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09最大的民生是就业 发展是最好的机遇
2009-2-6 1:5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截至春节前,已有149万出省农民工因失岗返乡。另一则新闻出现在春节后,和往年相比,迄今,四川农民工出行高峰仍未出现,铁路部门已叫停延续数年的农民工团体票。
一多一少背后,是无法回避的现实:2009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牵挂。
有人说,今年可能是就业形势最严峻的一年: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仍未减退,大批农民工返乡,安置是个大问题;另一方面,震后四川产业经济仍未完全恢复,自身吸纳能力减弱。
但是,倘若就得出就业“悲观论”未免失之偏颇。预测2009年全省就业乃至创业形势,离不开对宏观经济走势的考量。
今年是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第二年,按照3年完成恢复重建目标,以及“加快”和“提前”两大要求,今年重建工作量大、任务重。早在灾后恢复重建初期,国务院就明确要求在恢复重建中充分考虑灾区就业,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尽管无法判断整个灾后恢复重建将直接吸纳多少就业并洞开多大创富空间,一个毋庸置疑的现实是,已经有大量返乡农民开始投身灾后恢复重建。
中央出台扩大内需系列举措,希望四川成为促进全国发展的“强大引擎”。从投资看,4万亿投资中约有1/3在四川,带来基础设施、产业、民生等大量项目付诸实施,建设过程本身就是吸纳就业与创造财富的过程。
类似机会还有很多,关键是如何让这些机会真正转化为老百姓就业致富成果。另一个本年度值得关注的经济现象是调整。无论是宏观层面着眼于止滑提速、加快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还是以“7+3”产业为支撑的整个产业经济发展,呈现越来越明显的集聚、集约、集群化特征,都必然对整个就业和创业环境带来影响。
发展带来最好的机遇,发展也带来最大的挑战。顺势而为,则机会洞开。
一、劳动保障城镇登记失业率降0.1个百分点目标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政策支撑
受灾严重地区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招用当地因地震灾害失去工作的城镇职工,经县级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将地震灾区的城镇失业人员和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村劳动者纳入就业援助范围,优先保证灾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
灾区企业吸收就业困难人员的,可按规定享受税费减免等政策,给予相应的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各地企业吸纳灾区劳动者的,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从事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社保补贴。
权威解读
刘家强(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2008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6%;今年,力争控制在4.5%以内。工作量不小。目前促进就业的政策已经很多。通过抓重建、扩内需、上项目新增一批就业,紧密结合灾后恢复重建、产业转移承接、扩大内需项目及对口援建项目,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扩大就业规模,大力发展服务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开发新岗位、拓展就业空间,多渠道扩大就业。同时,要以政策促创业带动一批就业,通过资金支持、金融信贷、场地安排、社会服务等扶持政策,帮助更多的劳动者实现创业。总之,政策很多,机会很多。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留下都有路目标
全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00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50亿元。
政策支撑
大力实施百万农民工大培训行动,切实提高农民工整体技能水平。以县为单位,以失业返乡农民工为主体,在全省统一组织实施百万农民工免费技能大培训。进一步加大培训投入,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及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提前实施2009年培训计划,尽快对所有失业返乡农民工进行全面培训。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县级整合”的原则,统筹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劳务扶贫培训、劳务品牌培训等农民工培训资金,提高补助标准,延长培训时间,规范资金管理,提高培训质效。
调整培训方向。把失业返乡农民工全部纳入政府公共培训范围,把年轻失业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纳入“三年职教攻坚行动计划”,及时调整培训方向和专业设置;针对地震灾后用工需求,搞好失业返乡农民工转岗培训;针对部分失业返乡农民工回归农村的实际,搞好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针对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搞好创业培训;针对市场需求,搞好订单培训。
全面开展劳务用工对接活动,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搞好省内用工对接,扩大就近就地就业;开展省外用工对接,扩大省外输出就业;创新转移输出机制。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大力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行动,及时提供工商扶持、税收扶持、信贷扶持和土地扶持等政策。及时为他们提供创业信息、创业指导,降低他们的创业风险。
权威解读
吴祥玉(省农劳办主任)今年,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努力实现全省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将培训农民工200万人,其中100万在岗农民工培训,100万农民工技能大培训。针对全省失业返乡农民工的新情况,自去年9月份以来,我们建立了失业返乡农民工周报监测制度,并将举办重灾区用工与劳务大市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对接活动;拟在广州举办“川粤”两省劳务洽谈会,加大向广东的劳务输出力度;并将开展失业返乡农民工工作专项督察活动。
