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长春市绿园区区长王庭凯: 化危为机 乘势而上
2009-3-21 22:4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位于长春西部,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工业集中区、3个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21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产业依托优势明显。
今年前两个月,该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35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同期增长35%;区本级财政留用收入完成9655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同期增长63.1%;区属口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可谓全线飘红。
在全球经济普遍遇冷的今天,该区经济为何出现了升温的迹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及复杂多变的形势,怎样对待“危”与“机”,并在“危”中求“机”呢? 2009年,该区将围绕核心工作内容打造一个怎样的经济格局?带着诸多疑问,《中国经营报》特别采访了长春市绿园区政府王庭凯区长,就有关问题进行诠释与解读。
绿园,胜在哪里?
《中国经营报》:2009年绿园区经济出现了 “开门红”。在经济普遍遇冷的情况下,绿园区取得这样好的开局原因是什么?
王庭凯:首先,得益于我们始终按照长春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区情实际抓工业项目。绿园基础差、底子薄,但工业基础相对较好。近几年来,依托毗邻中国一汽集团,以及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大成集团、皓月集团等大型企业坐落区内的独特优势,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市”要求,坚持工业先行、工业立区,围绕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引进落实了一大批工业项目,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蓄了能量。
其次,多年积累的工业项目为拉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全区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集中全部资源和精力抓招商、上项目。从2006年开始,每年保持开工建设100个工业项目。
第三,项目落实多、用地多,相关税种收入随之增多。绿园今年两个月财政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增量部分有一定比例源于项目落实形成的耕地占用税等相关税种。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好转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长春市出台的相关政策,助推了房地产开发特别是二手房市场的迅速升温,为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起到了强势拉动作用。
第四,前两个月各项经济指标的大幅增长,也是多年来坚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的结果。全面实施“工业强区”战略,通过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辐射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以行走机械制造配套为主体的工业体系。2008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4%,轨道客车制造及配套业、汽车零部件加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
定位准确的完美“剖析”
《中国经营报》:据悉,绿园区今年新增投资非常活跃,能否详细介绍一下项目建设情况?
王庭凯:2009年,是绿园区名副其实的项目建设年,今年我区项目之多、规模之大、种类之全、后劲之足、积极性之高前所未有。
一是数量多。截止到目前,我区新续建项目达到150个,其中列入全区十大类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推进计划的项目103个。
二是规模大。从项目投资额度上看,103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达到334.9亿元,其中2009年计划投资149.7亿元。
三是种类全。103个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涵盖工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拆迁、回迁、商贸旅游、物流、社会事业及民生、农业、地产、大型招商项目等10大类,体现了绿园区委、区政府“一业主导、六业并举”的经济工作思路。工业项目作为项目建设的主体,数量达到21个,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3个,投资1亿元至5亿元项目15个,投资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3个。
四是进展快。从目前进展情况看,有85个项目在4月末之前可办完开工手续,4月22日,我区将举行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集中开工仪式,预计到年末,有50个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可竣工、开业运营或投入生产、试生产。
五是质量好。在103个项目中,投资8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92个,占项目总数的89.3%。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19个,占项目总数的18.4%;投资亿元至5亿元项目55个,占项目总数的53.4%。例如,投资30亿元的北车长春轨道客车集团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生产项目,投资20亿元的长春新星宇房地产开发公司范家店棚改项目,投资15亿元的吉林省俊业置地有限公司小房身棚改项目,投资12.5亿元的西部新城农民回迁房项目,投资5亿元的长春市巨龙风电技术有限公司磁悬浮风力发电机生产项目,等等。
在整个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今年项目建设取得这样好的态势,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为项目建设指明了方向。去年以来,我们确立了“依托三大引擎,借助六大发展平台,打造一业主导,六业并举经济发展格局”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设中国行走机械制造配套区、现代服务集聚区和生态宜居城区”的发展目标,在全区上下形成了绿园发展靠项目拉动、靠项目支撑、靠项目统领的共识。
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充足的发展空间为项目建设搭建了平台。近几年来,我们先后建立了两个省级开发区(绿园经济开发区和西新工业集中区),“七通一平”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西部新城开发区已经获得了市里批准,正在争取申报省级开发区,三大开发区累计总投资10亿元。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全区发展空间布局进行了科学定位,谋划了“六大发展平台”,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方位的宣传推介为引进项目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我们每年都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经济发达地区举办招商说明会、项目推介会,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经贸活动,并通过外派招商代表、聘请招商顾问、设立招商办事处等形式,全面宣传推介绿园,广泛收集信息,仅今年前两个月就签约项目42个。
良好的服务成为吸引项目落实的关键因素。近几年来,我们全面推行前期手续代办制、区级领导包保制等服务措施,为投资者提供全程跟踪服务。项目一经签约,责成相关部门协助企业办理各种手续,定期走访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了解情况,帮助研究解决各种困难。在此基础上,区委、区政府又开展了打造“诚信服务型绿园”活动,坚持以诚信立区,以服务兴区,真正为经济服务、为企业服务、为项目建设服务,要求全区上下对投资者要“像兄长那样尊重、像朋友那样热情、像亲人那样牵挂”。
产业优势是腾飞的翅膀
《中国经营报》:据了解,最近绿园区将在北京召开长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请介绍一下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情况?
