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六)
2009-6-1 0:4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
21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中小商业银行在竞争压力下持续创新,存货融资业务开始得到零散的恢复。之后,深圳发展银行在总结面向中小企业的货押和票据业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偿型贸易融资”理念和“1+N”供应链融资系列产品包,并于2005年总结提升为供应链金融服务,2006年在业内率先推出了“供应链金融”的品牌,系统地对供应链中应收、预付和存货提出了结构性的解决方案。目前,供应链金融的一系列阶段性业务规范几乎都是由深圳发展银行奠定的,比如产品系列划分、准入评级办法、授信后操作规范、物流监管办法及协议文本、与核心企业的三方协议、“1+N”营销模式、供应链全景图分析方法等。
继深圳发展银行之后,目前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以及一些传统国有银行都已涉足该项业务。
一、深圳发展银行“1+N”供应链金融服务
作为国内首家倡导供应链金融的商业银行,深发行致力于成为中国本土最专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产品先导期——票据与货押。20世纪90年代末,深圳发展银行的华南地区各分行在票据贴现业务中,率先以票据买入的概念替代了传统贴现贷款。2001年,深发行又推出了另一项重要的创新产品——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2003年,深圳发展银行广州分行借鉴国际经验,整合应收、预付和存货类商品贸易融资产品,在业内第一家提出了“自偿性贸易融资”的理念,并在全行推广,奠定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系统性产品基础。
●理念形成期——“1+N”。2003年,深圳发展银行在业内率先提出“1+N”模式,即利用供应链产业集群的伴生网络关系,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引入对其上下游的授信服务之中,并开展面向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批发性营销。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组织包括市场营销、风险控制和财务结算等各方面的专家团队,自主开发了面向供应链企业的债项评级体系,并配套出台了 《分支机构贸易融资业务机构设置管理办法》,从组织架构的角度保障内控的有效性和操作的规范性。
●品牌建立期——深发行供应链金融。“1+N”业务链条的纵深拓展与客户需求的深化,促使深发行开始全面考虑如何为全供应链企业提供一揽子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2005年中,深发行提出公司业务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转型策略,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正式进入深发行未来发展规划;2006年,深发行顺势推出了深发行供应链金融品牌,并在产品、流程、业务模式方面开展了深化创新。
2007年开始,深发行开始全面启动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工程。其目标一是构建实时联动的产品作业流程管理系统,即银行内部系统和外联系统(包括第三方物流、B2B平台、海关、国库、外管等)的对接;二是产品作业流程管理系统与客户系统的对接;三是建立与业务系统关联的产品定价和考核系统。
二、广东发展银行“物流银行”概念
广东发展银行是国内较早开展货押业务的银行。2003年,针对民营企业从创业、成长到发展的不同阶段特点,广东发展银行提出“与民营企业共进步”的经营理念,并推出广发行“民营100”金融服务平台,旨在为民营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之后,又在“民营100”的金融平台搭载了物流银行业务。
物流银行以货押业务为主打产品,主要以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强且符合银行质押品要求的商品质押为条件,结合物流公司的专业服务,将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结合,向公司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该业务旨在通过广发银行、生产企业以及多家经销商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互补,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使厂家、经销商、下游用户和银行之间的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在封闭流程中运作,迅速提高销售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企业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
2007年,浦发银行提出了“供应链融资”的整体服务解决方案,将供应链融资服务、供应链电子化服务和离岸银行服务统一于“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方案中。目前,浦发银行的“企业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提供的服务包括:信用服务支持、采购支付支持、存货周转支持和账款回收支持。并提出了6大服务方案:
