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海运资讯

2008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重压下前行

2009-2-25 15:1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8年的金融海啸下,外贸依存度较高的长三角地区港口和航运业受到危机的拖累效应显著: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较大回落;外贸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急速滑坡;煤炭、矿石、原油增速放缓……港航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冬。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在面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形势和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王明志 张明香
  港口经济运行情况 经济贸易增速回落
  2008年,上海、浙江、江苏两省一市(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2700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回落3个百分点,但仍然高于全国经济增速近2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提高到24%,在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继续提升。沪浙苏三省分别实现生产总值13200亿元、21000亿元、285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0.5%、11.5%,增速较2007年分别回落3.3个、4个、3.3个百分点。2008年,长三角地区共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9260.1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速下滑10.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外贸增速3.8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为36%。沪浙苏三省分别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3225.9亿美元、2111.5亿美元、3922.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27.1%、12.2%,增速较2007年分别回落10.4个、7.7个、10.9个百分点。原因主要是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特点显著,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比较大,外需萎缩,导致外贸出口增速急剧滑坡。
  水路货运量增幅下降
  2008年,长三角地区水路货运量完成13亿吨,同比增长3%,增幅减缓6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为45%,较2007年回落4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水路运输在全国水运行业的地位和作用依然十分突出。沪浙苏三省分别完成水路货运量4.3亿吨、5.3亿吨、3.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6.3%、5.2%、12%,增速分别回落4个、1.1个、3.2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水路货物周转量共完成2348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7%,占全国总量的36.2%,沪浙苏三省分别完成16010亿吨公里、4390亿吨公里、3080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4%、8.5%、9.5%,增幅分别下降14个、3个、2.3个百分点。
  货物吞吐量增速明显下降
  从2008年9月以后,长三角地区港口受金融危机冲击进一步加剧,货物吞吐量增势加速递减,四季度环比逐月下降,部分港口从10月或11月份逆转为负增长。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7亿吨,同比增长8%,增幅下降4.5个百分点,占全国总量比重为38%,较2007年回落1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在全国继续占有较高的比重,有效支撑了区域、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和贸易发展。
  2008年以来,受上海市经济增长回落和外贸增速急剧滑坡影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体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乏力,增速继续回落。全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5.8亿吨,同比增长3.4%,增幅减缓1.1个百分点。其中,海港完成5.11亿吨,同比增长3.9%;内河完成7200万吨,同比增长0.3%。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的浙江省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9.5亿吨,同比增长7%,增速基本与2007年持平,保持了平稳增长。其中,海港完成6.4亿吨,同比增长11%,内河完成3.1亿吨,同比下降0.4%。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继续稳居国内第2位、世界第4位。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江苏省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1.7亿吨,同比增长10.7%,增速急剧回落,达11.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江海完成7.9亿吨,同比增长12.5%,内河完成3.8亿吨,同比增长7.3%。
  2008年,长三角地区港口除宁波-舟山港舟山港域、温州港、嘉兴港、连云港港货物吞吐量增速较2007年有所提升外,其他港口增速均有回落,个别港口增速下降明显,最大下降幅度达67%。其中,泰州港、苏州港太仓港区增幅超过30%,泰州港完成5749.6万吨,同比增长38.9%,继续成为长三角地区货物吞吐量增长最快的港口,苏州港太仓港区完成4003.9万吨,同比增长31.6%;宁波-舟山港舟山港域、苏州港常熟港区、江阴港增幅均超过20%,分别达到23.8%、21.3%、21.1%,分别完成15871万吨、4020万吨、8740.2万吨;温州港、连云港港、嘉兴港、常州港、镇江港、台州港、扬州港增幅都超过10%,分别达到18.8%、18.3%、17.2%、13%、11.3%、11.2%、10.7%,分别完成5040万吨、10060.1万吨、2834.1万吨、2287.9万吨、8704.8万吨、3897.8万吨、4900万吨;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域、南通港、苏州港张家港港区、南京港增幅均低于10%,分别完成58000万吨、36139万吨、13214万吨、12700万吨、1200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4%、4.7%、7.1%、5.7%、2.9%。在全国16个亿吨大港口中,长三角地区港口占6个,分别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苏州港、南通港、南京港和连云港港。连云港港首次跻身亿吨大港行列,进一步增强了长三角港口群的综合竞争力。
