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物流考试

2009年物流师考试冲刺重点第七章物流信息管理

2009-5-13 19:4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第七章 物流信息管理 
  掌握内容:1、物流信息系统设计;2、数据库技术;3、关系数据库;4、企业信息化方案。 
  理解内容:1、物流信息系统项目开发;2、物流信息系统分析;3、数据仓库;4、BPR概述;5、新流程设计的原则;6、电子商务。 
  一般了解内容:1、数据挖掘技术;2、信息网络知识。 
  一、物流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理解) 
  1、项目可行性研究 
  (1)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和内容 
  A、可行性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目标和方案的可行性; 
  b、技术方面的可行性; 
  c、经济方面的可行性; 
  d、社会方面的可行性。 
  B、可行性论证的内容:a、明确企业对物流信息系统的需求; 
  b、论证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c、确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分阶段目标以及主要功能; 
  d、提出系统配置方案; 
  e、论证在应用环境上支持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可行性。 
  (2)可行性论证的编写大纲 
  A、引言; 
  B、物流信息系统得需求分析; 
  C、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条件分析; 
  D、系统的目标与总体结构; 
  E、物流信息系统的实施计划与效益评估。 
  (3)可行性论证报告的评审 
  2、开发的原则与策略 
  (1)开发的原则 
  A、领导参加的原则; 
  B、优化与创新的原则; 
  C、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原则; 
  D、实用和实效的原则; 
  E、规范化原则; 
  F、发展变化的原则。 
  (2)开发的策略 
  A、接受式的开发策略:适用于系统规模不大,信息处理过程结构化程度高,用户与开发者又都很有经验的场合。 
  B、直接式的开发策略:对开发者和用户的要求都很高,要求在系统开发之前就完全调查清楚实际问题的所有状况和需求。 
  C、迭代式的开发策略:一般花费较大,耗时较长,但对用户和开发者的要求较低。 
  D、实验式的开发策略:一般需要较高级的软件支撑环境,且在使用上对项目有一定的局限性。 
  (3)开发步骤: 
  A、系统规划阶段; 
  B、系统分析阶段; 
  C、系统设计阶段; 
  D、系统实施阶段; 
  E、系统运行阶段。 
  二、物流信息系统分析(理解) 
  1、现行系统的分析 
  (1)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自然情况、生产情况、经营情况、资源情况、发展规划等; 
  (2)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能的调查:组织结构图; 
  (3)业务流程的调查:业务流程图(TFD) 
  (4)数据的调查:A、本系统输入的数据类; 
  B、本系统要存储的数据类; 
  C、本系统产生的数据类; 
  D、建立数据字典; 
  E、现行系统的调查方法及评述。 
  2、新系统的分析 
  新系统的分析是新系统设计的依据,是对新系统建设的设想,对它的逻辑模型的描述都有相应的描述工具。 
  (1) 确定新系统的总体目标; 
  (2) 确定新系统合理的业务流程; 
  (3) 确定新系统合理的信息流程; 
  (4) 建立新系统的功能模块; 
  (5) 确定新系统得管理模型; 
  (6) 分析系统的外部接口。 
  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掌握) 
  1、设计的原则 
  (1)运行效率高:主要有3个指标:处理能力、运行时间和响应时间。 
  (2)可靠性:从设计的角度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就应该提高系统的检错、纠错、容错与排错能力,同时还要设计系统得故障恢复能力。 
  (3)有良好的交换性与可操作性:采用图形界面,屏幕显示美观清晰,数据的输入、输出、处理以及查询的可操作性好,并提供较强的人机交换手段,使用户能方便灵活地使用系统。 
  (4)有较好的可扩充性与可维修性:系统需要扩充、修改或完善。为了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系统必须遵循高设计、低实现的思想。 
  2、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要根据系统分析的要求和组织的实际情况对新系统的总体结构形式和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大致设计,它是一种宏观、总体上的设计和规划,是对系统开发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它决定了系统的质量和整体特性。系统越大,总设计的影响越大。 
  A、子系统的划分: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多个子模块,可大大降低系统的工作量。但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B、系统结构图:它描述了系统的层次和分块结构关系。 
  C、模块的划分原则:一是要求划分的模块具有最大的独立性;二是考虑模块划分的大小。 
  (2)代码设计 
