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主渴求主导权 称我国贸易不对等
2009-4-27 12:4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对于船公司的提价行为,下游的货主在理解之余,也不乏抱怨者。
“虽然此次提价确实是因为船公司亏损非常严重而迫不得已,但是船公司想提就提难免让人难以接受了。”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站在货主的角度看,当然是运价越低越好。但另一方面,运费船公司想提就提,货主也只能是默默承受。”中国货代协会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贸易的不对等性,国家没有把外贸和运输统一考虑。”
该负责人指出,在国际贸易中,国外很多国家往往鼓励出口使用CIF,进口使用FOB,即由卖方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港所需的运费和费用。但是国内进出口贸易商的方式恰好相反,出口使用FOB,进口则采用CIF。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基本上合约中都由国外公司指定航运公司,马士基、达飞等国外大型航运公司由此占据了大量的国际货运量。如此一来,中国货主即使不情愿选择马士基航运,却奈何不了法律条约的约束。而此时,国内的运输企业,比如中远、中海,所运输的也多是二手货,即外商指定某个货代,该货代再通过中远或中海运输,而并不是由中国货主自己通过中远或中海运输。
“究其原因是国家太过关注出口指标。国家为了促进出口增长,采取了出口退税、资金扶植等措施,这样就算企业没有挣到钱,也还有出口退税和政府资金扶植补助,使得企业想方设法出口,进一步导致运价主导权掌握在外商手中,由它来指定由哪个船公司运输。同时,国家也忽略了企业能不能收到钱,运输合同能不能履行、风险能不能得到控制等因素。”该负责人进一步分析。
“我们的企业既没有运输主导权,也没有定价权,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把外贸和运输统一起来。”他说。
业内专家指出,海运费涨价是否能扭转目前航运的疲势,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加费打压需求前景不被看好,毕竟集装箱航运能够回暖,主要看的还是美国和欧洲的消费市场。一旦世界经济未能出现复苏,那么,任何的人为都将显得苍白无力。目前班轮提价虽然只在于稳定自己收入,保障运力不被恶性循环才出的一招,执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效果更是难以预测。而实际上,作为航运的每一分子,更应该从维护整体利益出发,毕竟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