  部分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出现负增长
  长三角地区外贸依存度较高,因此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受到的冲击比较严重。尤其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增速加速滑坡,11月份大部分港口出现负增长。全年长三角地区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6.8亿吨,同比增长8.4%,增幅回落7.6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稍有提升,达34.2%。其中,上海港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81亿吨,同比增长9.7%,增幅回落10.5个百分点;浙江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39亿吨,同比增长13.7%,增幅较2007年提升3.5个百分点;江苏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61亿吨,同比增长2.8%,增幅回落14个百分点。
  长三角地区除宁波-舟山港舟山港域、温州港、连云港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有所提升外,其他港口增速急剧回落,部分港口出现负增长。增速由高到低依次是,南通港完成2439.5万吨,同比增长29.6%,增速下降65.2个百分点;台州港完成445.4万吨,同比增长23.9%,增速下降73.1个百分点;宁波-舟山港完成23042万吨,同比增长13.9%,增速提升5.7个百分点,其中,宁波港域完成16871万吨,同比增长6.9%,增速与2007年持平,舟山港域完成6171万吨,同比增长38.7%,增速提升26.3个百分点;常州港完成199.5万吨,同比增长11%;扬州港完成329万吨,同比增长10.6%;连云港港完成5508.4万吨,同比增长10.5%;上海港完成28100万吨,同比增长9.7%,增幅下降10.5个百分点;温州港完成138万吨,同比增长2.4%;江阴港完成1098.6万吨,同比增长1.6%,增速下降20个百分点;泰州港、镇江港、嘉兴港、南京港、苏州港出现了负增长,同比分别下降35.8%、13.9%、9.3%、3.2%、1.5%,分别完成303.6万吨、1162.4万吨、258.6万吨、702.4万吨、4649.9万吨。其中,苏州港和镇江港是近几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加速滑坡
  2008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796.8万TEU,同比增长13.5%,增速回落12.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国总量比重较2007年稍有提升,达到37.5%。其中,上海港完成2800万TEU,同比增长7%,增速下降13.4百分点,增速下降幅度超过65%,洋山港区完成823万TEU,同比增长34.7%,水水中转比重达到50%,外高桥港区再次突破1500万TEU;浙江省港口完成1146.8万TEU,同比增长16.2%,增速下降15个百分点,增幅下降幅度超过48%,其中,宁波-舟山港跻身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第8位,前进了3个位次;江苏省港口完成850万TEU,同比增长36.8%,尽管增速较2007年下降了7.8个百分点,但仍保持了快速增长,增幅分别高于上海市29.8个百分点、浙江省20.6个百分点,表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地位和作用正在加快提高。
 综合来看,长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由去年上半年的平稳较快增长逆转为平稳下滑态势,尤其是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更是加速滑坡,除台州港、嘉兴港、扬州港较2007年有所提升外,其他港口增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大部分港口增速回落显著,最高增幅下降幅度达88%。其中,有1个港口增幅超过100%(2006年有3个港口,2007年有1个港口),嘉兴港完成10万TEU,增幅达170.8%,成为去年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最快的港口;1个超过60%,江阴港完成50.2万TEU,同比增长63.5%,增速回落81.3个百分点;1个超过50%,扬州港完成26.8万TEU,同比增长56.1%,增速提升25.8个百分点;3个超过40%,其中,连云港港完成30.1万TEU,同比增长49.8%,增速回落4个百分点,苏州港太仓港区完成145.1万TEU,同比增长42.4%,增速回落27.3个百分点,常州港完成3.2万TEU,同比增长42%;1个超过30%,苏州港张家港港区完成81.4万TEU,同比增长32.3%;1个超过20%,南京港完成129.2万TEU,同比增长22.4%,增速回落9.5个百分点;3个超过10%,其中,宁波港-舟山港宁波港域完成1083.6万TEU,同比增长15.9%,增速回落16.4个百分点,台州港完成6.4万TEU,同比增长18.9%,增速提升13.6个百分点,苏州港常熟港区完成30.5万TEU,同比增长16.9%,增速回落24个百分点;6个低于10%,其中,上海港完成2800万TEU,同比增长7%,增速回落13.4个百分点,宁波港-舟山港舟山港域完成8.7万TEU,同比增长8.8%,增速回落10.6个百分点,温州港完成38万TEU,同比增长8.3%,增速回落16.3个百分点,南通港完成44.3万TEU,同比增长3.6%,增幅15个百分点,镇江港完成29.2万TEU,同比增长2.3%,增速回落17.2个百分点,泰州港完成6.8万TEU,同比下降0.1%,增速回落16.5个百分点。 
  2008年,长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区域内各港口集装箱运输由前两年高位运行的发展势头逆转为缓慢增长,增速急剧下滑,除个别港口增速有所提升外,其他港口均有不同程度回落,且增幅下降幅度差距悬殊;区域内港口出口重箱比例明显下降;集装箱运输航班密度下降,出口欧美地区箱量减少明显,新兴经济体箱量保持良好势头;班轮公司航线航班出现了较大波动,航线拆、并、停现象比较普遍;运价大幅跳水,集装箱装卸费率下调,港口经济效益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区域港口集装箱市场竞争态势加剧,市场竞争行为出现不良信号。
  煤炭、矿石、原油吞吐量增速放缓
  2008年上半年,经过长三角地区港口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团结奋战,抗击冰雪灾害,基本保障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煤炭、金属矿石、原油等重点物资的运输。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钢铁、电力、制造业企业“减产限产”,电力、冶金等用煤企业开工不足,煤炭、矿石、原油等重点货种运输需求锐减,市场走向低迷。8月份以后,港口煤炭发运量大幅下滑,10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其中,上海港口完成8055万吨,同比下降5.9%;浙江省港口完成1.35亿吨,同比增长22.5%,增速下降7.5个百分点;江苏省港口完成1.9亿吨,同比增长26.7%。
