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采购资讯

“中物联”采购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2009-2-6 16:3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柴凤伟
    刚刚过去的一年,因金融风暴的肆虐而显得格外沉重。在这一形势下,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抓的采购工作却在不利的经济环境中取得了新的进展。那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不足?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委员会主任胡大剑。
    胡大剑告诉记者,2008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采购工作上开展了多项卓有成效的工作,逐步扩大了其在我国采购与供应管理领域的社会影响力。
CPM项目扎实推进
    作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负责采购与供应管理的部门,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委员会 (简称 “采购委”)近几年来与美国供应管理协会 (ISM)携手合作,不断深入开展CPM项目在我国的推广。2008年,采购委进一步完善了CPM项目授权培训机构管理、教师管理、考试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流程,促进了CPM项目在中国规范推广,并力争实现CPM向CPSM平稳过渡。
    据了解,注册采购经理职业资格认证项目 (C.P.M.)是全球最早,也是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采购职业认证体系。为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世界级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中美最权威的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美国供应管理协会 (ISM)于2006年正式联手,共同推出双语 (中英)版注册采购经理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凡通过注册采购经理认证考试或助理采购经理认证考试者,在符合认证条件的情况下,即可申请获得由ISM签发的C.P.M.和A.P.P.证书。
    在采购委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注册采购经理职业资格认证逐渐得到业内相关人士的认可。
    据胡大剑介绍,2008年,CPM项目沿着规范、健康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发展。到2008年年底,采购委共发展授权培训机构11家,覆盖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在考试管理上,2008年,采购委相继在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四地组织了两次CPM考试,共有633人参加考试,比2007年度人数增长了近3.6倍。参加考试的人员大多是企业的中高级采购经理与主管,尤其以外企和合资企业为多,国内知名大型企业也逐渐增多。比较知名的企业包括:壳牌石油、施奈德电气、英特尔、西门子等跨国公司,联想、海尔、宝钢等国内知名企业,反映了业界对CPM认知度有较大提高。 “从考试成绩看,预计2008年度获得CPM证书的将突破100人大关。”胡大剑说。
    在培训师资方面,采购委从教师的申请、试讲、培训到评价,建立了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了CPM授课的质量与水准。2008年共组织了两次师资评审工作,目前已有正式授权的授课讲师22名。
    为推动CPM项目的开展,采购委还在去年底召开了机构总结交流会,深入了解培训机构的意见,培训市场发展态势,为下一步的推广拓宽了思路。为实现CPM向CPSM平稳过渡,保证中国区CPM项目在协议期限内的良好运作和CPSM的启动并顺利推广,采购委还与ISM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并专门成立了国际合作工作组,组建了CPSM教材翻译组。通过这一系列的部署和安排,争取今年上半年能与ISM就CPSM合作达成最终协议,启动CPSM的合作推广。
    “尽管在推进CPM项目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制约,我们在拓展授权培训机构方面成绩不够显著。截止到目前,还只有11家培训机构。不过,我们已计划到2009年建立20家培训机构,在全国主要发达或部分相对发达城市和地区形成培训网络。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CPM项目的宣传力度,树立CPM项目的品牌和权威。”胡大剑表示。
发布《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近年来,物流与采购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呈现出彼此融合成为供应链管理的趋势。我国的 “物流”由于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一次确立了其产业地位,从而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但是我国的 “采购”如何发展,至今还缺乏整体的研究和共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全国采购领域的行业组织,在推进我国采购现代化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2008年4月,为了推动我国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发展,宣传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先进理念与最佳实践,加快我国制造业、流通业现代化进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决定组织业界专家、研究机构和企业界精英共同编写、出版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并开展企业采购的重点调查工作。
    2008年8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完成了企业采购抽样调查,在对抽样调查结果归纳总结后发现,我国企业对于采购和供应管理的重视程度正在迅速提高,69.9%的企业设有独立的采购部门。年采购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设有专门的采购机构,这些机构大多还承担着非生产性物资的采购任务。其中,集中式采购机构占60.8%,分散式采购机构占16.5%。这种重视并不是来自于政府等外部力量的推动,反映了我国产业集约化进程和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
