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落“实”振兴规划第一单
2009-3-23 11:0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文珊实习记者回洁钰
2009年3月1日,宁波。《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未满两个月,中国钢企并购再谱新篇。宝钢通过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并购贷款”支持,以20亿元正式入主宁波钢铁集团。这是继重组新疆八一钢铁、广东钢铁集团之后,宝钢在跨地区产业重组中的又一大手笔。
据悉,宝钢将购得宁波钢铁56.15%的股权,并由此成为控股股东。在经济“寒冬”的笼罩下,在钢铁市场尚不稳定,前途未卜的环境下,手握宁钢在手,宝钢剑指年产量4000万吨将不再是梦想。
1
民营退宝钢进意在北仑
宁波钢铁的成长历程,可谓“一波三折”。这家曾被业界称为“铁本第二”的企业,似乎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要经历一系列颠沛流离的日子。
2003年1月, “宁波建龙钢铁有限公司”,也就是宁波钢铁的前身呱呱坠地。同那些出身 “根红苗正”的老牌国有钢铁企业相比,宁波钢铁的 “父母”显得与众不同。据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最初公司股东名单中包括了民营企业性质的唐山建龙、南京钢铁联合和福建联华国际信托。此外,名单中还出现了香港和美国背景的投资公司:AT&N公司和冠嘉公司。
2004年5月央视爆出宁波建龙为违规操作、越权审批上马的项目,结果招致国家发改委和银监会为首的国务院调查组审查。 “铁本第二”也由此得名。此后,在浙江省政府的意见下, “杭州钢铁”控股了“宁波建龙”,并在2006年7月改组为 “宁波钢铁有限公司”。
经历了2008年上半年产能200亿吨、盈利4亿元的 “昙花一现”,宁钢也未能在接踵而至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幸免于难。国内钢市萧条、价格急跌,加之宁钢 “边建设、边投产和边完善”的格局先天不足,最终造成宁钢全年反而遭遇亏损,并对后续项目建设带来很大困难,众多民营股东因此萌生退意。这似乎预示着宁波钢铁的易主远没有结束。果然,3月甫至,随着20亿元大协议的签署,宝钢终圆 “宁波梦”。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宝钢完成了其产业布局中的又一块 “拼图”。业内人士表示: “参与宁波钢铁的整合,对于宝钢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纵观宁波地区,毗邻国内第二大港——北仑港,工厂西侧是北仑港铁矿石中转堆场,这使宁波钢铁获得铁矿石的成本大为降低。此外,处于长三角南端的宁波,与中国最为繁荣的钢铁市场仅 “一墙之隔”,产品就地销售成为可能,极大的节省了运输成本和销售成本。再加上通过北仑港东出大海,面向国际市场的交通优势,宁波钢铁处在了非常有利的 “可进可退”位置上。事实上,这也是国家鼓励的在沿海建厂的实例。
2
银行助企业融贷款并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宝钢并购宁钢有望成为并购贷款开闸“第一案”。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对媒体表示,在此前公布的钢铁业振兴规划中,国家对股权并购贷款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因此宝钢此次重组宁钢希望走这条路。2008年 12月 9日,银监会正
式发布了
《商 业
银行并购贷款风险指引》,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满足企业和市场日益增长的合理的并购融资需求。政府的此项举措,也被看作是中国应对全球型经济危机的 “组合拳”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袁增霆研究员指出,这不仅为商业银行打开了一片广泛的新业务领域,更为处于产能过剩困扰中的产业经济提供了整合资金。但是,并购的成功率和贷款的安全性,高度依赖于宏观经济和产业经济环境。当前和未来几年可能陷于衰退的经济环境,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并购贷款的大规模扩张。
不过,钢铁行业分析师们对于宝钢的财务经营状况大都持乐观态度,取得并购贷款应该不是问题。而在联姻消息传出后两天,交通银行就与宝钢签署了 《并购贷款合同》,其上海分行将提供7.5亿元并购贷款,占到总交易金额的37%,符合监管部门关于并购贷款不超过并购总金额50%的限制。这印证了分析师们的预测。
此外,宝钢还开辟 “第二战场”,以募集对宁钢收购的资金。3月2日,宝钢股份200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几乎全票通过了《关于发行中期票据和短期募资券的议案》。据了解,注册的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发行额度将分别是100亿元。
对于这笔200亿元的融资将投向何处,宝钢股份董秘陈缨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但表示中期票据募集资金将用于营运资金周转、置换银行贷款、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等方面,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将用于流动资金周转、置换银行借款。从股东大会召开的时间和议案内容上看,200亿元的募集资金用于铺路宁钢并购案的可能性很大。
宝钢初涉 “贷款并购”,其先导意义不言而喻。对于正在经历经济寒冬的中国钢铁企业而言,严峻的资金链压力无疑是最大的考验之一。事实上,许多的钢铁企业手握极好的资源,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却受制于资金链压力,延缓企业发展。这无论是对于急于突围的中国经济,还是钢铁企业而言,都是不利的。因此,通过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支持,无异于 “雪中送炭”。
3
望西北指东南布局全国
20亿元掌握宁钢,宝钢无疑捡了一个“大便宜”。要知道,宁钢的前期投资是170亿元,坐拥北仑港的优势位置,产能已达到400万吨,远景规划产能将达到800万吨。此外,宁钢的“家底”,无论是设备水平和科技水平都很高。如果按照宁钢36亿元的注册资本总额,换算宝钢此次获得的56.15%的股份,结果正好接近于宝钢需要付出的现金。这样“超值”的并购案,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遇到的。
对于宝钢而言,经济危机带来的不仅是市场需求放缓,也不仅是收益的下降,更带来了抄底优质资产的绝好良机。如果没有经济危机,使一些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就不会使这些企业无奈 “贱价”出售,也不会促成今天宝钢和宁钢的联姻。再加上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开启的钢铁重组闸门,相信,钢铁市场的重新洗牌才刚刚开始。
坐拥西北的八一钢铁和东南的广东钢铁,宝钢正在积极在全国进行产业布局。宝钢方面明确表示,将把宁钢发展纳入到宝钢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在原料采购、生产经营及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徐乐江明确指出,“重组后的宁钢,绝不会单单在量的规模上做文章,而是要提升产品结构,加快经营管理的升级。”
兵下宁钢,宝钢的剑锋又在指向何方?从现在看,尚不明朗。但从《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我们或许可以勾画出未来的中国钢企版图:力争到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5000万吨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集团,以及若干个1000万至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集团。
宝钢重组韶钢、广钢组建广东钢铁集团,武钢重组柳钢组建广西钢铁集团,唐钢、邯钢联合重组河北钢铁集团,济钢、莱钢联合重组山东钢铁集团。这一系列的大动作让我们目不暇接。当宝钢和宁钢走在一起时,我们怎么能不相信,中国钢企重组的集结号已经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