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增长时期的“自救”之道
2009-3-26 11:2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进入低增长时期的思考之二 肖钟熙
显然,目前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进入低增长时期。而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放开视野,扩大市场,制定与新的竞争环境相匹配的战略,将难以走出衰退阴影。
相对于井喷式增长而言,目前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进入低增长时期,而且2006年以来是我国港口投资急剧上升的两年。在这个时期,集装箱港口的经营策略必须强化与调整。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经营首要的目标总是扩大市场,在低增长的环境中更应如此。虽然就整体而言,港口部门的努力不可能促进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扩大,然而,采取措施减少外贸集装箱中转外流,实际上也就扩大了国内的市场。
例如,我国港口主管部门就可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船东与货主利用大陆沿海的港口实行外贸集装箱的中转。又如,允许干线船捎带本公司所揽的支线箱,由于这项政策涉及国家主权而不能实行。其实加强信息管理是可以做到既无损于国家主权,又可以减少中转外流,是两全其美之举。此外,还可以实行启运港退税政策,即货物装上支线船后即可退税,以吸引货主利用国内港口进行外贸集装箱中转。
对具体港口而言,扩大市场是大有可为的。尤其是在目前,国内许多港口产能大于需求,而需求又增长乏力的条件下,更应以此为首选策略。
在市场定位上,应该扩大视野,实施目标市场多样化的策略,也就是在巩固与扩大原有目标市场的前提下,不断发展新的目标市场。在扩大市场的策略上,继续发展战略合作,以巩固与发展市场。
扩大视野
实行目标市场多样化
深圳港盐田港区就是采取扩大视野,开拓新市场的措施,以摆脱企业困境的范例。
盐田港区原来的目标市场是外贸集装箱运输市场,且侧重于美国航线。但在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后,美国消费市场疲软,使盐田港区成为我国沿海首尝集装箱吞吐量滑坡的港区。为了摆脱困境,该港区实施目标市场多样化的策略,在增开欧洲航线的同时“出口转内销”,发展内贸集装箱业务,使滑坡形势有一定的缓解。
在这方面,上海港更高一筹,该港把目标市场扩展到空箱运输市场。由于空箱运输是集装箱航运市场上的老大难问题,在目前的形势下也没有缓解。因此,上海港决定建设东北亚空箱转运中心,这不仅为班轮公司解决了燃眉之急,也为港口扩大了市场;既解决了当前的困难,也为集装箱运输市场复苏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在经营理念和经营策略上都是一个创新。
战略合作
取代手工揽货方式
在扩大市场的策略上,我国港口企业也有所创新。为了保证有稳固的货源,不再满足于过去手工式的揽货方式,而代之以战略合作。我国港口实行的战略合作也是多方面的,而应用最多的是上下游的战略合作。
2008年,我国港口企业纷纷出手,与上下游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以扩大与巩固货源,上海港的长江战略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上海港实施的长江战略不但有助于扩大与巩固长江流域的货源,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经营理念的传播,也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举措。
“无水港”更是遍地开花,沿海的集装箱大港无不在内地开设了“无水港”。例如天津港在2008年就建成了6座“无水港”,使“无水港”发展到10座,这对七成以上的货源来自外地的天津港,巩固与扩大货源有极大的帮助。
而“出口转内销”策略,帮助盐田港区改变了过去仅仅从事外贸集装箱业务的经营方针,开始发展内贸集装箱业务,使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一定的改善。
建设“无水港”、“内陆港”是目前许多港口使用的策略,也收到了很多效果。其他如开行“五定班列”、港口企业自办支线运输等等措施都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港口主动建设“无水港”的同时,湖南省浏阳市计划在广西北海港建设花炮专用码头;成都市在乐山市建设成都港则把港口作为区域战略合作新的载体,也是一种新的战略合作形式。
由于港口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太大,地方政府把发展港口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内容,因而与港口有关的战略合作并不仅仅限于企业的层面,已上升到政府的层面。 2008年地方政府高官出访腹地,在政府层面进行合作已不是个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率党政代表团与湖南商谈两地的战略合作;福建省副省长出访江西,与江西省副省长举行了闽赣海西港口发展合作对接会,共同谋动闽赣两省共享福建的港口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把港口与有关方面的战略合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以战略合作方式进行竞争的最大受惠者是用户,例如,目前已有三个港口在江西开行了“五定班列”,上海港还在江西建设了九江港,这样,江西的外贸货物有多条进出渠道,有利于运输方案的优化。
但是由于我国沿海有些地区已经出现港口产能大于需求的状态,在这种形势之下,必将加大竞争的力度,可能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因此,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规范竞争,防止恶性竞争的出现.。
精耕细作与广种薄收
几十年来,由于穷于应付港口生产井喷式增长的形势,港口主要的精力用于扩大规模,在港口企业的效益上,靠的是“广种薄收”,也就是依靠扩大规模取得效益。现在,外贸箱增长乏力,内贸箱比重上升,收入相对减少,为了争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苦练内功,力争通过“精耕细作”来扩大效益。
所谓“精耕细作”即在原有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市场及作业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进一步开源节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开源就是对已有的货源进行深加工,做好延伸服务,以期获得更多的收入。所谓延伸服务就是把服务范围向上下游扩展。例如提供集疏运服务、配送服务、拆装箱服务、为小货主提供拼箱服务、青岛港为小钢厂提供拼船服务、上海港为空箱提供洗箱修箱服务等等。在井喷式增长时期,由于任务繁重,港区堆场经常饱和无力他顾。现在,堆场可能有空闲之地,有些作业可以在港内进行,为货主提供方便,也降低货主的费用,是两全之举。
节流就是降低成本。港口企业降低成本,首先是降低装卸成本,在井喷式增长时期,企业的利润通过作业量的增加而增加,降低成本往往无暇顾及。“精耕细作”就是要对作业流程进行认真的分析,寻求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应该看到,在降低成本方面大有潜力可挖。例如,现场作业机械的配置与组织;如何在保证船期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以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降低作业成本;合理使用堆场,减少水平运输机械的行驶路程等。2008 年许多港口对堆场机械实现了“油改电”,使作业成本大幅度降低。
精耕细作与吸引货流
“精耕细作”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这些都可以加强港口对货流的吸引力。如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就公开承诺:进港的内支线船舶作业不超过5个小时,干线船舶作业不超过20个小时,集卡进港区提送箱作业不超过25分钟,而实际上集卡通过道口的时间已缩短到50秒。这种国际先进水平的效率无疑对船东、对货主都有极大的吸引力。盛东公司利用港区空闲的堆场仓库为通过港口的货物进行延伸服务,可以大大降低货主的负担,也缩短了货物在港区的停留时间,肯定会得到货主的欢迎,也有利于吸引货流。
精耕细作与节能减排
“精耕细作”往往可以同时收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改善城市环境的注意力转向港口,因为港口已经成为城市重要的污染源,所以,改善港口环境就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内容。
“精耕细作”在降低作业成本的同时,往往可以收到改善环境效益的效果。这是因为降低能耗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环境也可以随着成本的降低而改善。例如,堆场机械“油改电”,大大减少了港口废气的排放。水平运输机械行驶路程的缩短,也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把装卸作业上下游的作业移到港内进行,减少了货物的运输路程,也有利于能源的节约。
在集装箱港口内,集卡排放的废气是港口重要的污染源,缩短集卡在港口的停留时间,必须合理安排集卡在港内的作业流程与行驶路线,最大限度减少集卡的等待时间与行驶路程,从而减少废气排放。由于集卡在等待时间大多怠速运行,此时排放废气最为严重,减少等待时间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