    胡大剑向记者表示: “目前我国企业采购管理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仅有少数企业引入了比较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如设立首席采购官、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应用学习曲线和产品生命周期控制成本等,因此,采购推进工作的艰难可想而知。”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2008年12月1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2008)》。这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本采购领域比较系统、全面、权威的研究报告集,内容涵盖采购与供应链领域的各个层面。报告中的文章数据较新、覆盖面较宽、理论指导性较强,体现了权威性。
    “该书是在第一次全国性专业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标志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开始加强采购与供应管理领域的基础建设工作,努力成为我国采购与供应管理领域的引领者,为推动我国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业内人士指出。
    而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与美国供应管理协会 (ISM)联合主办的中美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年会也越来越受到业界的欢迎。据胡大剑介绍,2008年11月22~23日举办的全球采购 (上海)论坛暨第三届中美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年会吸引了国内外采购业界400多位专业人士。
    “本次年会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世界经济处于急剧衰退的形势下召开的,因而更具有特别的意义”。胡大剑说, “全球金融危机不仅对宏观经济层面带来了冲击,也对微观层面、企业乃至采购与供应管理带来了新的压力与问题;中国的采购领域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理论到实践都在摸索,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中国的采购知识体系,特别是在逆境中我国能否抓住机遇建立、完善我国的采购与供应管理体系,推动企业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创新,打造中国企业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成为本次年会讨论的议题,突显了其重要意义。”
“跨采会”影响超前
    2008年4月27日,由商务部市场建设司主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承办的第三届中国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跨国采购洽谈会 (以下简称 “跨采会”)在湖北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与前两届相比,这届采购洽谈会无论是规模、成果还是社会影响,都有明显提高。不仅收到了积极的良好的社会效果,也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带来了声誉。
    据了解,跨采会是商务部为贯彻中央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部署,通过邀请国际著名的跨国零售集团和国内大的流通企业,并组织以中部6省为基础、东部和西部为补充的国内供应商,为中部企业构筑的一个跨国采购商务运作平台。
    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积极组织下,本届跨采会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第一,各地对中博会跨采会的品牌影响逐渐认同,参与度明显提升。这届跨采会共有20多个省市组团,744人参加会议,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都是前两届所没有的。第二,中博会跨采会已经具备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有部分海外组织和企业组团参会。湖北省贸促会、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湖北省非洲民间商会分别组织了马来西亚和莫桑比克的经贸代表团前来参会,此外两家日本公司也慕名前来参会。第三,跨国零售集团也派出了强大的买手队伍,20多家跨国零售集团共派出了500多名买手参加洽谈会,仅大润发一家就派出了94名买手。第四,会议成果不断提高。根据中博会组委会的统计,这次跨国采购洽谈会协议采购金额超过26亿元,比上届增长30%,其中现场签约金额超过10亿元。第五,中博会跨采会政策导向功能不断加强。跨国零售企业积极配合商务部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农村现代化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的政策导向,签订有关农产品的采购合同。如沃尔玛与脐橙供应商和江西脐橙供应基地签约、家乐福与湖北当地的蔬菜、水果种植企业及农民合作组织签约等。
    胡大剑强调: “虽然2008年采购委在各方面做了很多务实的工作,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中国采购调查体系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最终要形成调查体系、发展报告、采购论坛三者全方位互动的模式,逐步奠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我国采购与供应管理领域的领导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另外,我们的专家资源一直很丰富,但却没能有效的利用起来,今年,我们计划在现有的专家队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成立采购委专家委员会,建立一个结构合理、能力强大、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全球视野的专家队伍。同时,进一步完善全国采购与供应链经理人俱乐部联席会议的机制,通过建立有效的交流、合作机制和统一平台,进行横向交流和资源整合、共享,共同促进我国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事业的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