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经济复苏信号已出现 我国有条件实现8%增长
2009-3-23 12:1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3月21日-2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会上官员、专家认为,我国宏观调控具备较为充分的操作空间和较大的回旋余地,经济刺激政策已经起作用,有条件实现8%左右的增长目标。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中国宏观调控体系已经日益健全,调控手段实现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的转变,调控方式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特别是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既积累了应对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有益经验,也具有了抑制通货紧缩,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办法。”朱之鑫说。
朱之鑫认为,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总体稳健,财政赤字规模较小,国内储蓄率较高,宏观调控具备较为充分的操作空间和较大的回旋余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称,今年中国将进行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的改革。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变,中国有条件首先在全球各国中走出危机,并在中长期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
张玉台表示,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金融危机的带来的恶劣的外部环境;二是经济增速回调使增速进入下行通道;三是发展方式粗放。但中国政府果断实行了经济刺激计划,这将拉动中国经济增速1.5%到1.9%。使加上实际减税以及十大产业政策的拉动,中国有条件实现8%左右的增长。
“8%的目标是预订的目标,并不意味着8%分毫不差。”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说。
王军表示,因为外部世界非常的复杂,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所以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困难、压力和挑战。但是中国经济基础好、基本面好、回旋余地大。“随着宏观政策的落实和进一步的加快落实,它的成效在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已经初步显现,我相信,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它的作用必将会进一步或者会更大地继续显现。”
“国内保增长措施成效显著,中国经济增长相当不错。不过,需要待3月份经济数据出台后,才能整体判断中国经济增长良好状况能否维持。”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说。
郑京平同时表示,当前国内财政金融体系运行正常,整体财务状况比较健康,但下步发展状况还有待观察,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国际大环境仍然没稳定,而且还在恶化中;二是因为金融危机没有好转,欧美信贷危险还在一定程度上上升,东欧债务风险还依然存在,股票市场不稳定。
但“中国经济刺激政策已经起作用,多个信号都发出了经济复苏的信号。”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表示,这在建筑开工率上已经有所体现。“虽然速度比较慢,但已发出复苏的信号。”
余斌:中国经济最有可能率先复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表示,中国最有可能率先复苏,支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基础没动摇。
他指出,中国最有可能率先复苏,主要是由于我国内需扩张空间广阔以及中国宏观政策调整的余地很大。此外,支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基础没动摇,城市化的进程加速,消费结构的加速升级等都是有力支持。中国有力的政策,庞大的外汇储备,充足的民间资本投资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楼继伟:当前经济面临L型衰退
“当前我们面临着一个‘L’型的衰退,我甚至认为在‘L’型底部还有多次振荡才会慢慢地出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楼继伟说。
楼继伟称,三个问题的叠加造成了“L”型的衰退。第一,2007年是商业周期的最高峰,已经面临着要回落;第二,国际经济结构矛盾的不可持续性爆发出来,西方过度消费和东方过度储蓄都是不可持续的;第三,全球金融体系过度依赖于美元也是不可持续的。这种情况下,系统性的风险爆发了,所以几乎所有的金融产品都是下跌,仅仅是期货、债券和黄金等短期避险的产品价格在上扬。(秦炜)
姜建清: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任务艰巨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表示,国内经济增速的下滑,使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面对着严峻考验。今年贷款的投放较为集中,在这样大的信贷投放中,如何把握好信贷的投放对象,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一般来说,当年投放的贷款要经过3—5年的时间才能真正检验出贷款质量的高低。所以,像今年这样的信贷要把握好风险,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在当前银行流动性日益宽松,各家银行都在寻找资金的出路。而且大家战略比较趋同,竞争同质化,在这种情况下对银行风险把控也带来很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