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三大机遇
2009-4-20 22:2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刘勇
尽管1、2月份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仍处于下行阶段,但到3月份数据出现明显回升,最终一季度GDP增速锁定6.1%,整体看一季度数据,特别是3月份数据,明显感觉好于预期。
对于全年经济走势的大致轨迹,我的判断是:一季度下降,二季度趋稳(至少不低于一季度的6.1%增速),三季度明显回升,四季度由于年终影响,投资、消费方面存在不稳定因素,估计增速会稍微下降。全年“保八”目标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但考虑到国外经济形势,美国、欧洲、日本三大经济主体目前还未明显表现出摆脱危机的迹象,这种不容乐观的外部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我们实现“保八”目标的难度。
从各区域一季度经济形势上看,受冲击最大的仍然是东部地区,中西部受影响仍然比较间接。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一季度经济增长率甚至达到20.1%。这种东中西区域的不同境遇主要由三个原因造成:1.结构层面,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集中在出口领域,对出口的影响又集中在轻工业产品,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所受冲击较大,中西部则主要是重化工型产业,所受冲击相对较小且间接;2.出口层面,中国所谓的外向型经济主要针对东部地区,中西部则以内需为依托,所受冲击也必然小于对外开放程度高的东部地区;3.发展阶段层面,中西部地区不比东部,其经济增速低,经济规模小,正如美国经济基数较大,1%的降幅都会带来巨大冲击,西部地区和东部相比经济基数较小,所受影响也会相对轻微。三种因素决定了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局限于东部,尤其东南部地区。
这种受冲击的不平衡性中其实蕴含着无限机遇。谈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多会集中在它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冲击上,但我认为,正是这次金融危机赋予了中国三大机遇。
第一,促进区域之间平衡发展。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鼓励条件优越地区尽快发展,这种政策倾向无法顾及落后地区利益,导致东西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尽管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但西部大开放是一种缓慢的长期调整。此次金融危机却给了西部地区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国应对危机最大的政策就是扩大内需,中西部产业结构恰好以服务内需为主,东部外向型产业结构在遭遇外部市场瓶颈后,也需要往内扩张,发展国内市场所需产品,而中西部本身就是以供应国内需求为主,因此在本轮竞争中,中西部反而具有比较优势,这种优势不断得以呈现,东中西部区域经济的差距就会呈现缩小趋势。
第二,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济目前产业结构仍然是外向型,但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发展至目前工业化中期阶段,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提高民众生活水平,进而走向所谓以中产阶级为主的稳定的社会结构。在这一阶段中,东部地区不仅只发展外向型经济,还必须加大投入发展内需产业,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的提高,这种产业结构的转变,将会使中国经济发展更趋稳定,内需外需两个轮子共同转动,对于中国经济未来20年的高速发展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第三,在结构调整中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本身就是扩大内需的要求,完善的社保体系将促进整个社会走向和谐,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迈入后工业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