●在线账款管理方案。为企业解决账款管理难题的业务方案。
●采购商支持方案。为采购商解决在采购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紧密上下游的银行支持方案。
●供应商支持方案。为供应商解决在销售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紧密上下游的银行支持方案。
●区内企业贸易融资方案。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内企业度身定制的服务方案。
●船舶出口服务方案。为船舶生产及代理出口企业提供银行产品和服务的整体业务方案。
●工程承包信用支持方案。为企业在境内外竞投标及新项目资格预审中提供各项资质及信用支持服务的业务方案。
四、兴业银行“金芝麻”供应链金融服务
兴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目标客户群也是中小企业,该行推出的 “金芝麻”系列服务产品,包括了18项单项产品,涉及中小企业产、购、销3大环节,试图一站式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难题。其主要产品针对企业经营的不同环节:
●采购专项:以动产(仓单)质押、票易票、商票保贴、出口证易票等八项产品,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低成本采购、融资采购以及扩大采购的需求。
●销售专项:以代理票据贴现、进口证易票、综合保理、短期出口信保融资等八项产品,满足中小企业对于快速回笼、扩大销售及避免坏账等各种销售环节的相关需求。
●生产专项:以法人账户透支、理财产品受益权质押贷款、工业厂房贷款、个人额度循环贷款等四项产品,针对性地解决中小企业临时性资金短缺问题及创业投资资金问题。
五、华夏银行“融资共赢链”
华夏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始于2007年7月,2008年6~7月该行在全国十大城市巡回推广“融资共赢链”品牌。
华夏银行“融资共赢链”为七条链,未来货权融资链 (未来提货权融资业务保兑仓模式、未来提货权融资业务仓储监管模式、未来货权开证)、货权质押融资链、货物质押融资链(核定货值货物质押融资业务、非核定货值货物质押融资业务)应收账款融资链(有追索权国内保理、有追索权国际保理)、海外代付融资链(进口代付、出口代付)、全球保付融资链保函(备用信用证、进口保付)、国际票证融资链(华夏出口票证通)。
华夏银行“融资共赢链”业务的优势在于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在全国各地取得较好反响。
六、招商银行“电子供应链金融”
招商银行是国内电子银行市场的领先者。基于其技术平台的优势,招商银行着力打造“电子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电子供应链金融”可简单定义为: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银行通过一系列电子化金融衍生产品紧密联结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一种新型融资和服务模式。招商银行的“电子供应链金融”策略在过去几年中稳步推进:
●2002年,招商银行在当年推出的U-BANK3.0中加入了对网上国内信用证功能的支持,迈出了国内电子供应链金融探索的第一步。
●2004年再次升级网上国内信用证这一电子化物流采购手段,通过将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付款承诺应用于上下游供应链企业,促进企业业务流程优化,并同时提供打包、议付、转开等多种融资服务。
●2005年电子票据在招商银行面世。据此,招商银行可为企业涉及商务链的商流销售票据回笼和物流采购票据支付等提供电子化解决方案。
●2006年推出网上国际结算业务,支持各种国际结算方式,使用户可随时了解国外来证、到单、付款、收汇等最新结算业务信息,从而方便业务管理、提升商务效率。
●2007年推出网上交易识别系统,解决企业在收款业务中遇到的付款人信息缺失、付款人名称难以自动识别导致ERP系统无法记账等问题。
●2008年5月19日,招商银行全面推出U-BANK6.0,并提出 “创新——联结你我”的新口号。U-BANK6.0整合了已有的多项电子供应链金融服务,并创新推出了网上保理、在线应收应付账款管理系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 “电子供应链金融平台”。
七、民生银行 “特色贸易金融”
民生银行于2005年底成立贸易金融部,专司为进出口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以 “走专业化道路、做特色贸易金融”为发展策略,构建专业化垂直销售体系、贸易融资评审体系和业务操作体系。
2006年,贸易金融部推出了应收账款、物流融资和服务增值类三大系列主打产品。2007年主攻船舶融资业务,重点推出国际保理、信保融资和物流融资三个特色产品,大力推广订单融资、国内信用证、收付宝等创新产品,全面普及网上开证、银关税费通电子保函、互联网托收、风险参与、外汇现金管理等服务增值类产品。同时,通过区域垂直销售、特色行业营销、重点产品项目经理制,实施三维营销模式。
2007年民生银行事业部改革后的贸易金融部计划继续通过应收账款类、物流融资类和服务增值类三大系列产品,集中力量开发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机电、石油化工、冶金矿产、交通运输等行业,旨在建立中型企业核心客户群。 (待续)
本连载内容摘自 《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