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内河资讯

柳州规划提升柳江通航能力 开启柳江"水运金矿"之门

2009-5-8 23:2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柳州规划提升航道通过能力,实现公路、铁路网络与内河港口无缝对接 
  借广西规划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东风,柳州市最近提出了“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的发展新思路,为柳江“黄金水道”做大做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据了解,如能将航道提升至二级标准,柳州港的年吞吐量将达到5000万吨,这个数字是目前年吞吐量的10余倍。为此,柳州市踌躇满志,积极采取措施加快西南水运出海北线通道的规划、建设推进工作,力争将该通道打造成为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要支柱。
  1
  百姓也是受益者
  “疏浚航道,形成大运力的水路通过能力,企业可以在输入、输出大宗原料和产品的过程中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职工的薪酬和福利也将水涨船高。”聊起即将实施的柳江黔江航道整治一期工程,柳州航务管理处副主任陈广明说,政府斥资打造“黄金水道”,振兴柳江水运,不但关乎柳州城市发展大局,也牵动着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
  作为中国中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区域货运中心,湘桂、黔桂、焦柳三大铁路干线在柳州交会,同时,该市还是桂海、柳宜高速公路的连接点,209、322、323等国道纵横交错。与便捷的铁路、公路交通体系相比,柳州的水路运输长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极大地制约了该市内河水运和沿江经济的发展。由于航道、险滩整治的相对滞后,柳江“黄金水道”的整体效率远未得到发挥。
  随着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广西迎来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柳州作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工业实力雄厚的城市,与东部地区我国主要工业制造中心存在着巨大的互补空间,并且柳州地处广西腹地,背靠大西南,直面珠三角,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城市竞争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大工业离不开大物流的支撑,在良好的陆路交通基础上,构筑成本低廉、适合物流大进大出的水路运输交通体系,才能吸引更多需要大宗物流运输作为支撑的企业来落户。
  “航道畅通,意味着企业可选择的物流交通方式更为灵活,运输成本相应下降,会使更多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到柳州落户,从而带动城市经济持久繁荣。”陈广明认为,源源不断的外部投资可促进柳州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市民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而打造“黄金水道”,振兴柳江水运,则是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一把利器。
  2
  柳江航道开启新篇
  水运具有载量大、成本低、占地少、耗能小、污染轻的特点,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有着显著的优势。加快柳江航道建设,提高航道通过能力至关重要。结合柳州水运通道发展规划的研究,柳州市提出要争取在2020年左右,借助大藤峡水利枢纽建成蓄水,柳州以下航道达到二级标准的有利条件,实现全年通航2000吨级船舶、年运输量达5000万吨的宏伟目标。但柳州作为工业城市,现有的钢铁、冶金、汽车、机械、化工、建材等企业,物流大进大出,迫切需要畅通的水上物流通道作为支撑,在大藤峡水利枢纽建成蓄水前的10年时间里,如果柳江航道的通过能力仍然停滞在现有的水平上,对该市的工业发展将形成严重的制约。
  因此,该市提出了开展柳江航道整治的近期目标,即在2010年左右,争取将柳江航道提升至四级标准,实现全年可通行500吨级船舶的通过能力。4月9日,柳州市政府与自治区交通厅签署协议,计划各承担50%资金,共同投资1.6亿元,从今年6月起用两年时间,整治疏浚柳江红花电站至石龙三江口段航道,工程范围内的航段按四级航道同时兼顾三级航道的标准建设。通过整治,该航段可全年通行500吨级船舶,通道年运输能力将由目前的352万吨提高到1324万吨,基本能够满足2015年以前柳州水路运输量的增长需要。
  协议的签订,标志着西南水运出海北线通道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序幕正式拉开,柳江航道迎来了开发建设黄金期,沉寂多年的“黄金水道”由此揭开新篇章。
  3
  水陆联运潜力巨大
  据了解,目前仅柳州市区的企业可以通过水路运往广东的货物每年就在500万吨以上。而柳州市打造柳江“黄金水道”的目标更是瞄准了年吞吐量5000万吨的“高水位”,这绝不是随口说说的戏言。
  贵港市内河水运的发展,为柳州提供了很好的参照。该市通过公水联运、铁水联运的方式,将公路、铁路网络与内河水运紧密结合在一起,2008年,贵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达3100万吨,而这其中,就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通过公路、铁路,途经柳州后送到贵港装船发运的。
  能不能让这些从陆地上与柳州“擦肩而过”的物资在柳州港直接上船?陈广明认为,如能在疏浚航道、改善水路通行条件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实现公路、铁路网络与内河港口的无缝对接,深挖水陆联运的巨大潜力,同时借助大藤峡水利枢纽建成蓄水的有利条件,在2020年左右实现柳州港年吞吐量达到5000万吨的远期目标便可水到渠成。
  我国西南内陆地区资源丰富,而广东珠三角沿海地区则是这类生产资料的主要消费市场。柳州地处珠三角与川、滇、黔等西南省份间的结合部,这使柳州具备了建设泛珠三角区域水陆联运枢纽港的良好条件。将西南水运出海北线通道柳江、黔江段打造成为可全年通航2000吨级船舶的“黄金水道”,大量物资便可通过黔桂铁路、焦柳铁路,以及便捷的公路网络,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柳州进港上船,综合运输成本将大幅下降。
  此外,柳江红花电站上游一直到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河段目前已全部成为库区,实现了航道的梯级渠化,随着途经该县的一系列陆路交通基础设施的相继建成,三江也完全有条件建设成为泛珠三角地区水陆联运的重要中转港。
  4
  发展前景看高一线
  拟建的阳和港区紧靠大型物流场,具备建设成为大型公水联运港的理想条件。目前有关部门已计划在开展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后,增加三期建设规模,将阳和大桥、阳和南路以南全部作为港口用地,港区总体规划建设吞吐能力可达到1500万吨。
  铁水联运需要解决铁路进港的问题,为此业内人士提出了3个较为可行的解决办法:一是新建通港铁路引入官塘港区;二是扩大太阳村港区的建设规模,同时引入铁路;三是将柳江造纸厂自用码头改建成社会公用铁水联运码头。
  鉴于柳州汽车工业的支柱地位及河西汽车和工程机械制造相对集中的布局现状,有关部门考虑在双冲桥上游的柳江南岸规划建设内河汽车滚装码头,通过与广州南沙汽车滚装码头开展合作,可以将相关企业的产品通过内河水运和海运中转发送到渤海、黄海、东海的沿海省份,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红花电站的建设,使市区河段的航道得到了渠化,但电站船闸的通过能力相对有限,配合下游即将开始的航道整治,有必要对该船闸实施改建,或者增建二线船闸。”陈广明说,枢纽船闸必须与航道和港口同步升级,才能实现“黄金水道”的真正畅通。经过未来两年的疏浚整治之后,红花枢纽现有船闸的通过能力已无法与航道匹配。因此,必须尽快开展红花电站二线船闸建设的前期工作。
  对于柳江“黄金水道”的发展前景,业内人士普遍看高一线。通过有步骤地航道整治,“黄金水道”给柳州带来的收益,或许将是今天投资的10倍,甚至百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