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北县域经济逆势而上显生机
2009-4-26 22:3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今年以来, 钦北区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主要任务,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第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579亿元,同比增长16.6%;财政收入5736万元,同比增长11.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2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同比增长4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亿元,同比增长2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8元,同比增长18.1%;农民人均纯收入1496元,同比增长10.3%。
抓工业
钦北区始终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在加快园区建设方面,目前已完成皇马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区域环评,一、二区道路、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一区至马皇铁路编组站主干道正在加快推进中,促进工业园与马皇铁路编组站、马皇物流园的联动发展。创新园区征地、拆迁工作方法,推进土地平整,侧重推进一区、四区征地拆迁工作。加强对大寺工业园和那蒙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建设,尽快开征大寺工业园土地,拓宽工业发展平台。
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钦北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之本、富民之基、财税之源,围绕扩大总量、提升质量,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目前,总投资近7个亿的建华管桩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7月底前完成办公楼、厂区建设,8月份开工投产;投资近2亿的华驭制糖技改项目正在做好前期工作,确保5月份开始进入技改实施;投资1.5亿的庆荣耐火项目、投资6000万的腾飞锌业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建新城
近年来,钦北区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新城区建设。目前,2.36平方公里钦北新城区详细控制性规划已上报市建规委,并完成6平方公里钦北附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地形测绘工作,完成1.73平方公里大垌新城规划方案。着力推进城镇发展。一方面,合理调整镇级区划,重点调大调强中心镇,逐步形成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另一方面,科学确定城镇经济功能定位,走“特色建镇、产业兴镇”的路子。大寺镇已做好规划报审的相关前期工作,争取4月完成区的初审后报送自治区评审。平吉镇已完成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正在进入审批程序,并在4月底前组织评审。截至3月底,青塘、那蒙、板城、大直等4个镇完成地形测量。长滩镇也着手组织测绘工作。
大招商
钦北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全区第一季度共完成签约项目15项,合同投资额签约总金额7.8亿元,同比增长14%,到位资金额2.7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了开门红。
在项目建设,该区还认真做好自治区发改委和钦州市发改委转发下达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项目共41个(其中社会发展事业项目30个,农林水11个)和新增1350亿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4个(钦北区人民医院,小董、大寺、平吉中心医院)的建设项目。目前该区41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占计划100%;截止到3月28日,累计完成投资2714.28万元,完成计划的86.78%;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项目、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项目已基本竣工,小董镇多隆村、大直镇那天村、长滩镇新浦村等11个村级卫生室已完成主体工程。预计到4月底,有33个项目竣工,累计完成投资2971万元,占计划的95%。4个新增1350亿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
该区还通过定期登记了解在手项目、在谈项目、在建项目、已建项目情况,建立重点项目四套班子领导挂帅跟踪制、定期汇报制、分工负责制,做到每月一汇总,每季一分析,不定期检查,确保项目信息早掌握,项目签约早实现,项目建设早动手,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截至2008年年底,已有49个项目入驻皇马工业园区,已建成投产2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逾5亿元。在园区的带动下,该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了78家。
稳三农
一要加大粮食生产工作力度,深入动员群众抢插抢种,加强抗旱保春耕工作力度,努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二要继续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时完成自治区交给的改革试点工作任务。从现在起要着手谋划好下半年全面开展配套改革工作试点工作〔该区已经被确定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改革试点县区(广西唯一一个)〕。要抓好沼气池建设和造林项目,千方百计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三要充分利用国家拉动内需,加大“三农”投入的机遇,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加强农村道路、水利、沼气、村级市场、村级卫生室、村级学校、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要努力扩大甘蔗、水果、蔬菜、松香、蚕桑、果园鸡、水产养殖等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绿色农业、超市农业等高效规模农业,培育壮大制糖、缫丝、松香加工、羽绒加工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五要切实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家电下乡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改善民生。(刘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