三、工业止滑提速力求领先全国出现“拐点”目标
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力争增长17%;实现利润增长8%,力争增长10%。全年技术改造投资力争增长20%、突破2000亿元,完成技术创新投资140亿元。
政策支撑
中央财政对国资委管理的中央国有重点骨干企业恢复生产和重建,采取按因灾毁损恢复重建投资的一定比例注入资本金或贷款贴息方式给予支持。
财政资金重点用于优势产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重大装备制造等贴息补助。
2009年省政府安排5亿元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以后逐年增加。
积极推动列入国家规划的3080项工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实施。
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对节日期间坚持生产的企业和2009年1月开、竣工的重点技改项目(工程)、重点地区和“7+3”优势产业中的重点企业、重点要素保障企业、国有重点企业加班、技改进行奖励。
恢复特色优势产业生产能力。大力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当地资源环境条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权威解读
焦伟侠(省经委主任)从国家和省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看,对于企业恢复生产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我省工业经济发展也在充分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和国家扩大内需、振兴9大支柱产业的重大机遇,以项目为突破口,大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着力解决产品市场拓展问题,加强工业品牌建设,狠抓工业节能降耗。
可以看到,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以及3000多个工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也将不断涌现出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四、服务业重振四川旅游目标
到2009年底,力争全省旅游业恢复到震前发展水平,确保实现旅游总收入1200亿元,力争实现1300亿元。
政策支撑
努力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支持旅游市场振兴和旅游目的地建设,对国际(地区)航线和旅游包机在开航三年内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民生性服务业和服务外包。加快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以流通现代化为中心,完善城乡市场体系,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争取各类金融机构在川设立后台服务中心,推进西部金融中心辐射。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提高信息化水平。
鼓励多领域开发适应服务业发展的金融产品。鼓励多层次拓宽服务业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大力扶持中小服务企业发展。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权威解读
张谷(省旅游局局长)2009年我们将一手抓灾区旅游业恢复重建,一手抓全省旅游经济全面发展,实施重振旅游工程。项目建设是重点,我们将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旅游重大项目实施。同时将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行动。四川旅游恢复元气了,旅游从业者乃至与旅游相关产业从业者,也会有更多的门路。
五、中小企业降低门槛吸纳就业目标
新增30家小企业创业基地,力争产业集群发展到200个。同时,全年新增规模以下企业10000家,新增规模以上中小企业1000家。
政策支撑
对受灾地区吸纳就业强、产品有前景、守信用的中小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对因灾失业人员和吸纳受灾群众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参照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执行。
支持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增发、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鼓励设立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资企业。
安排5000万元用于补充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适当降低融资担保中对中小企业资产总量、流动资金的要求,降低保费标准。
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支持和帮助协作配套中小企业做好与龙头企业相衔接的质量、标准、管理等工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的供应网络,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努力提高大企业大集团的省内配套率。
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集聚带动效应,以产业链为纽带分工协作,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中小企业积聚。
权威解读
伍丕光(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对中小企业来说,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中的种种政策,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出台的种种政策,为全民创业、创新、创富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平台。
目前,我省132户小企业创业基地已经解决超过50万人就业。今年我们还将新增30家小企业创业基地,降低创业门槛,吸纳更多社会就业。上半年,我们将组织开展回乡创业现场交流活动和“百企万岗”活动,推进全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