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让转移之“路”畅通起来

2009-2-9 0:2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条路改变了一个开发区的命运,这样的故事在“要致富,先修路”的今天并不鲜见。 
  2008年,安徽省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已经承接了100多家浙江企业的转移,占开发区企业总数的90%。然而,这个当地政府2001年就规划建设好的特色园区,在开始的几年并没有什么起色。
  “转机出现在2004年。”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翟发金说,那一年,从合肥经芜湖到杭州的高速公路通车,“浙江企业就像高速路上的车一样,成群结队地过来了。”
  表面上看,修通的只是一条高速公路,但对外来企业来说,这条路不仅意味着运输时间的缩短、物流成本的下降,还意味着市场、信息的畅通,更重要的是,“路通”带来的外来冲击,往往使原本封闭的观念变得开放,这将使沟通变得更加通畅。
  一条普普通通的路,在产业转移当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其实不仅仅是路,水、陆、空通道的建设,电力、供水、排污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承接地承接产业转移的意义,往往都远远高于基础设施建设本身————这正是一条让产业转移畅通起来的“路”。
  “通”了才能“转”
  修路是提升区位优势的有效途径,这一点正被越来越多地区所认识。
  2008年11月13日第五届广东山区洽谈会的现场,广东惠州市副市长李选民告诉记者:“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加上人缘优势,是惠州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优势。”地缘优势的加强与稳固,需要通过路网建设来实现。
  江西瑞金市的招商干部出具了这样一组数据:到厦门3小时,到深圳6小时,到浙江也是6小时。道路建设,直接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2007年底,江西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0公里,2012年这一数字将提高至4000公里。路通、货畅、企业来,带来更多的人流和物流,构成一条简单的生态链。一条畅通的高速路可以大大地缩短运输时间、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增加承接地的吸引力。
  佳的美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从广东南海市转移到清远的企业。公司副总经理张志华说:“转移过来之后,距离原来的市场比如深圳、广州在直线距离上虽然远了,但因为清远有通往这些地方的高速公路,到深圳、广州反而比原来更便捷和快速。”这是佳的美公司下决心转移到清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广东东莞鞋企华坚公司转移到江西赣州,同样和路有关。2002年华坚公司落户赣州时,当地的配套企业并不多,绝大多数的原材料仍然在东莞采购。但是一条粤赣高速公路将赣州到东莞总部的时间缩短到6个小时,货物的运输夕发朝至。赣州华坚国际鞋城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李卫民说:“这条公路,让赣州处于东莞制鞋中心的配套圈内。”这也成为赣州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一大优势。
  路网建设在给企业提供运输便利的同时,还让企业扩大了配套圈的范围,在更大的空间进行资源配置。正因意识到这一点,中西部各省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都把水、陆、空通道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湖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势头很好,但仍面临物流不畅、通关不便这些内部因素的制约。”湖南省副省长甘霖说,要解决物流成本高这个主要瓶颈的制约,就得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湖南省抓住产业转移这一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遇,4年里开通的高速公路达1700多公里。2008年,湖南省新批了长沙树木岭铁路口岸、娄底铁路口岸、永州公路口岸、醴陵铁路口岸,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口岸体系;铁海联运之后,湖南省正实施江海联运,打通更便捷的出海通道;湖南省还着手增加国际航班,需要时政府适当出资补贴。
  在安徽合肥,由于水路运输条件的改善,这个内陆城市迎来了投资42亿元的重大装备制造项目———熔安动力机械公司。这是一家生产船用柴油机的企业,其中一款产品长22米、宽13米、高17米,重2000余吨,如此庞然大物非水运不可。合肥市水路运输主要通过派河经巢湖、合裕航道进入长江,然而这条路上的裕溪口船闸和巢湖船闸标准均不能满足熔安动力的要求,在安徽省的协调下,合肥、巢湖两市在2008年启动了航道升级计划。“航道不通,熔安动力这样的大项目不可能落户合肥。”合肥市委副书记熊建辉说。
  对于外向型企业来说,靠近出海口是转移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研究处处长陈新华表示,过去江西主要通过上海、宁波北仑和深圳三地的港口出口,而南昌向塘到福建莆田的向莆铁路建成后,南昌到闽东南地区的距离将缩短222公里,福建湄洲湾港口群将成为江西省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建设有吸引力的平台
  企业转移过来了,承接地必须有一个承接的平台,就是工业园区。和沿海地区开始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遍地开花”的情况不同,现在几乎每一个县市甚至乡镇,都规划了工业园区,促进集聚发展。不过同是园区,吸引力却大不相同。
  “只要停电半个小时,我们在制的原料就全部报废,所以电力的充足供应很重要。”义兴(瑞金)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经理蔡建宁说,转移之前公司深受电力供应不足的影响,自从转移到瑞金的产业转移工业园之后,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骏德科技(龙南)有限公司刚进园区,副总经理张谋远就惊喜地发现,不但月租金从转移前的17元每平方米降到了3元,连电费也下降了四分之一。
  佳的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整体搬迁至广东省清远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泰基工业小区后,姚国新副总经理发现了几大优势:“其一是园区规划好,离机场近,方便了我们也方便了客户;其二是水电充足、配套设施齐全,让企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过去由于高峰时期断电而造成延时交货赔偿违约金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
  广东佛山新明珠陶瓷公司在粤西山区的肇庆建立了一个生产基地。公司副总裁李列林说,2006年刚到那里时,感觉到电力、交通、招工等都很困难。不过经过短短两年多发展,肇庆的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新明珠公司切身感受到这种改善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变化。
  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承接地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决定了企业能不能真正“落”下来。这包括水、电、路、气等是否畅通,规划是否合理,银行、担保公司等服务机构是否齐全,宾馆、酒店等生活配套设施是否齐全等。
  这些工作必须做在前面。“抢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必须首先完善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水路、铁路、航空运输能力全面提升。”南昌市市长胡宪说。虽然对有些地方来说,转移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快到来,“但现在要做的就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建好承接平台、推进路网建设、加快电力发展。”瑞金市副市长邱俭云说,在企业转移之前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真正等到企业转移过来的时候,各方面的条件就已经成熟了。
  投入是无法回避的话题。从2007年起,广东省财政每年安排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1亿元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广东省14个山区及东西两翼地级市中,12个市已与珠三角地区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24个,投入开发建设资金45.87亿元。不过对于许多欠发达地区来说,如何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还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这次产业转移的机遇,可能就两三年。机不可失,我们要只争朝夕。”湖南省副省长甘霖表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