  A、代码的作用:代码是指有一定信息概念的具体符号表示,而编码则是指由某一种符号系统表示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表示信息的符号系统的过程。 
  B、代码设计的原则:a、选择最小值代码; 
  b、设计的代码在逻辑上必须满足用户的要求,在结构上要与处理的方法相一致。 
  c、代码应具有逻辑性、直观性强以及便于掌握的特点,应能准确、唯一地表示出对象的分类特征。 
  d、代码应系统化、标准化,便于同其他代码的连接,适应系统多方面使用的需要,即代码应尽量适应组织的全部功能。 
  e、不要使用字形相近、易于混淆的字符,以免引起误解。 
  f、代码设计要等长。 
  g、字母码中要避免使用元音,以防在某些场合形成不易辨认的英文字。 
  h、不能出现与程序系统中语言命令相同的代码。 
  C、代码的种类:常用的代码设计方法有如下几种:a、顺序码; 
  b、区间码; 
  c、分组码; 
  d、助忆码 
  (3)数据库设计:包括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和物理模型设计。 
  (4)输入设计:输入属于人机接口的一部分,是数据进入系统的主要途径。提高输入效率、减少输入错误是输入设计中两个重要目标。 
  (5)输出设计:几种表现形式:数据文件、表格、图形、声音及参数,输出介质有显示屏、打印机、磁盘、光盘等。 
  (6)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与保密性设计。系统可靠性、安全性与保密性是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指标。 
  (7)处理过程设计:是系统设计的最后一步,它是最直接,也是最详细地设计企业具体业务处理过程的阶段。 
  (8)系统设计说明说:系统设计说明书既是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也是下一阶段系统实施的重要依据。 
  四、数据库技术(掌握) 
  物流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功能有: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加工、数据分析和数据输出。 
  1、数据收集 
  建立数据库的基本目标是将分散在企业内外各处的数据收集并记录下来,整理成物流信息系统要求的格式和形式。 
  根据数据和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把物流信息的收集工作分为原始数据信息收集和二次信息数据收集两种。 
  2、数据存储 
  存储的功能就是保证已得到的物理信息能够不丢失、不走样、不外泄、整理得当、随时可用。 
  3、数据传输 
  通过数据传输可实现物流信息跨区域跨范围的流通,提高信息的共享性。进行数据传输必须充分考虑所需传递的信息种类、数量、频率、可靠性要求等因素。 
  4、数据加工 
  系统需要对已经收集到的物流信息进行某些处理,以便得到某些更加符合需要或更能反映本质的物流信息,或者使物流信息更适于各级管理人员使用,这就是信息加工。 
  5、数据分析 
  对被埋藏的大量物流信息进行挖掘,解决物流管理中存在的“数据爆炸”而“信息缺乏”的现象。这要求有较好的信息分析技术。 
  6、数据输出 
  一般信息的输出是以对话框、表格、报告、图表的形式表示,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出现,信息输出可视化表现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 
  五、关系数据库(掌握) 
  关系数据库的核心是关系模型。 
  1、关系模型 
  (1)关系模型定义:用二维表格数据(即集合论中的关系)来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模型叫关系数据模型。它是以集合论、关系代数为理论基础。 
  (2)关系模型的性质 
  A、关系是元组的集合,各个元组在关系中的顺序无关紧要。 
  B、关系的每一个属性必须是不可再分的数据库。 
  C、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 
  D、关系中的各列的顺序无所谓。 
  E、属性中除关键字属性不能为空值外,其他属性可以为空值。 
  2、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介于操作系统和用户应用软件之间的一个软件系统。 
  3、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关系数据库语言,是关系数据库语言的标准。 
  六、数据仓库(理解) 
  数据仓库是为了构造一种新的数据分析和处理环境而出现的一种数据存储和数据组织技术。它主要解决事务型数据库处理系统无法完成的数据集成和数据分析。 
  1、数据仓库的主要特征 
  (1)数据仓库的数据是面向主题的。 
  (2)数据仓库的数据是集成的。 
  (3)数据仓库的数据是不可更新的。 
  (4)数据仓库的数据具有时间特征。 
  2、数据仓库的结构 
  (1)粒度与分割 
  粒度是对数据仓库中数据的综合程度高低的一种度量。粒度越小,细节程度越高,综合程度越低,回答查询的种类也就越多。分为三个等级:详细级、轻度综合级以及高度综合级数据。 
  (2)数据库的组织结构 
  在数据仓库中包括两类数据:一类是按粒度划分的分析型数据,另一类是原数据。 
  (3)数据集市 
  数据集市是满足某一部门或特定商业需求的数据决策系统应用的数据集合。 
  七、数据挖掘技术(一般了解) 
  1、数据挖掘的作用 
  (1)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科学研究。 
  (2)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市场营销和购物篮分析。 
  (3)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金融投资分析。 
