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迈出稳重的一步
2009-5-9 12:1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 刘泽强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FID)被称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和变革力的高新技术,自2004年国家金卡工程将RFID应用列为重点项目后,我国RFID产业的发展与应用就备受各方关注。那么,我国的RFID产业发展得如何呢?都取得了哪些进展?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RFID发展年会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08年我国的RFID产业比往年少了些喧嚣和浮躁,多了一些踏实和稳重。
应用试点见成效
2008年,我国RFID产业发展已经从技术研发阶段进入到应用驱动阶段,其主要的特点是市场应用需求增长稳健,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行业应用越来越广。专家表示,这些进步的取得与政府推动开展RFID试点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2007年底,国家颁布了 《国家金卡工程RFID应用试点 (暂行)办法》,在 《办法》的指导下,2008年RFID应用试点工作迅速展开,并在我国金卡工程行业的IC卡应用中获得初步成功。如公安部采用RFID技术制作非接触式IC卡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至今已完成9亿张的新卡发行。这是RFID技术在中国金卡工程建设中最早启动的成功范例。
此外,我国在城市交通 “一卡通”、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自动化通关、城市暂住证等电子证照与特殊人员管理、重要商品防伪、特种设备强检、CA认证与信息安全管理、食品/药品供应链安全监管以及现代物流管理等领域都已先后启动了RFID应用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深圳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玉锁说: “2008年,RFID产业最重要的事件就是RFID电子门票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的成功应用。”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奥运会电子门票的应用带动了整个电子门票行业的应用与发展,这对RFID在票证领域规模化应用起到了很强的带动。
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琪表示,开展RFID应用试点工作,对强化监管、推动市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工农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安全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等,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技术创新有突破
技术创新一直是伴随着RFID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说RFID产业每向前迈一步其背后都是由技术创新来带动的。
RFID产业链可以分成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几个领域。我国在低频和高频领域,目前已经拥有了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到读写器生产、应用软件开发的全部技术;而在超高频和微波领域,我国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而这两个领域又是RFID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加强技术创新就成了我国相关企业占领未来市场的重要课题。
可喜的是,2008年我国已经在超高频领域中取得了技术突破。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承接了上海世博会电子门票项目的建设。世博会门票的特殊性给上海华虹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要攻克几个重要难题:提升制造工艺水平,适应大批量生产要求;提升门票的存储技术水平,确保门票在实用过程中适应长时间保存要求。
为此,上海华虹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研发,确保了世博会完全建立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上。该公司总经理李荣信说: “国内RFID高频产业链已经赶上国际水平,让所有国外供应商都感到了压力。”
此外,还有一些国内企业已经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频标签和读写器产品。深圳远望谷自主研发的新一代502E型固定式读写器,采用500MHzDSP技术,运用了远望谷专有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能够感知标签距离和运动方向;该产品采用了远望谷最新专利技术,使读写器带有天线开路检测功能,被评为2008年中国RFID年度创新产品奖。
标准制定新进展
标准之争就是利益之争,且涉及到国家的信息安全。因此,尽快完善我国RFID产业的标准是一项关乎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但标准的制定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特别是保证我国既要和国际接轨,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自主性。
中国RFID产业联盟秘书长表示: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出口占GDP很大的份额。因此,在涉及到国际出口方面,中国的产品还是要遵循相关的国际标准。但涉及到中国内部市场与国际市场没有直接关系的闭环应用,中国要制定自主的标准体系。”
2008年初,经过审议,工信部RFID标准工作通过了第一批共11项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技术指导文件。
此外,我国还积极参与RFID国际标准的制定,除2007年国家邮政局参与了国际邮政物流标准研制外,2008年,我国在海运集装箱标准研制方面也取得了新突破。2008年12月,在上海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集装箱通信与识别技术委员会第16次会议上,通过了由我国提出的修订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标准草案。
国际标准化组织委员会主席弗兰克表示,这是一项具有突破意义的创新,中国人走在了世界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