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船公司资讯

启东船舶工业带集聚20多家企业

2009-5-25 13:1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群雄逐鹿抢先机 
5月17日,总投资32亿元的中远海工基地,世界首座圆筒形海洋钻井平台整装待发。该钻井平台是挪威Sevan公司订购的,可用于10000英尺深海作业,拥有15万桶原油的存储能力,是目前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水平最高、作业能力最强的产品。 
一年中,4个单体造价2.5亿美元的海工钻井平台开工建设,企业近期目标是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中远海工的发展轨迹,是沿江船舶工业带所有企业的缩影。 
道达重工,目前船舶工业带除中远海工以外的第二大船厂。公司船坞建设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焊接、打磨、分段加工……工人们正争分夺秒,加紧建设。公司对外项目办主任王小宇介绍说,正在建设的这座船坞长360米,宽38米,于去年6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70%,预计今年6月可投入使用。 
尽管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已深刻影响到实体经济,但道达重工似乎置身事外,依然保持良好的势头:1月19日,为荷兰船东建造的两艘7000吨化学品驳船,顺利下水交付船东;4月初,7条3.3万吨级系列多用途散货船同时上马。王小宇说:“道达在手订单饱满,生产任务已排到2011年。”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启东市抓住国家振兴船舶工业的契机,出台了《2009年度船舶工业带建设工作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进船舶工业带建设。”市发改委主任袁鸿飞说。今年以来,我市投入2.5亿元,强势推进船舶工业带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月报、会办等制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组织专题招商活动,重点引进体量大、技术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海洋工程、重型装备和船舶修造及配套企业,一大批重量级企业抢滩登陆。道达重工,总投资20亿元;向海船舶,总投资12亿元…… 
群雄逐鹿抢先机。目前,船舶工业带船舶制造企业订单足,任务满,发展前景一片光明。4月上旬,由启东集胜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2.3万吨级“同盛1”号货船,开始进入船体后期建造阶段。同时,一艘3.2万吨级的货船正在建造中。惠港造船生产现场也是一片繁忙,目前在建船舶11艘,另外手持国内外订单71艘,总造价超过60亿元人民币,预计全年可实现应税销售5亿元,入库税收达1700万元。向海船舶在手船舶分段制造订单达4万多吨,今年以来完成分段工作量1.2万吨,其中9000吨已经销售,实现了开门红,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龙吟虎啸竞风流 
联合重工是中远海工的近邻。站在临江的桥吊旁,联合重工公司副总经理李毓宁自豪地说:“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桥吊,能吊起900吨的船用设备。” 
联合重工主要从事液化石油气储罐及液化系统研发和生产。连日来,公司正在加紧生产16500立方米的液化气罐。李毓宁介绍说:“大型液化气罐是世界造船领域技术最复杂、建造难度最大、附加值最高的船用设备,被誉为船舶制造业中‘皇冠上的明珠’。” 
为摘夺这颗“明珠”,联合重工跟欧洲顶尖的技术公司合作,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从事LPG液化石油气储罐制造的民营企业。“目前公司仅LPG船的订单就有5份,每份订单额达8000万美元。公司生产订单已排至2011年。”李毓宁说。 
船舶大型化是当今世界造船业的一大趋势。抢占制造技术制高点,在业内形成无以匹敌的优势,是我市船舶产业错位竞争的“第一反应”,继而形成“龙吟虎啸”之势。 
超大型船用螺旋桨有多大?单桨最大直径达12米,最大浇注重量达200吨。惠港造船公司因为攻克了大型船用螺旋桨制造的技术难题,引来了全国造船同行的目光。 
惠港公司工会主席朱汉臣告诉记者,我国船舶配套产业比较滞后,过去超大型船用螺旋桨主要依赖进口。公司与俄罗斯克雷洛夫中央(船舶)科学研究院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攻克了大型船用螺旋桨制造的技术难题。随着螺旋桨生产基地建设启动,这样的“巨无霸”将在惠港变成“小菜一碟”,公司已经预接下了中远公司、中坦公司等一批国内大型造船企业的订单。“惠港的目标是建成我国最大的超大型船用螺旋桨生产基地。” 
“船舶企业错位发展,可以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使企业在不同领域做出特色,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市发改委主任袁鸿飞介绍说,今年,我市充分发挥中远海工、联合重工、道达重工、惠港船舶等企业的龙头作用,带动、培育、发展了一批上下游企业,重点发展船舶分段及舾装设备、仪器、仪表、导航、控制、电机、泵阀、涂装系列,扩大配套规模和能力,拉长船舶工业产业链。 
目前,“船舶修造及配套产业”的称谓已经无法定义我市船舶工业带的发展格局。越来越多的造船企业把目光投向了造船领域之外,如江北重工和奔腾船业等企业全面调整产品结构,将生产领域拓展至海洋工程和特种船只制造。 
八仙过海显神通 
惠港公司扩建工地,平静的江面上一长溜水泥桩甚是壮观。水泥桩下,江水已被抽干,数十名施工人员正在加紧实施水下混凝土工程。这项投资8000万元的双5万吨船台是公司今年技改的“重头戏”。“针对订单中远洋船舶吨位较大的情况,公司启动了新一轮技改,提高公司制造大型船舶的能力,从而构筑起了抵御金融危机的有效屏障。”朱汉臣说。 
惠港的举措并非孤例。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给一路高歌的船舶产业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困境,我市积极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加快行业转型升级,鼓励造船业从过去的“低、小、散”向造大船、造高附加值船转化,从“价格竞争”转向“核心力竞争”。市领导、市相关部门与重大项目建立挂钩联系服务制度,主动服务,现场办公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障碍和难题,鼓励企业增强信心,战胜困难。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向海船舶、道达重工调整经营思路,向开发海工产品、大型桥梁钢结构和港机制造等方向拓展;顺恒船舶加强与中远集团旗下的克莱芬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协作,得到了中远集团管理、技术和订单等多方面的支持,同时积极拓展修船业务;宏强船舶以联营共建的形式加强与中船澄西船舶有限公司的合作,落实了配套生产任务;启亚船务通过出租船台和场地,与韩国通贸公司合作经营,缓解了订单和资金不足的困难,目前正在与沪宁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洽谈合作事宜,有望在近期完成增资扩股,新增投资20亿元。 
在金融危机的“洗礼”中,我市船船制造企业迎难而上,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新品开发层出不穷,配套能力逐步提高,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生产实力全面增强。今年1至4月份,沿江船舶工业带规模以上投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54亿元,同比增长94.7%;实现销售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100.6%。船舶工业带成为我市增长速度最快、新增贡献份额最多的特色优势产业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