  (4)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欺诈甄别。 
  (5)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产品制造。 
  (6)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通信网络管理。 
  2、数据挖掘与客户关系管理(CRM) 
  运用数据挖掘可以实现对客户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正确地估算利润和投资回报率。但数据挖掘仅仅是整个过程的一部分,它需要同其他技术及商业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 
  (1) 客户盈利能力分析。 
  (2) 客户的获取。 
  (3) 交叉营销。 
  八、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流程(理解) 
  1、流程的定义 
  流程是指为完成某一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活动的有序集合。 
  2、流程的构成要素 
  构成流程的关键要素是输入、活动和资源。 
  3、BPR定义及本质 
  业务流程再造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分工理论的思想体系,强调以“流程导向”替代原有的“职能导向”的企业组织形式,为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一个全新的思路。 
  (1) BPR的核心是面向客户满意度的业务流程 
  (2) BPR面向客户和信息技术的实质 
  基本内涵是以作用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出客户导向、员工授权及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达到适应快速变动的环境目的,核心是“过程”观点和“再造观点”。 
  4、新流程设计的原则 
  基本原则是ESIA:清除、简化、整合、自动化。 
  5、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原则 
  九、信息网络知识(一般了解) 
  1、信息网络系统得基本含义 
  在物流范畴内,建立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储存、服务等工作的系统,称为物流信息系统。 
  2、建立信息系统得基本条件 
  (1)形成信息网络的标准化。 
  (2)注意进行数据的选择、积累。 
  (3)决定工作程序。 
  (4)确定信息发布手段及建立相应得基础设施。 
  (5)建立通信系统。 
  (6)进行系统设计。 
  (7)培训人才。 
  3、信息网络构建 
  (1)信息系统网络化。 
  (2)信息网络开发系统。 
  十、电子商务(一般了解) 
  就是在网上开展商务活动。当企业将它的主要业务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外部网以及Internet与企业的职员、客户、供销商以及合作伙伴直接相连时,其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就是电子商务。 
  十一、企业信息化方案(理解) 
  1、信息化的含义 
  (1)把一切日常生活、生产经营活动中有用的资料变成可存储、传递、调用、共享的信息。 
  (2)利用这些信息预测、指导进一步的活动。 
  (3)用计算机、网络、传感器等设备,建立自动收集、处理信息的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作用。 
  (4)信息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在生产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2、企业信息化必须弄清的几个问题 
  (1)企业信息化解决的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 
  (3)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 
  (4)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 
  (5)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3、确定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1)认证分析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 
  (2)认真分析企业现有的管理基础、人员基础。 
  (3)认证分析现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和水平。 
  (4)确定信息化建设目标。 
  4、信息网络与企业信息化 
  (1)企业上网的重要方式——建立网站 
  (2)申请域名 
  5、物流企业信息化内容 
  (1)企业内部网(Intranet)实现无纸化信息作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作用表现在: 
  A、物流作用功能信息系统,如条码、POS、EOS、EDI等。 
  B、管理信息系统,如MRP、ERP、WMS、TMS等。 
  (2)企业外部网(Extranet)实现商业信息共享下的供应链关系。企业外部信息系统的作用表现在企业网、电子商务和公共信息平台。 
  (3)连接公共信息平台,包括行业和区域平台与政府职能部门平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