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将受益于船舶工业振兴规划
2009-3-2 15:1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文珊综合报道
继钢铁、汽车、纺织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之后,船舶工业振兴规划也在2月11日获原则通过。与其他行业相比,这份振兴规划显然被制定得更大、更长。
业界指出,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不仅有利于当前我国造船业的复苏,对于巩固和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金融支持有利船企走出困境
在船舶振兴规划中,重点提到了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同时将现行内销远洋船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长到2010年。业界指出,该政策从需求源头提供支持,有利于消除由船市萧条引发的市场对造船企业能否持续盈利的担心,稳定市场预期。规划有效地降低了造船行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利于整个造船市场的复苏。
造船业具有前期投资大、周期性强的特点。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船运市场尤其是干散货市场风云突变,干散货船东纷纷推迟或撤销在建船舶。很多船企由于接不到新的订单,预付款减少,普遍出现现金流下降;再加上金融危机中,银行对造船业的信贷吃紧。而在没有资金流入的同时,此前的订单还要继续生产,消耗依然继续,因此使得很多船企手上的货币资金越来越少,陷入困境。
“加大出口买方信贷应该是短期内最快见效的利好。”熔盛重工董事长兼总裁陈强认为,目前国内船厂遭遇撤单的很大原因是因为国外船东资金出现困难,在缴纳了先期付款后,后续的资金跟不上。而在规划中的信贷政策正好能够从资金上支持国外船东,从而保证国内船厂的订单,尤其对大型造船企业有利。
做强关键在于产业升级
业内分析,之所以如此迅速地通过造船业的振兴规划,一是船舶工业本身的发展迅猛,二是船舶市场发展不均衡。 “如果调整及时,船舶工业将渡过萧条时期。”蔡琰先表示,尽管2009年全球航运市场的需求更加低迷,但未来的海运量将会增加,尤其是中国航运的运力增加。随着运力提升,船舶市场的需求也会有所提升。目前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更需要做的是扩大内需。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表示,振兴规划的出台,既有助于造船企业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又有助于扩大船舶的国内需求,加快国内航运企业现有船舶的更新换代。
据了解,已感受这次金融危机的中国船企已经作出调整,上海外高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大型船企正在积极发展国内的修船业务及旧船拆除业务,加强大型船舶的改装能力和海洋工程的开发力度。
“在确保现有订单不流失的情况下,规范发展拆船业务和修船业务不失为一种在现阶段简单有效的措施,技术更新和新老船只的交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产业升级需要市场的支持。”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张静表示。
钢铁等相关行业受益振兴规划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对钢铁、化工、轻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
以钢铁行业为例。按照全球年造船6000万载重吨计算,其钢材消耗量约在1500万吨。造船业目前是我国钢材消费的八大主要行业之一,其需求的钢材主要包括板材、型材和管材,其中又以板材为主。年钢材需求量在500万吨至600万吨,其中船用钢材80%至90%。而这只是造船本身所消费的钢材,还不包括造船企业、船坞等基础建设以及船上设施等所需要的钢材,由此可见市场需求十分巨大。
目前国内造船板主要由鞍钢、浦钢、武钢、首钢(含秦板)、济钢、南钢、马钢、柳钢、重钢、邯钢等生产。专家表示,船舶振兴规划的出台有助于钢铁行业景气度的提升,对钢企摆脱目前的困境将产生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