台,涉及行业年增产值在3765.27亿元以上。物流行业协会人士对此赞扬说,巴枪和物流通业务与物流企业的运营深度结合有效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接单派单正确率,在赢得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也带动了高效益,“广东移动的信息化产品有效解决了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车辆空载率高、调度效率低、管理成本高等问题”。
数字交通、农业、旅游全提速
物流革命只是广东移动行业信息化浪潮的“浪花一朵”。2006年,广东移动结合GPS卫星定位、电子防盗和网络通信等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技术,率先在珠海的出租车行业推出“安捷通”产品。
“安装了‘安捷通’后,车辆管理方面优势将全年直接经济损失降低到之前的30%左右。”来自珠海市物流一线的运营数据表明,“安捷通”提供的24小时“12581258出租车电召服务”不仅大大减少出租车寻找用户中的无目的空驶,而且大大方便市民了出行,减轻城市的交通负荷。目前,珠海全市1800多辆出租车率先全国实现“数字交通”,出租车营运效率大大提高。
一位珠海市交通局水运处负责人更表示,“‘安捷通’发展空间很大”,船舶航运、消防车管理、石油燃气危险品运输行业等交通多个领域均是“安捷通”大展身手的天地,“特别是航运领域,‘安捷通’对于提高海上遇险施救成功率有很大指导意义。”
成本降低,收益却反而得到保障。品尝到效益提高好处的还不止物流、交通业。在自助游客比例逐年上升的趋势下,广东移动今年结合二维码技术,新推出旅游电子门票M-Ticket业务,既免去了旅游行业的门票成本和游客的排队等候烦恼,也增强了旅游企业对游客的信息了解度。仅在广东国旅3家门店试点一个月,M-Ticket就成功吸引了1万多客户下载,3000多人兑现,达成交易额近70万元。
物流信息化、交通信息化、旅游信息化——其实,这些都只是广东移动信息化破冰之旅开拓出的一小朵浪花。这朵浪花折射出绚烂光芒,让人们隐隐听到了信息化的拍岸巨响。
目前,广东移动已完成数千家集团信息化应用方案建设,惠及用户数以千万计。其中仅电力领域采用移动监控终端系统的个案就达10万个,银行领域受惠于“银信通”的深圳客户超过500万户,“交银自助通”、“无线ATM”等多项创新业务得到了众多客户的青睐。
移动信息化正借助新型沟通方式提升广大企业的内部管理、拓展市场营销渠道,助力各行各业提升运作效率,推动一切蕴含着创新可能的信息化科学实践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