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下软价值战略研究
2009-1-7 23:0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郑壮洪
在金融海啸吹袭下,全球经济难逃漫长寒冬。金融危机殃及实体经济,中国外销市场大幅萎缩。大型企业轰然倒下,骨牌效应比中小企业更为严重,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难逃一劫。中小企业处于跨国产业链底端,获取的附加值越来越低,在退税率调整和《劳动保护法》的冲击下,企业抗风险能力差,资金链随时断裂,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基于此,如何通过软价值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软实力,达到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本文着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海关关务创新战略,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一、国际贸易创新战略
近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或简单资本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断下降,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空间越来越有限。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增加了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导致中小企业成本大幅上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缺乏以技术优势抢占国内和国际市场。与发达国家产业合作有限,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受到金融海啸影响,中国出口导向的模式将无法延续下去,这对国内企业来说是最大的冲击。欧美订单锐减,信贷收紧,银行惜借。供应商不愿意让厂商拖欠货款太久,很多中小型企业相继倒闭。面对这一波金融海啸,国内出口企业必须接触不同的市场,拓展内销市场,开拓多渠道经营模式。
在接收国外订单时,中小企业现在必须特别小心。在接单的过程中尽量把交货期缩短,尽量将客户采购单管控在现金流可控范围内。考虑到某些国外买家可能由于资金链断裂导致不收货或不付款,在与国外买家订立贸易合同时,中国出口商可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规避收汇风险。或通过信用证项下银行出口押汇和出口贴现,出口商一按贸易条款交货,就可以从银行得到出口贸易账款,缓解资金压力。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升级生产技术,努力创立自我品牌与技术市场,增加竞争能力,才能在所在产业占有一席之地。
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形成高技术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提高产业内贸易指数。促进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同种类差异产品之间的贸易,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
二、物流创新战略
1.空港物流创新战略
空港保税功能创新战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海啸双重冲击下,企业纷纷采取低成本生产的经营策略,追求原材料和成品的零库存,空运货物运转速度和调配时间对公司经济损益影响重大,通关和货物配送速度已成为企业竞争能力的核心环节。
空港成为空运货物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枢纽节点。保税政策由空港向保税仓、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延伸,实现空港物流与保税物流政策叠加、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功能集成,提高空运货物通关时效、降低运输和其他物流费用,提高企业运营绩效。
空港保税模式创新战略
鉴于加工企业两头在外,对于没有机场的城市,如何确保空运的效率,缩短供应链环节非常关键。破解原料进口和产品出货的瓶颈、提升物流效率,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
虚拟空港战略:将空港搬到家门口
该战略主要是将进口货物快速通过空运地面处理环节后直接运抵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空港到园区的进口货物的通关速度大大提升,报关、报检、提货三个环节全部在园区一站式完成。原来通关提货流程串联式运作改为单证与物流并联式操作。所有物流环节连成一体、无间隔运作,物流费用大幅节省。园区实施提前预申报和实物核对放行,通关时效大幅提高。
这样,园区具备了国际机场口岸的功能,成为一个虚拟空港,实现了机场口岸功能的延伸,实现虚拟机场与国际机场无缝对接。
虚拟空港战略:区港联动
空运进出口货物与收发地直接运送的空陆接驳,区港联动战略至关重要。区港联动发挥保税仓、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政策优势和机场的区位优势。
通过空陆一体化模式,延伸航线的陆路运输,国际货物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实现直通式通关服务。该模式减少企业往返报关次数,简化货物在海关监管场所之间转关运输手续,通关效率大为提高,报关时间大幅缩短,货物滞留机场时间相应缩短了,仓储费用随之减少,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 (未完待续)
郑壮洪 英国兰开夏中部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国家高级物流师、留英供应链管理专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化专家,长期从事信息技术、物流和供应链前沿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作者信箱:zhengu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