王庭凯:长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是经长春市政府和中国北车集团精心筹划设计,由绿园区政府与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按照“政企合作”的模式共同建立的。园区位于长春绿园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1.5平方公里,设有研发检测、加工制造、仓储物流三个功能分区。按照规划设计,利用3年时间打造一个国际一流水平的轨道客车产业园,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产品结构合理的铁路客车和城轨车辆研发、制造、零部件配套、检测维修和出口基地,园区全部建成后,产值将达到300亿元至500亿元。
自2007年11月园区揭牌成立以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长春市委、市政府和中国北车集团的高度关注下,经过政企双方的共同努力,园区建设得到快速推进,产业发展载体和服务平台功能日渐增强。
1.依托优势强劲。3月16日,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了100列新一代高速动车组采购合同,该高速列车试验时速将超过400公里,价值总额达392亿元人民币。同时,投资30亿元、占地1.7平方公里的高速列车制造基地项目落实园区并开工建设,年内将建成投入生产,另有30多户大型企业入驻园区,轨道客车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园区聚集效应已经显现。
2.区位优势明显。园区位于长春市区西北部,距离市中心12公里,紧邻城区四环路,在绕城高速公路设有出口,长白公路、长农公路等国省级公路横亘境内,交通方便快捷。
3.发展空间充足。园区规划面积21.5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远期规划控制面积15平方公里,完全可以满足主机厂未来发展及配套企业用地需求。
4.配套设施完备。自2007年11月园区揭牌成立以来,现已完成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亿元,园区“七通一平”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同期开工建设的2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为落实园区的配套企业提供了创业平台。
5.园区政策优惠。吉林省政府和长春市委、市政府分别制定了《关于加快轨道客车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建立长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的决定》。对落户园区的配套企业,“优先满足用地需求,优先安排贴息或无息贷款”、“从2008年起建立并逐年增加长春轨道交通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入园企业可享受技术研发经费补贴、项目用地以及水、电、热等基础建设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创业投资抵扣”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中国北车集团也明确表示将借助其市场、信息、人才、网络等方面优势资源,承诺对入驻园区的零部件配套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并优先保证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配套份额。
稳健中的创新
《中国经营报》:能否展望一下“依托三大引擎,建设六大平台,构建一业主导、六业并举”的经济格局将会给绿园带来怎样的发展蓝图?
王庭凯:具体说,“三大引擎”,是指中国一汽集团和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轨道客车、哈大客运专线长春西客站。“六大平台”,分别是以现有建成区为主体,面积25平方公里的旧城改造区;以长春西客站站前区域为核心,规划13平方公里的西部新城区;在三环路与四环路之间,规划18平方公里的生态商住带;在四环路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规划15平方公里的物流发展带;以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为主体,规划10平方公里的工业拓展区;以合心镇区为核心,规划71平方公里的生态卫星城镇。“一业主导”,就是坚持以工业经济为主导,辐射和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六业并举”,就是通过旧城改造,打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借助长春西客站,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物流发展带,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生态商住带,大力发展地产开发业;依托生态卫生城镇,推进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发展。
按照“一业主导、六业并举”经济发展格局,经过几年、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乘势而上,把绿园建设成为以轨道客车整车制造和配套业、汽车零部件加工业为支撑的中国行走机械制造配套区;通过引进大型商贸、星级酒店、创意设计、现代物流等高端服务业项目,把绿园打造成为现代服务集聚区;通过生态环境的建设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把绿园打造成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城市服务设施高档完备、人居环境优雅舒适的生态宜居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