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2009-4-1 20:0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2008年,辽宁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的决策机遇,加快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加强政策扶持,大连口岸生产跃上新台阶
2008年,辽宁省制定并出台了鼓励集装箱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从提高内贸集装箱运量、开辟内外贸航线、发展环渤海内支线和海铁联运、奖励口岸查验单位等方面,着力解决制约大连集装箱运输发展的主要问题。大连港生产克服全球经济下滑等负面影响,各项主要生产指标仍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新开集装箱航线4条,大连港集装箱增幅超出全国主要港口平均增幅近10个百分点,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66.7%,增幅提高56.4个百分点。全年大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4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准箱,比上年分别增长10%和25.9%;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820万人次,纯货邮13.5万吨,飞机起降7.1万架次,同比分别增长12.6%、10.7%和12.7%,运输生产总量稳居东北12个机场首位;水路客运量完成55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2亿人公里,继续保持全国沿海城市之首;水路运输完成货运量8500万吨,货运周转量4400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8.9%。
二、完善港口规划,大连港口建设成效显著
2008年7月,辽宁省政府与交通运输部联合批准实施了《大连港总体规划》,审查通过了大连港长兴岛港区、大连港旅顺羊头洼港区的总体规划,极大地推动了新建港区相关临港工业区的开发和建设,发挥了新建港区对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拉动作用,优化了港口功能布局,核心港区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大窑湾二期集装箱码头15、16号泊位工程、大连港新港新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大窑湾散粮筒仓扩建二期工程等进展顺利,大连国际邮轮中心建设达成合作意向。港口公用基础建设不断得到完善。《大连市港口公用基础设施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大窑湾北航道工程、大窑湾北航道和中心航道连接段工程、长兴岛公共港区公用航道一期工程、黑嘴子西航道建设工程、长兴岛北防波堤工程主体等完工,大窑湾地区口岸监管和安全视频监控二期工程投入运行,大窑湾复线电气化铁路全面通车,大连中铁集装箱中心站工程完成征地动迁,大窑湾综合查验楼封顶。这些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发展航空运输,大连初步确立枢纽地位
大连国际机场增加了大连至日本大阪、韩国首尔的航班密度,每周大连至首尔航班达到37班。开通大连经北京至纽约、罗马等29个国际城市的一票通程登机,新增国际通航点15个。目前,从大连出发可以“一机到底”或“一票到底”到达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城市。完善了国内南北、西南和西北“三大通道”建设,重点增加了京、沪、穗等中心枢纽城市和热点城市航班密度,构建以大连为中心的支线航空网络,西南、西北等地的空中旅游热线得到完善。通过建立营口城市候机楼,设立鲅鱼圈货站,开通旅客定点班车等措施,对大连周边城市辐射力不断增强,每月吸引周边地区旅客约5万人次,“两市一场”格局已经形成。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免费优先保障抗震救灾物资运输205吨,快速、安全完成了灾区伤员转运任务;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备降机场、奥运火炬传递接待机场的各项工作,以及56个涉奥航班地面服务保障任务。机场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正式启用,成为东北地区首家直接进行航空快件分拣、交付和收运等业务处理的机场。空港物流园区一期工程快速推进。
四、整合港口资源,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大连市确立了“政府主导、合作共赢、错位发展、形成核心”的港口资源整合工作思路,突出大连港的核心地位,强化其它专业化港口的主体功能,明确中小港口的发展定位,加快与全省港口资源的整合。大连港与锦州港的合作取得重大进展,锦州市政府与大连市政府、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与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关于支持两港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和《关于支持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向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意向书》,以定向增发的方式吸收大连港集团为其第二大股东,共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锦州湾港口岸线资源。长兴岛港口岸临时开放,旅顺新港和庄河港的口岸开放验收工作稳步推进,大孤山工业园口岸开放工作正式启动,大窑湾三期集装箱码头17、18号泊位等口岸开放试运行。大连市与齐齐哈尔、满洲里签署通关战略合作协议;大连市政府在全国城市中首次与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防等查验单位签署了共建和谐口岸框架协议。组织协调口岸查验单位进一步完善了社会监督机制,共同构建口岸通关效能指标体系。
五、构筑物流网络,现代物流快速发展
积极完善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修订了《大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大连市仓储业布局规划》,制定了《大连市重点物流项目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办法》、《大连市专项物流发展资金使用办法》、《大连市物流公共信息建设方案》,实施了物流管理人员现代物流知识提升计划和培训计划。
加强与东北腹地中心城市物流园区资本链接和功能链接,扩大覆盖范围。沈阳东站东货场扩建改造工程完工,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长春东站内陆港改造、吉林西内陆干港、穆棱物流中心、满洲里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绥芬河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等内陆干港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大连港已拥有多个东北节点城市的大型集装箱场站。增加铁路班列密度,大连至沈阳、长春、哈尔滨、满洲里、图们等7条集装箱班列运营良好,初步建成了辐射内陆腹地的海铁联运物流网络。全年完成海铁联运量24.2万标箱,同比增长34.4%,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大连市四大物流基地快速发展并初具规模,园区的综合功能和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提升,新生的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全面壮大,充分发挥了在东北物流网络的龙头作用。继续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打造大连市物流品牌。日通外运、招商局物流、日本三井物产等知名物流企业入驻大连。全年新发展国内水运服务企业70余家,上报国际海运辅助企业25家。大连市现有物流及相关企业1300余家,海运辅助企业约800家,呈现出了投资主体多元、分布领域广泛、门类品种齐全、经营模式开放、中外企业并举的良性竞争格局。
六、提高服务水平,口岸环境不断优化
以大连为中心的辽宁电子口岸平台正式开通,运营顺利,“大通关”服务平台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便捷通关”、“绿色通道”、“无纸通关”等优惠措施得到有效落实,联网报关、网上支付关税等口岸信息化项目实施范围继续扩大,“关港合作”、“检港合作”、“关检联动”等查验模式进一步推广和深化。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信息公开率达100%,坚持依法行政,实行了“一个窗口受理、相关处室配合、现时办结、超时默许”的审批机制,行政许可事项规定时限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监督覆盖率和工程合格率均达到 100%,主体工程优良率达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