  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金属矿石吞吐量3.82亿吨,同比增长9%,增速下降4个百分点。其中,上海港口完成6135万吨,同比增长1.1%,增速下降5.4个百分点;浙江省港口完成1.35亿吨,同比增长12.5%,增速提升9.5个百分点;江苏省港口完成1.86亿吨,同比增长9.5%,增速下降15.5个百分点。
  长三角地区港口原油吞吐量完成1.72亿吨,同比增长4%。其中,上海港口完成425万吨,同比增长6.5%;浙江省港口完成12500万吨,同比增长4.1%,江苏省港口完成4300万吨,同比增长3.8%。
  港口经济运行中需重视的问题
  2008年,尤其自第四季度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国港口和航运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冬,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在面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港口经济运行中反映出一些突出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1.金融危机对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的影响正呈扩大趋势,港口经济下行压力加剧,货物吞吐量增速回落,外贸货物吞吐量加速滑坡,部分港口出现负增长,集装箱运输市场出现了不稳定的态势,港航企业经营效益下降,经营困难,个别港口面临资金断链、破产倒闭的风险。目前来看,金融危机对长三角地区港口的冲击还将加剧。但是,我们的认识还不十分到位,准备也不够充分,加强区域港口合作,企业、协会、管理机构协作联动的方式、方法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培育和探索。
  2.长三角地区港口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不良竞争现象已有苗头。各港口都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特别是揽货力度,扩大与大企业的战略业务合作。非理性的价格策略仍是当前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各港口纷纷下调装卸费率,出台“优惠政策”,区域港口之间出现了抢航线、抢货源、拼财力的不良现象。如果不及时警醒,共同建立良好的市场协作机制,任其自由发展下去,恶性竞争不可避免。
  3.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新的调整期,在响应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内需的国家号召的同时,应对未来几年经济形势带来的运输需求有科学合理预测,使得港口供给能力与运输需求保持动态平衡,避免港口基础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应加强运输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优化港口功能布局。
  4.在全球经济下行带来航运低谷的新形势下,全球港口格局将会重新调整,东北亚地区港口国际竞争形势日益加剧,来自日韩港口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区域港口群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更加严峻。
  2009年港口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受国内外需求锐减的影响,我国港航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港口经济下行压力加剧: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将继续回落;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将加速下滑;国际需求降低,尤其是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需求持续减弱,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将继续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集装箱吞吐量的“严冬”预计出现在第一二季度。预计全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将增长8%左右,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将低于5%,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将低于5%。长三角地区受到外贸出口增速下降的影响会大一些,港口经济增长明显下滑,预计全年将完成货物吞吐量28.5亿吨,同比将增长6%左右;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7.3亿吨,同比增长7%;集装箱吞吐量将达5200万TEU,同比增长8%,增幅继续下降。
  煤炭、金属矿石、钢材等重点货种港口吞吐量增幅将全面下降。煤炭需求将持续低迷,预计全国煤炭发运量增速将保持在10%左右,运量将大幅减少,运价上行无力,沿海煤炭运输市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对钢铁需求旺盛的房地产行业需求疲软,钢铁行业增长速度放慢,铁矿石进口增速将持续回落,随着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将对铁矿石进口市场有所提振,增速可能保持在10%左右。国际原油运输市场继续强烈震荡,我国沿海港口原油运输方式、格局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长三角地区港口煤炭和金属矿石吞吐量将保持平稳下滑态势,增幅均保持在10%左右,原油吞吐量将保持稳步增长,增幅将保持在5%左右。
  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及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在国家增加投资、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加快灾后重建等重大利好政策影响下,预计下半年港口生产将出现一定幅度回升。
  当前,各港航管理机构和企业、中介组织和区域港口综合协调机构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国交通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更加关注和高度重视处理港口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认识水运发展规律,认识相互协作和密切合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坚定市场信心,加强风险控制,共同应对危机,合力共渡难关,争取集长三角地区港口群及相关支持单位的全体之力,将国际金融危机对该地区港口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保障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顺利进行,为我国长三角地区、长江流域和全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输保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